早年陳賡「拐跑」妹夫參軍被責怪,28年後,二人同時授予開國大將

2025年04月07日05:22:04 歷史 1850

「潤區老兄,你這是要讓我們陳家背黑鍋啊!」1926年深秋,湘鄉縣陳氏宗祠里傳出陳紹純的苦笑。面對親家譚潤區劈頭蓋臉的質問,這位鄉紳捻着山羊鬍須,目光卻投向南方——那裡有他的長子陳賡,正在黃埔軍校書寫着新的人生軌跡。

這幕場景源於譚政的突發奇想。時年20歲的鄉村教師放下教鞭,突然要給大舅哥陳賡寫信。信紙鋪在祠堂供桌上,硯台里的墨汁映着月光,譚政握着毛筆的手微微發顫:」賡兄如晤:近日拜讀《新青年》,方知教書育人難救國,願效兄投筆從戎......」

早年陳賡「拐跑」妹夫參軍被責怪,28年後,二人同時授予開國大將 - 天天要聞

陳秋葵端着茶盞站在丈夫身後,看着信箋上墨跡未乾,忽然」啪嗒」掉下顆淚珠。這淚水裡有欣慰也有忐忑——她比誰都清楚,那個總愛在油燈下讀梁啟超文章的丈夫,此刻正經歷着怎樣的靈魂震顫。當信差背着褡褳消失在晨霧中時,這對年輕夫妻都沒料到,這封書信竟成了改寫兩個家族命運的導火索。

等待回信的三個月里,譚政活成了矛盾的集合體。白天照常教《三字經》,卻總在」苟不教,性乃遷」處突然頓住;夜裡輾轉反側,把陳賡去年寄來的黃埔軍校照片摩挲得起了毛邊。直到次年開春,郵差送來蓋着蘇聯郵戳的信封,展開竟是陳賡龍飛鳳舞的批註:」早該如此!速來漢口隨軍。」

早年陳賡「拐跑」妹夫參軍被責怪,28年後,二人同時授予開國大將 - 天天要聞

譚潤區得知消息時正在批改學生課業,狼毫筆」咔嚓」折成兩截。這位前清秀才衝進親家宅院時,布鞋底沾滿春泥都渾然不覺。陳紹純的應對堪稱精妙,他既不辯解也不反駁,而是展開最新一期《申報》,指着北伐軍攻克武昌的新聞說:」潤區兄請看,這天下要變了。」

歷史在這裡開了個辛辣的玩笑。當兩位老人在祠堂里爭論」投軍是否辱沒門楣」時,譚政已跟着招兵隊伍走到湘江渡口。江水拍打着木船,他忽然掏出貼身珍藏的《曾文正公家書》——這本伴隨他五年的典籍,此刻竟被撕成兩半,紙頁隨風飄散如雪。

漢口軍營里的重逢頗具戲劇性。陳賡盯着穿長衫的妹夫看了半晌,突然放聲大笑:」好個譚政,你這是要學班定遠啊!」說著扯下自己軍裝往對方身上一披。不過三日,這個曾經的教書先生就在二連花名冊上按了手印,職位欄赫然寫着」上士文書」。

早年陳賡「拐跑」妹夫參軍被責怪,28年後,二人同時授予開國大將 - 天天要聞

1927年的腥風血雨來得猝不及防。四一二政變那夜,陳賡踹開譚政的宿舍門,額角還淌着血:」快走!槍子兒可不認親戚!」兩人在武漢三鎮的小巷裡東躲西藏,譚政的長衫下擺不知何時被流彈撕開道口子。陳賡瞥見竟還有心思調侃:」這下倒省布料了。」

命運之神似乎格外眷顧這對郎舅。當他們在瑞金重逢時,譚政已成長為能寫萬言政論的筆杆子,陳賡則成了令白軍聞風喪膽的」陳瘸子」——湘江戰役留下的槍傷讓他走路微跛,卻不妨礙他端着機槍衝鋒。1934年婁山關戰役前夜,譚政把剛擬好的動員令遞給陳賡,後者掃了兩眼突然拍案:」好!這話帶勁!要讓戰士們曉得為誰流血!」

早年陳賡「拐跑」妹夫參軍被責怪,28年後,二人同時授予開國大將 - 天天要聞

二十八載春秋流轉,當授銜儀式上兩位湖南漢子並肩而立時,觀禮席上的陳秋葵早已淚眼婆娑。她想起丈夫離家那天的晨霧,想起兄長來信時的墨香,更想起父親那句」當兵吃糧沒出息」的斷言。將星閃耀的瞬間,兩位老將軍相視一笑,陳賡突然冒了句家鄉土話:」秋妹子該罵我拐了她男人嘍!」

授銜典禮次日,譚政特意換上便裝回湘鄉探親。八旬老父顫巍巍撫摸着那枚金光璀璨的勳章,渾濁的老眼裡泛起淚光:」當年罵你陳伯伯拐人,倒是我們這些老古董短見了。」祠堂外的香樟樹沙沙作響,彷彿在應和着這段跨越時代的傳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2025年清明假期陝西消費市場購銷兩旺 - 天天要聞

2025年清明假期陝西消費市場購銷兩旺

4月7日,記者從陝西省商務廳獲悉,2025年清明假期陝西消費市場購銷兩旺,商品零售和餐飲消費穩步增長,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根據商務部市場監測數據顯示,全省570家零售、餐飲樣本企業銷售額4.74億元、同比增長7.48%。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4.49億元、同比增長7.77%。20大類商品中15大類實現正增長,家電、汽車...
黃種人,西方的野蠻遊戲下的洗腦稱呼? - 天天要聞

黃種人,西方的野蠻遊戲下的洗腦稱呼?

白種人乾的事多半很齷齪,黃總人乾的事總以道理為先。當我說這話,你可能不會質疑,為何我說黃種人,你也會想到自己。所以,為什麼會有黃種人這種說法,為什麼中國人還不生氣?為什麼很多中國人看起來比很多白人更白,但白人們卻依然稱呼我們為黃種人?
國家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被查,毫無底線,決不輕饒! - 天天要聞

國家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被查,毫無底線,決不輕饒!

紀委同志對貪污行為的每一次精準打擊,都如同一聲振聾發聵的警鐘,讓心存僥倖者膽戰心驚。這是向全領域昭告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任何妄圖通過貪污中飽私囊的行徑,都躲不過正義的制裁。在全力營造的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里,貪污分子毫無立足之地,必將被正義的
【春秋076】齊桓公老年痴呆寵信奸佞,自己慘死國家隨之大崩盤 - 天天要聞

【春秋076】齊桓公老年痴呆寵信奸佞,自己慘死國家隨之大崩盤

齊國嚴重內亂,在一年前就有徵兆,而且這個徵兆咱們後世的人根本看不懂。魯僖公16年春,即前644年天降隕石,有五顆隕星落在宋國。又有六隻水鳥,飛過宋國都城遇到大風,在空中倒行,宋人認為是異象。王室的內史聘問宋國,宋襄公問內史,我們國家的異象是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人生得遇蘇東坡》【中】 意公子 著有網友說,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是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治癒了他。還有人說,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將他從極度悲傷的情緒中拉了出來。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擁有這種恬淡的處世態度。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 天天要聞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慶余年》的大結局是否真的稱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慶余年》,還讀了一部以唐玄宗與安史之亂為背景的網文,越讀越覺得,《慶余年》的大結局,堪稱最佳!在《慶余年》的世界裏,太后、皇后、公主、慶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將軍、陳萍萍這些慶國高層人物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 天天要聞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看歷史老照片,品百年滄桑巨變。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一個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組拍攝於1966年的老照片。從這些老照片上,我們能看到當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來看看吧!1966年,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