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隨着三伏天的臨近,氣溫逐漸升高,大家開始迎接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這個時候,因天氣酷熱引發的各種健康問題也逐漸增多。
尤其是對於一些長期服用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來說,夏季的高溫無疑是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健康挑戰。
上個月,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因低血壓引起昏厥的患者。
經過了解,患者平時服用降壓藥,但在持續高溫的天氣里,他並沒有特別注意飲食和水分的補充,結果導致了血壓突然過低的情況。
這位患者的癥狀讓醫生意識到,炎熱天氣對於正在服用降壓藥的患者來說,潛藏着不少風險。
對於高血壓患者,降壓藥是保持血壓平穩的必要手段,但在三伏天,炎熱天氣和藥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帶來一些潛在的危險。
降壓藥通過調節血管緊張度、減少血容量等方式,幫助降低血壓。然而,在三伏天,氣溫過高會導致血管擴張,人體自我調節血壓的機制也會受到影響。
炎熱的天氣下,血液循環加速,血管擴張,本來就處於低壓狀態的血壓在此時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此外,熱天氣往往伴隨着大量出汗,身體通過汗液排出大量水分。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可能會導致脫水,而脫水會進一步加重低血壓癥狀。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如果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可能會出現血壓過低的風險。
臨床觀察發現,盛夏時節高血壓患者常疏於防範用藥風險,血壓過度下降可能誘發頭暈、乏力甚至暈厥等不良反應。
為此,醫療專家在三伏天特彆強調:高血壓群體需加強血壓動態監測,切勿擅自調整藥物劑量或中斷治療。
需特別警惕的是,高溫環境會通過擴張體表血管、加速血液循環等生理機制導致血壓自然下降。
當患者繼續常規服用降壓藥物時,雙重降壓作用可能使血壓驟降,尤其對長期處於高溫環境或未及時優化用藥方案的人群而言,更易引發低血壓相關癥狀。
建議此類患者定期複診評估用藥方案,通過科學管理規避夏季血壓波動風險。
低血壓的癥狀可能從輕微的頭暈、噁心到嚴重的昏厥,甚至會危及生命。高血壓患者如果在低血壓狀態下行走或活動,可能會出現摔倒等意外傷害。
某些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對低血壓的反應較為敏感,這也使得他們在夏季的高溫天氣中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
醫生建議,服用降壓藥的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尤其是在高溫天氣下。若出現頭暈、乏力等低血壓癥狀,應及時停葯或諮詢醫生,避免繼續降壓導致健康問題的加重。
盛夏高溫時節,人體易面臨電解質紊亂的健康風險,其中以鈉、鉀等離子的濃度異常最為常見。
當環境溫度升高,機體主要依靠排汗來散熱,而汗液在帶走熱量的同時,也會造成水分和維持生理功能所需關鍵電解質的同步流失。
特別是對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起核心作用的鈉、鉀離子,其顯著流失會直接干擾細胞層面的正常代謝活動,進而引發多器官系統功能異常。
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尤其是利尿劑類降壓藥(如氫氯噻噸)可能會加劇電解質的流失。
利尿劑通過促進尿液排泄來減少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從而降低血壓。但是,如果在高溫天氣下服用這類藥物,人體失水和電解質的流失會進一步加劇,導致電解質紊亂。
電解質紊亂的常見表現包括乏力、頭暈、肌肉抽搐等,嚴重時可能引發心臟驟停等急性情況。
對於服用利尿類降壓藥的患者,醫生通常會建議在高溫天氣中增加鈉、鉀的攝入量,並保持適當的水分補充。
患者應該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必要時可以減少藥物劑量或採取其他調節血壓的方式。
脫水性血栓的形成與高溫環境密切相關。
當人體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中且未能及時補充水分時,體內水分會急劇流失,導致血液濃縮、黏稠度上升,進而誘發血栓形成。
此外,高溫環境還會降低血液流速,同時使血管壁出現微小損傷,這些損傷部位容易吸引血小板聚集,最終促使血栓在血管內生成。
對於服用降壓藥的患者來說,血栓的風險特別高。降壓藥可能改變血液的流動性,而高溫環境則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血栓形成常引發中風、心臟病等嚴重併發症,對有心血管疾病史的高血壓人群而言,酷熱天氣會大幅增加血栓風險——當身體因高溫出現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上升時,血栓形成的概率將顯著升高。
針對這一隱患,高血壓患者夏季需重點加強水分管理,通過科學補水預防血栓。
特別是長期服用降壓藥的人群,除每日保證充足飲水量外,還應同步調整生活方式:避免高溫時段劇烈運動,減少水分過度消耗;
若需補充電解質,可適量飲用運動飲料維持體內平衡;日常活動盡量選擇清晨或傍晚時段,避開正午烈日暴晒,高溫環境下優先使用空調降溫,防止因大量出汗導致血容量不足。
此外,夏季血壓波動性增強,患者需加強血壓監測頻率,重點記錄午後至傍晚的血壓值。
當出現頭暈、乏力等低血壓癥狀,或原有不適癥狀加重時,應立即聯繫主治醫生,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降壓方案,切勿自行增減藥量。
通過水分管理、環境適應和醫療監測的三重防護,可有效降低高溫對心血管系統的威脅。
隨着三伏天的到來,炎熱的氣溫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可忽視。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夏季的高溫不僅加大了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還可能與降壓藥物相互作用,增加低血壓、電解質紊亂及脫水性血栓的風險。
合理的飲食、適當的水分補充和謹慎的降壓藥物使用,是保證高血壓患者在炎熱天氣中安全的關鍵。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天熱吃降壓藥要注意什麼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胡岩,宋彩雲,丁玉琴,等.淺談老年人服用降壓藥的注意事項[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誌,2020,8(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