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世衛組織公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證據,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1929萬人,其中乳腺癌新增高達226萬,取代了以往長居榜首的肺癌越居第一,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
同樣,在我國,所有癌症中,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是排名第一,死亡率排名第四!據統計,我國每76秒就有1人確診乳腺癌。
每年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目的就是呼籲大眾注意乳房健康,今天我們來近距離的看看“乳腺癌”——
乳腺癌的前兆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自己是不是患了乳腺癌。經常有人覺得乳房有點痛就開始擔心,又或者捏到一塊硬硬的皮膚,惶恐不安。那麼乳腺癌的癥狀到底什麼樣,我們從頭捋一捋:
1. 乳頭:
先看一看,乳頭外觀改變,如內陷、乳頭周圍皮膚變紅、濕疹,甚至出現脫屑結痂等;
再捏一捏,乳頭可能出現溢液,自發流出或能擠出液體,多為清亮液體,也有血性的。
2. 皮膚:
局部皮膚凹陷,類似酒窩,稱為“酒窩征”;
有些人表現為皮膚想橘皮一樣的改變,稱為“橘皮征”;
有些人則是皮膚破潰形成潰瘍。
3. 腫塊:
這是乳腺癌最常見,最典型的表現,常常為最先發現的癥狀。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說的腫塊不是捏起來或者抓起來感受到的,很多人抓起來都會覺得乳房裡面硬硬的,那不是腫塊,那是乳腺腺體……真正的腫塊一定是摸到的,就是普通的觸摸!
一般癌症的腫塊多數是單個的,較硬、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清晰,很難被推動,大部分不伴有疼痛,有少數人群在腋窩、鎖骨摸到腫塊。
如果你摸到一個腫塊挺光滑,能來回動,還伴隨着疼痛,大概率不是癌症(當然也是有問題的,不過問題不會太大)。
4. 疼痛:
部分人可能出現乳房疼痛,如拉扯感。
乳腺癌最常見表現就是無痛性的腫塊或增厚,一旦發現似乎異樣的腫塊,無論有沒有不適,一定要儘快就醫,不要拖延。乳房腫塊周圍皮膚,形成多個散在硬結,常為乳腺癌晚期的表現。
哪些人容易患乳腺癌?
以下為最新專家共識提到有明確證據的高危因素——
- 部分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的乳腺癌發病風險高;
- 子宮內膜異位症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 高內源性雌激素水平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 特定的月經生育因素(晚育、未生育、早初潮)與乳腺癌發病相關;
- 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 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1/2 突變與乳腺癌發病相關;
- 肥胖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與正常體重女性相比,肥胖女性乳腺癌風險增加20-40%。有研究表明,未使用激素替代療法(HRT)的女性來說,BMI 值每升高5kg/m2 ,更年期後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將增加11%;
- 大量飲酒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 吸煙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 暴露於治療性電離輻射的女性乳腺癌發病風險增高。
此外,作為男女都有的乳腺,男性也有乳腺癌發生風險,但男性乳腺癌僅佔0.5-1%,但由於男性本身不太重視,以及乳房結構不同等因素,男性多數發現乳腺癌就是晚期,可能風險更高,因此也應該重視起來。
如何降低發病風險?
有風險因素,相對應的,就有保護因素,乳腺癌目前有明確證據的保護因素有兩個:
- 母乳餵養
- 適宜的體育鍛煉
此外,針對風險因素,盡量避免吸煙、酗酒,遠離輻射,減肥,避免不必要的外源性雌激素攝入,保持良好的心情等等,都是降低乳腺癌發病率的方法。
抓個重點:
不要吸煙、酗酒!
減肥、減肥、減肥!
運動、運動、運動!
如何預防乳腺癌
定期篩查,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根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腫瘤登記數據,2015年,我國女性45 歲起乳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維持在較高水平,比西方女性乳腺癌高發年齡提前。因此,根據我國最新乳腺癌指南建議:
1. 篩查年齡及頻率
- 乳腺癌高風險人群,推薦從 40歲開始進行乳腺癌篩查,篩查每年一次;
- 一般風險人群,從45歲開始篩查,每1-2年一次。
2. 篩查方式:
- 高風險人群:推薦乳腺超聲聯合乳腺X線檢查;
- 一般風險人群:單獨應用乳腺超聲即可,如果為緻密型乳腺,則推薦乳腺X線聯合乳腺超聲檢查。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PS:乳腺核磁檢查不是常規篩查手段,但對於 BRCA1/2 基因突變攜帶者,可考慮使用乳腺核磁篩查, 但不推薦作為篩查的首選方法。
以上推薦年齡是綜合考慮了我國發病人群及衛生經濟學等原因綜合考慮推薦的。放到每個人身上,如果有條件,篩查其實可以更早進行。下圖為2015年的乳腺癌發病統計,20歲也有可能患乳腺癌。
tips:
緻密性乳腺:乳腺X線檢查可以發現的,一種正常乳腺類型。
什麼是高風險人群?
符合以下A、B、C任意條件中一項者即為高風險人群:
A 有遺傳家族史,即具備以下任意一項者:
(1)一級親屬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二級親屬 50 歲前,患乳腺癌 2 人及以上;
(3)二級親屬 50 歲前,患卵巢癌 2 人及以上;
(4) 至少 1 位一級親屬攜帶已知 BRCA1/2 基 因致病性遺傳突變;或自身攜帶 BRCA1/2 基 因致病性遺傳突變。
B 具備以下任意一項者:
(1)月經初潮年齡≤12 歲;
(2)絕經年齡≥55 歲;
(3)有乳腺活檢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術史,或病理證實的乳腺(小葉或導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4)使用“雌孕激素聯合”的激素替代治療不少 於半年;
(5)45 歲後乳腺 X 線檢查提示乳腺實質 (或乳 房密度)類型為不均勻緻密型或緻密型。
C 具備以下任意兩項者:
(1)無哺乳史或哺乳時間<4 個月;
(2)無活產史(含從未生育、流產、死胎)或初次 活產年齡≥30 歲;
(3)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療不少於半年;
(4)流產(含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2 次。
註:一級親屬指母親、女兒以及姐妹;二級親屬 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
最後,強調一下,篩查發現乳腺結節也不要過於擔心,大部分乳腺結節是良性的,如果超聲對乳腺結節分級了:
1、2級無需擔心,不需要處理;
3級,定期複查即可;
4級以上則需要進一步檢查;
5級以上需要進一步處理活檢,一定積極配合治療。
雖然這是一種惡性腫瘤,一般不會提到治癒率,但早期發現的乳腺癌普遍生存率較高,不過之後也一定要注意定期進行複查,因為乳腺癌複發率也比較高70-80%,好在早期乳腺癌經正規治療後,20年無法發生存率可達55%以上。
乳腺癌5年生存率在90%以上,早期乳腺癌治癒率高達95%以上,因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參考文獻
[1]赫捷等,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制定專家組.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 (2021,北京)[J].中國腫瘤,2021,30(3):161-191
[2]邵志敏,沈鎮宙,徐兵河.乳腺腫瘤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