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2025年04月04日21:23:04 歷史 1769

文|史遷今若在

編輯|史遷今若在


在許多人印象當中,我國古代絕大多數朝代一直奉行的都是一夫多妻制度,直到1950年,我國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這種制度才徹底地廢除。

但是為了尊重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在一些方面會做出一些放寬,像是苗族一些家庭當中依然存在着一夫多妻制,但是相關法律規定丈夫若是再娶妻子,要經過原配的同意。

除了這些常見的現象之外,我國四川某一個村子還存在着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甚至是一個女人有三四個丈夫,有人說這是女性幸福指數最高的地方。

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 天天要聞

這個村落為何還保持着這種風俗習慣?生活在這裡的女性真的幸福嗎?我國還有哪些別具一格的婚姻制度?

俄亞大村的一妻多夫制

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落就是俄亞大村,村子裏居住的村民大都是納西民族,它有着四百多年的歷史,地處雲南與四川的交界處。

俄亞大村周圍的環境十分秀麗優美,更是在2021年被評為「四川最美古村落」,相比於它的風景優美,最讓人好奇的還是他們的伙婚制度。

顧名思義就是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一個女人可以有幾個丈夫,但是這些丈夫都是親兄弟,剩下的還是幾個丈夫一同撫養。

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 天天要聞

這種制度還要追溯到很久之前,俄亞大村十分的落後貧窮,不僅要去種地還要照顧家中,生產力十分低下,抵禦自然災害與生存壓力的能力也十分低下。

為了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當時的人們就想出這個方法,兄弟幾個一同娶一個妻子,不僅可以輪流種地,輪流照顧家裡,大大減輕了當時生活上的壓力。

雖然說的是結婚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不住在一起,而且生下來的孩子,每個人都視如己出,共同將孩子撫養長大,孩子對他們的稱呼都是「爸爸」,只不過是按年齡區分。

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 天天要聞

而且為了充分保證女性的權利,在這些伙婚的家庭當中女性的身份地位是很高的,她們在家庭各種事情上擁有着絕對的主導權,女子負責安排家中事務的分工,照顧孩子

後來隨着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全國各地的發展都在迅速提升,俄亞大村一些村民在出去闖蕩的時候,將新的思想帶回去之後,伙婚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特別是近些年來,俄亞大村的旅遊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村民的生活質量一直在提升,年輕人徹底地拋棄了這種風俗習慣。

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 天天要聞

摩梭人的走婚制

俄亞大村是因為生產力低下才形成的伙婚制度,而摩梭人的走婚制度完完全全是因為文化形成的。

在舊石器到新石器時代,人類社會盛行的是母系社會,婦女在生產勞動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高,隨着時期的發展,社會氏族制度逐漸轉化成為父系社會,但是依舊有一些地區保留着母系社會制度以及相應的生活習慣

例如生活在瀘沽湖的摩梭族人,許多人依舊奉行的是「走婚制度」和現在一夫一妻制度不同,兩人在確定夫妻關係之後,並不是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而是白天各過各的,晚上男方前往女方家中生活。

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 天天要聞

適齡女子在家中的花樓上會有一間屬於自己的花房,若是男女雙方有意,經過商議之後,交換禮物之後便確定了兩人的關係。

在女方生下孩子之後,孩子跟隨女方姓在女方家生活,男方沒有撫養以及教育的權利與義務,若是在相處一段時間之後,若是雙方任意一方不願意維持關係,經過雙方商議之後便可以取消兩人之間的關係,後續自由進行婚配即可。

由於男女雙方日常不在一起生活,所以這種方式被稱為「走婚」,這是母系社會保留下來最完整的風俗習慣之一。

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 天天要聞

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一些摩梭族人也開始正常地進行婚姻生活但是絕大多數的女性還是喜歡走婚制度。

受到這種婚姻制度的影響,摩梭族小孩擁有多位母親,甚至有些小孩都分不清究竟誰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作為家中的男性會承擔起教育以及撫養姐妹孩子的責任與義務。

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 天天要聞

摩梭族人很少有人分家,無論是誰的孩子兄弟姐妹都會當作是自己的孩子撫養,若是家中有一個同輩姐妹生下一個女兒,那麼其他的姐妹就不一定要遵循走婚,也不一定要去生孩子了。

正是這個原因,所以說摩梭族的人口增長率是整個民族最低的,但是這種方式極大地保證了母系家族基因的延續。

雖然說摩梭族的延續的是母系社會,但是他們並不是女性去統治管理男性,男性也不用屈從於女性,雙方是平等的,沒有什麼高貴低賤之分。

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 天天要聞

結尾

隨着時代的發展,許多人受到現代文化的影響,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奉行的都是一夫一妻的制度,但是少數民族中的人還是遵循着自己的風俗習慣。

例如藏族現在很多家庭依舊是保持着兄弟兩人共同娶一個妻子的風俗,還有苗族不能與外族人結婚的習慣,以及布依族依舊保持着「兄終弟及」的轉房制度。

四川最後的伙婚村落,近一半人家都是一妻多夫制,他們如何生活? - 天天要聞

不同的風俗習慣反映了不同民族在歷史、文化、經濟背景之下的獨特性,也體現了我國民族風俗上的多樣性。

您還知道哪些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信息來源:

1.《津門網程默:秘訪最後的伙婚部落——俄亞大村》——澎湃新聞

2.《俄亞大村: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馬幫》——封面新聞

3.《摩梭人的走婚制:人類婚姻制度的未來?》——澎湃新聞

4.《上海小伙「嫁」入摩梭10年:感嘆這裡的婚姻觀太先進了》——澎湃新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故宮博物院因北京極端大風天氣12日閉館,4月13日實時關閉部分區域 - 天天要聞

故宮博物院因北京極端大風天氣12日閉館,4月13日實時關閉部分區域

據故宮博物院網站消息,根據北京市氣象局發佈的重要天氣提示,本周末北京將出現一次極端大風、強降溫天氣過程。為保障觀眾人身安全,加強對故宮世界遺產地的保護,故宮博物院決定4月12日當天閉館,4月13日開放。4月13日根據當日風力情況,實時關閉部分建築和樹木密集等易產生墜物傷人的區域。已預約4月12日的門票票款將由原...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首屆海棠文化節落幕 - 天天要聞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首屆海棠文化節落幕

昨日,「花漾南開·海棠詩會」和話劇《周恩來回南開》片段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精彩上演,為期9日的「西花廳遇上海棠花」——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首屆海棠文化節隨之圓滿落幕。昨日上午舉行的「花漾南開·海棠詩會」上,與周恩來、鄧穎超相關的文學作品在海棠樹下被一一誦讀,朗誦《西花廳風波》《海棠花祭》,南開中學學生...
當太平洋島國的青年來到廣東,他們拍下了這些「人生照片」 - 天天要聞

當太平洋島國的青年來到廣東,他們拍下了這些「人生照片」

「看,這是來自我們國家的禮物,我沒想到能在這個博物館看見。」4月10日下午,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中山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承辦的2025年太平洋島國青年代表研修班在廣州舉行結業儀式。來自瓦努阿圖的Richard Amos在廣東外事博物館參觀時,看見了擺放在櫥窗里的一份來自瓦努阿圖的禮物——一個蜥蜴木架,他非常興...
中國全面反擊,美開始急了 - 天天要聞

中國全面反擊,美開始急了

美國發起史詩級貿易戰這件事,在世界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歐盟、日本與越南等各大經濟體都在尋求與美國談判,全美各地也爆發了要求特朗普「住手」的抗議遊行。但就目前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特朗普,並不打算讓步。....
「美國是只紙老虎,一戳就穿」,毛寧再轉毛主席語錄 - 天天要聞

「美國是只紙老虎,一戳就穿」,毛寧再轉毛主席語錄

「中國從不虛張聲勢,我們看穿了那些虛張聲勢的人。」北京時間4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這樣發文寫道,她同時轉發了毛主席1964年關於「美國是只紙老虎」的一段講話。 毛主席曾經提出「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1964年1月30日,毛主席在與法國議員代表團談話時指出,「美國嚇唬一...
「狗頭軍師」納瓦羅:偏執與謊言鋪就的入閣階梯 - 天天要聞

「狗頭軍師」納瓦羅:偏執與謊言鋪就的入閣階梯

就在美國關稅「核彈」將全球市場攪得天翻地覆時,馬斯克與特朗普首席貿易顧問、關稅支持者納瓦羅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連發多條推文,怒斥納瓦羅「自負又沒頭腦」「什麼都做不好」,更在本周直接開炮:「他比一袋磚頭還笨。」為何一位科技巨頭會對一個經濟學家如此不滿?馬斯克的怒火並非無的放矢——納瓦...
武昌江灘一工地發現湖廣總督府遺址? 專家回應 - 天天要聞

武昌江灘一工地發現湖廣總督府遺址? 專家回應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在武漢市武昌區武昌灣附近看見一大片區域被圍擋擋住,從高處看去,疑似一處遺迹。有網友留言稱,該區域發現的有可能是湖廣總督府遺址。4月11日,經視直播記者聯繫上武昌區紫陽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的確是發現了一處遺址,是某地產在今年年初施工時發現的,目前施工已暫停,文物部門正與地產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