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疾病都和它有關

2022年07月01日12:18:34 健康 1869

郝萬山教授曾經說過三個病例,我記憶特別深。


一位女士久治不愈的足跟痛,多次診治,有說勞損、有說骨質增生、有說腎虛,就是久治不愈。找到郝萬山教授看診時,詢問得很詳細,聽到對方說,出去旅遊途中,無論走多少路,腳後跟都不疼,一回家,快到家門口了就劇烈疼痛,疼得走不了路。


進一步了解後知道對方是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媳關係緊張,當時開了疏肝解郁的葯,沒有複診,不知道效果如何。


多年後,再次遇見,對方說足跟痛徹底好了,詢問如何好的,對方說,當時的藥效果不明顯。後來婆婆去世了,腳後跟不怎麼疼了,可是只要看到婆婆的衣物或照片,腳後跟還是會疼痛難忍,一直到自己的兒子結婚,她也做了婆婆,突然有一天理解了婆婆,心中對婆婆徹底寬容了,足後跟就再也沒疼過。


一位是十幾歲的孩子,過敏性哮喘卻有6-7年,在看病中,孩子完全不喘,詢問後得知,孩子在親戚家也不喘,6歲以前也不喘,後來不知道怎麼就喘了。


郝萬山教授讓媽媽出去,單獨詢問孩子病情後得知,6歲前在奶奶家生活,管的很寬鬆,6歲後和媽媽生活,媽媽管的很嚴格。


孩子不適應媽媽的管理方式,一看到媽媽就緊張,哮喘就容易發作。


第三位也是個孩子,有遺尿、夜驚喜。孩子原本是沒有的,因為不小心做錯事情,爸爸盛怒下打了孩子,從此孩子就睡覺不安穩,夜間遺尿,經常夜驚


70%的疾病都和它有關 - 天天要聞

這三個病例我記得清楚,是因為我曾經有過類似情況。


現在想想應該是2017年的春夏,我胸口特別不舒服,總感覺悶着,透不過氣,有時感覺嗓子里還堵得慌,吃東西都覺得被頂着,不消化,找醫生開方子吃,自己嘗試各種方子,都沒用。


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幾個月,一直到暑假帶阿古去山裡伯父家玩,在那住了2-3天,回來後,在車子上快到家了,我開始覺得不胸口不舒服了,到家後就很不舒服了。此時我回想了下,在伯父家裡的幾天,我沒吃任何葯,沒做任何事情,但我一點都沒難受過。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郝萬山教授說的這三個病例,尤其是足跟痛這個病例,我和她很像,在家就難受,出去玩一點沒事,她是因為婆媳關係緊張,那我是因為什麼呢?


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最近的狀態,其實是來自生活未來的壓力,當時我和阿古爸都面臨生活工作的重大改變,我們兩雖然都是屬於樂觀積極的人,但上有老,下有小,還是無形中給我很大壓力,慢慢的就讓我身體有了不適的癥狀。



其實這就是“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我們身體有很多的疾病往往都是和情緒有關的。


70%的疾病都和它有關 - 天天要聞

我們最常見到,或者說每個人都有的體會,當你生氣、哭泣時,尤其是盛氣之下,你是不想吃飯的,沒有胃口。這就是情緒對身體消化功能的影響。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教育孩子有時是能不小心被氣出病來的,不說看到的各種報道,我自己就曾經被阿古氣的胸部抽搐,感覺自己再氣下去就要乳腺增生了。


除了乳腺類疾病受情緒影響,還有失眠、脫髮、便秘等也受情緒影響。這是我們目前比較常知道的。


另外還有些我們常忽略的疾病也常常會受情緒影響,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斑禿白癜風黃褐斑、月經紊亂、不孕、圍絕經期綜合征、性功能障礙等。


現代醫學研究,在臨床常見的疾病中,大約有70%以上的疾病,都屬於心身性疾病。也就意味着很多疾病在發病和調理過程中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70%的疾病都和它有關 - 天天要聞

當我們生病時要找醫生治療,可心理上的調整除了醫生幫助外,更需要我們自己來“養心”。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活動由心來主管。而在《黃帝內經》中,心是和夏季相對應的。夏季雖然炎熱,容易心火旺,但也是個適合養心的季節。


《素問·六節藏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70%的疾病都和它有關 - 天天要聞

夏季養心,首先要有足夠的睡覺,尤其是晚上的睡眠,早睡能利於身體機能的自我修復,若是晚上睡眠不足,那麼中午的午睡就很有必要,以此來彌補晚上的睡眠不足。午睡時間不用很久,15分鐘-半小時就可以。


天熱,很多人會追求運動多出汗,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多補充水分,並且最好是白天運動,避開夜晚,並且運動不適宜出汗太多,要知道“汗為血之餘,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會耗傷氣血,也會損傷“心”。


嗯,推薦個簡單輕鬆的運動,踮起腳尖。可以加強下肢的血液循環,不僅能使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心臟、心血管健康,還能鍛煉小腿肌肉和腳踝,防止靜脈曲張,增強踝關節的穩定。對很多有膝關節炎的老年人來說,也是很好的鍛煉方法。


按揉手臂上的心包經心經,對心的各種不適都有調理作用,使堆積着的濁氣、廢物、瘀堵都能被清除,讓心的氣血流通順暢,沒有阻礙。


尤其是在按揉過程中,某個部位特別的酸脹痛,就一定要多揉這個部位,這是阻滯點,把它揉散開了,整個經絡就保持通暢了,人也會覺得很舒服。


當有情緒時,我們不要憋悶着,要宣洩出來。宣洩有很多方式,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比如唱歌、跳舞、散步、登高、旅行,也可以是大哭一場、吵架也是可以的,注意的是吵架要選擇好對象哦。


若是我們的情緒一直得不到放鬆,也可以轉移下注意力,做點其他自己喜歡的事情,人一生做的每件事情都有意義的,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事情能讓自己高興,心情放鬆的,都是值得的,哪怕是發個呆,喝杯茶。


70%的疾病都和它有關 - 天天要聞

我那年的情況,後來就是阿古爸沒事就帶我出去走走看看,我自己也做點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不知不覺地病就好了。


按揉心包經是後來有次心口痛時,發現按揉後,手臂上出現了淤青,但心口不疼了,之後夏天我就很喜歡按揉心包經。


無論我們面臨什麼樣的生活,工作多麼忙碌,我們一定要給自己足夠的睡眠,放鬆的心態,愉快的心情,這能讓我們有更多的,好的“未來”。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分享身邊朋友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小暑時節防“暑濕”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防“暑濕”

7月7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中醫專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頭伏前後,氣溫持續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大,體感悶熱難耐,養生防病應從“暑”和“濕”兩方面着眼,注重益氣生津、健脾祛濕。“中醫理論認為,暑多夾濕,‘暑濕’二邪夾雜,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 天天要聞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高溫之下,很多人會選擇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講究“科學性”,一味貪涼可能會傷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後,前額突然一陣劇烈疼痛,持續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院就醫。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 天天要聞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流言:吃魚卡刺時,可以使用民間流傳的“土方法”來解決,如喝醋、吞咽米飯、饅頭等。真相:魚刺的主要成分是鈣,可與醋中的醋酸發生反應,但想要用喝醋來軟化魚刺,效果甚微,因為醋在喉嚨中只是短暫停留,作用時間不長,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軟化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 天天要聞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俗話說“夏季無病三分虛”夏季,我們該如何養氣血?身體哪些部位“發紅”說明氣血充足?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你氣血充足!夏季,人體容易受到暑邪影響,出現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況,也是“血虛”的表現。如果身體這5處“發紅”,則說明你氣血充足、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時04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標誌着季夏時節的開始。此時初伏將至,在一日勝過一日的炎風熱浪中,荷花怒放、流螢飛舞、蟬鳴陣陣,萬物用熱情禮讚生命的美好。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兒養生講究全給您掰扯明白了 - 天天要聞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兒養生講究全給您掰扯明白了

今兒個咱嘮嘮這小暑跟三伏天的事兒,順帶跟您說說咱北京人入伏後必吃的三道硬菜!您瞧啊,小暑眼瞅着就到了,這天兒是一天比一天熱乎。要說這三伏天,可是一年裡陽氣最足、濕氣最重的時節兒,也是調補身子的黃金窗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