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我感覺特別熱,車裡好像是個烤爐,透氣不暢,喝點酒應該能清涼點吧?”這是一位曾經抱怨自己中暑的年輕女性的話。沒過多久,她因熱射病而不幸去世,年紀輕輕,原本健康的她,最終還是在酷熱的夏季沒能倖免。
這樣的新聞讓人不禁警醒:夏季高溫天氣,我們似乎在享受陽光時常常忘記了潛藏的危險。
熱射病,這個看似陌生,但卻真實威脅我們健康的名詞,實際上正悄悄奪走許多人的生命。熱射病是由於身體無法有效調節溫度,體溫過高導致的致命性疾病,它通常出現在高溫和高濕環境下,身體無法及時散熱,導致內臟器官的功能衰竭。
儘管熱射病的表現可以不同,但它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突發性強,往往會讓人措手不及。尤其是對於那些在高溫環境中待久了,或者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來說,熱射病的風險更大。
有很多因素會增加熱射病的風險。比如長時間呆在封閉空間里,喝酒解暑,或者午後高溫時外出鍛煉,這些看似無害甚至常見的行為,都可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增加熱射病的患病幾率。
尤其在炎熱的夏季,很多人可能忽視了這些小細節,直到出現嚴重癥狀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很多人喜歡在炎熱的天氣里,尤其是在空調房間外的環境不太適合待久時,把車作為短暫的避暑空間。然而,車內並不像家裡空調調控的環境那樣涼爽,反而可能成為一個“烤箱”。
車窗密閉,空氣不流通,外界高溫會使車內迅速升溫,尤其是停車後,車內溫度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危險的程度。此時,如果車主或乘客沒有及時開窗或開啟空調,車內的高溫會迅速提高體溫,增加熱射病的風險。
研究表明,在30分鐘內,車內的溫度能比外部溫度高出30度以上。更嚴重的是,車內缺乏空氣流通,致使體內散熱無法順利進行,體溫逐步升高,最終可能導致熱射病。
對某些人來說,偶爾的幾分鐘等候似乎無害,但長時間待在車裡,特別是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可能導致熱射病的發生。對於老年人和兒童來說,車內的高溫尤為危險,因為他們的體溫調節系統不如年輕人靈敏。
因此,炎熱天氣下,我們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在車內停留,尤其在車內沒有開空調的情況下,最好隨時開窗保持通風,確保溫度不會快速升高。
很多人誤認為喝酒可以幫助解暑,特別是在社交場合,很多人習慣喝點啤酒或烈酒來降溫。然而,飲酒實際上會加劇高溫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酒精是一種脫水劑,會加速身體水分的流失。
炎熱的天氣下,身體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狀態,再加上酒精的作用,身體的散熱能力大大降低,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體溫調節功能受到抑制。
很多人可能在喝酒後感覺自己很“清爽”,但實際上,酒精導致的脫水現象使得體內的溫度升高,增加中暑和熱射病的風險。
此外,酒精的作用會讓人產生虛弱的感覺,往往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晒,容易導致體溫升高並發生熱射病。熱射病的典型癥狀有體溫急劇上升、皮膚潮紅、無汗、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嚴重時可致昏迷乃至死亡。
尤其是在炎熱夏季,盡量避免在高溫下飲酒。如果實在需要,至少要保證在飲酒的同時,補充足夠的水分,並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
很多人認為下午的天氣比較涼爽,適合進行鍛煉,尤其是在工作日之後,許多人會選擇在下午的空閑時間去健身或戶外運動。
然而,午後的溫度通常較高,尤其是在夏季,太陽直射下的氣溫往往比早晨更為炎熱。此刻若進行劇烈運動,不但易使體溫急劇攀升,而且可能由於大量出汗而流失過多水分,進而增加中暑風險。
即便是平常不太劇烈的運動,如慢跑或散步,午後高溫的環境也可能讓身體調節系統過載,導致熱射病的發生。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避開高溫時段,雖然下午有時陽光明媚,但強烈的陽光照射會讓氣溫顯著升高,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運動,會讓身體負擔加重,難以及時排熱和補水。
如果必須在下午進行鍛煉,務必穿透氣性強的衣物,定期補充水分,避免在烈日下暴晒過長時間。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避免過度運動,特別是在天氣極為炎熱的情況下。
通過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高溫天氣下的一些常見行為,可能在不經意間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熱射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尤其是當身體無法及時散熱,體溫持續升高時,生命就會處於危險之中。
天熱寧願啃雪糕,也要避免在高溫下做出錯誤的選擇,比如悶在車裡、喝酒解暑、午後外出鍛煉,能夠有效降低中暑和熱射病的風險。保持合理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暴露在高溫下,並學會如何在炎熱的環境中保護自己,是每個人應當掌握的常識。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熱射病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王濤,趙悅,王猛,等.熱射病院前急救專家共識(2024版)[J].解放軍醫學雜誌,2025,50(03):2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