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紅岩精神」育時代新人

2025年04月04日17:40:21 歷史 3378

  4月2日,重慶市渝中區大中小學「行走的思政課」暨「清明祭 紅岩魂」活動正式舉行。圍繞「紅岩精神」的重要發祥地——紅岩村、曾家岩、虎頭岩,讓黨員、團員、少先隊員共上一堂「三岩思政課」,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和發揚「紅岩精神」。

清明祭英烈:「紅岩精神」育時代新人 - 天天要聞

  活動現場。重慶市渝中區教育委員會供圖

  「同學們,你們知道『紅岩精神』的內涵是什麼嗎?」活動現場,重慶市求精中學校的教師帶來黨課《岩骨錚錚·信仰的力量》,結合重慶紅色歷史,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堅定如岩、奉獻如岩、團結如岩的「紅岩精神」內涵;重慶市渝中區區級機關幼兒園教師帶來團課《青春接力·使命在肩》,通過講述不同時代青年的擔當故事,引導新時代團員思考自身責任與使命;曾家岩小學教師則帶來隊課《紅領巾的誓言》,以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勵少先隊員以英烈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好隊員。

  思政微課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師生代表。來自重慶醫科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劉怡詩在活動結束後動容地表示:「我要把『紅岩精神』融入今後的支教工作中,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重慶市渝中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肖方明介紹,渝中區的紅岩村、曾家岩、虎頭岩是「紅岩精神」的重要發祥地,擁有「紅色三岩」等豐富思政資源。近年來,渝中區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和紅岩文化育人體系建設,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品牌,相關經驗做法已被中宣部、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宣傳推廣。

  肖方明表示,渝中區接下來還要採取更多舉措,推動青少年學生成為「紅岩精神」的傳承者,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激勵老師們做紅岩育人的踐行者,將「紅岩精神」融入教育教學,當好學生成長引路人;促使各學校成為紅岩文化的弘揚者,用好區內思政資源,打造更具影響力的「三岩思政」育人品牌。(譚湘)

來源:光明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閻立品:坎坷的藝術歷程 - 天天要聞

閻立品:坎坷的藝術歷程

引子#本文摘自《界首史話》第二輯(1988年12月),作者閻立品,原標題《坎坷的藝術歷程》圖文無關,僅作示意正文闖「小上海」一九四二年我離開許昌,由王殿雲叔和八叔(劉金銘,他是我師叔劉金生的弟弟),護送我們幾口經扶溝縣向界首縣去。
1975年,五歲兒童一句話,發現了藏匿29年的女特務 - 天天要聞

1975年,五歲兒童一句話,發現了藏匿29年的女特務

1978年寒冬的浙江黃岩縣寧溪公社,炊煙在青瓦白牆間裊裊升起,誰也沒想到這個平靜的清晨,會因一個5歲男孩手裡的水果糖掀起驚濤駭浪。紅星大隊的李朝紅正晾曬着腌菜,忽然看見鄰居家的小寧寧蹦跳着從對面院子跑出來,嘴裏還含着顆晶瑩的糖塊——在那個物
轉發尋人!如果有這些抗日烈士的照片,請聯繫他們—— - 天天要聞

轉發尋人!如果有這些抗日烈士的照片,請聯繫他們——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平北抗日烈士紀念園位於延慶區,展示了44位犧牲在平北的烈士生平。在平北抗日烈士紀念園「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展廳里,展覽的最後一個部分,展示了44位犧牲在平北的烈士的生平。其中,有一部分烈士有照片,其餘大部分則只有剪影,或是一幅根據那個年代的戰士形象繪...
董路:人盯人把自己盯懵了!崔康熙不思進取,想如法炮製,被徐正源一招破了 - 天天要聞

董路:人盯人把自己盯懵了!崔康熙不思進取,想如法炮製,被徐正源一招破了

中超第4輪,山東泰山主場0-3不敵成都蓉城,是一場完敗。論牌面,兩隊都很強,但是,崔康熙的「人盯人」戰術非常被動,徐正源的戰術安排針對性很強,這場大勝絕非偶然。名嘴董路在直播時評論這場比賽認為,崔康熙的責任非常大,他不思進取,想如法炮製,被徐正源一招破了。董路表示,「魯能啊,如果你看了我的作品,我就跟你...
英雄不朽:在戰場上看得很清楚,是兩種精神在較量 - 天天要聞

英雄不朽:在戰場上看得很清楚,是兩種精神在較量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一1942年5月25日,將軍率突圍隊伍抵達山西遼縣十字嶺附近。這支在3萬日軍合圍中艱難輾轉的隊伍,成功完成了掩護與斷後任務。面對日軍飛機的盤旋轟炸,將軍登上一處高坡,用疲憊而嘶啞的聲音指揮隊伍疏散。傍晚時分,大隊人馬已衝出包圍圈,將軍也準備走下十字嶺。突然,尖銳的嘯叫聲再次劃破天際,他一邊...
800里加急:山匪的悲劇與無奈 - 天天要聞

800里加急:山匪的悲劇與無奈

在遙遠的古代,山中有一股匪幫,他們身手不凡,行蹤詭秘,彷彿在這片大山之中是無所不能的王者。這個匪幫的首領,名叫大當家,帶領着他的兄弟們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劫掠,甚至在與官府的對抗中屢屢逃脫。
「環保自然葬」在台灣漸成風氣 - 天天要聞

「環保自然葬」在台灣漸成風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台北市「落羽之丘」樹葬園區一角。台北市民政局供圖越來越多島內民眾身後選擇海葬。新北市民政局供圖清明時節,台灣民眾紛紛歸鄉掃墓祭祖。與過往不同的是,很多家庭清明祭掃不再到墓園,而是到環境清幽的樹葬、花葬園區,或者是到白浪逐岸的海邊,心香一瓣,追思逝者。土葬、靡費、迷信曾經是台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