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畫像
順治七年,順治帝的叔父多爾袞逝世。兩個月後,順治帝命人將多爾袞的陵墓砸毀,並對屍體進行鞭打。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十分迷信,對於風水、鬼神忌諱莫深。砸人陵墓鞭屍這種"大不敬"的行為,觸犯了風水學中所說的"傷陰德"。不僅不利於後代子孫的福報,而且可能會招來"不幹凈"的東西。順治帝到底與他的親叔父有怎樣的深仇大恨,何至於做到如此地步?
這一切,要從清太宗皇太極暴斃說起。
多爾袞的傳奇人生
1643年,皇太極暴斃於盛京(今瀋陽),由於事發突然,皇太極生前並未指定皇位繼承人,致使朝堂動亂。
盛京
皇太極的死因眾說紛壇,有說是因為積勞成疾突然猝死;有說是因為寵妃海蘭珠去世後太過悲傷而死;還有說是因為多爾袞的陷害.......
不論真相是什麼,面對"皇位"這塊肥肉,清朝朝堂內各黨派紛紛展開了鬥爭。其中實力最為強盛的兩黨分別為"皇長子黨"和"多爾袞黨"。
"皇長子黨"擁護的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皇太極突然暴斃,身為長子的豪格無疑是第一繼位人,且他這些年隨着皇太極南征北戰,也是戰功佼佼,所以他的呼聲高是在情理之中的。那麼多爾袞作為皇太極的弟弟,為什麼又有這麼大的呼聲呢?
豪格畫像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努爾哈赤病逝後,他的母親阿巴亥就被皇太極逼的殉葬了,那時多爾袞年僅15歲。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不過多爾袞為保全性命,絕口不提母親被逼死一事。
多爾袞17歲時,就與皇太極一同出征殺敵,皇太極後來能夠統一東北,少不了多爾袞立下的赫赫戰功。
除此之外,多爾袞並非只會打仗的"莽夫",他還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因為眼光毒辣,看人極准,他被皇太極任命為六部之首,並為皇太極舉薦了多名肱股之臣,這些大臣為維護清政府內部的平穩做出了不菲貢獻。
多爾袞銅像
多爾袞既有軍功,又有才智,為滿族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也有許多臣子擁護他。而多爾袞在統轄六部的過程中,也鍛煉了自己的理政能力,這為他今後攝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做了皇帝
"皇長子黨"和"多爾袞黨"各自擁護理由充分,雙方競爭激烈,一度僵持不下,眼看大清王朝將要亂了。這時,多爾袞又展現出了他的雄才大略。
多爾袞示意雙方應當以大清為重,如此爭鬥下去恐傷大清根基,不如各退一步,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為新帝。
順治帝畫像
福臨時年6歲,是豪格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豪格聽完多爾袞的說辭後,一口答應了他的提議。
多爾袞與豪格之所以選擇立福臨為新帝,是因為他們深知,"皇長子黨"和"多爾袞黨"兩方實力相當,短時間內難以分出勝負。如果繼續膠着下去,很有可能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從而被其他黨羽趁虛而入。
除此之外,豪格擁護福臨為帝,是因為這樣的結果遠遠好過多爾袞稱帝,他沒有把握自己能夠打敗多爾袞。而對於多爾袞來說,擁立福臨一開始就是個幌子,這只是權宜之計。等到後期將豪格除掉,這大清王朝就是自己的一言堂了。
與其擔心"皇位"被不確定因素影響,不如選擇福臨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幼童。這樣既能夠穩定局勢,又便於掌控朝堂。
皇太極畫像
多爾袞與豪格一拍即合,將福臨送上了皇位。福臨從一個寂寂無名的皇子榮登九五,應當不忘多爾袞的"擁護"之恩才是,可是為什麼卻"恩將仇報",甚至不惜掘墓鞭屍呢?
這和多爾袞後來做的許多逾越之舉脫不了干係。
福臨繼位後改年號"順治",多爾袞與豪格以攝政王的身份輔佐年幼的順治帝治國。不久之後,明朝亡國皇帝崇禎自縊,消息傳到關外,多爾袞當即決定率領清軍入關,奪取政權。
多爾袞畫像
經過兩月余的交鋒後,清軍成功將李自成逐出,佔領了京城。隨後,多爾袞又頒布了一道道號令,禁止搶掠、停止剃髮…他還為崇禎帝發喪,博得了漢人的好感,使得清軍很快在京城站穩腳跟。又一月,多爾袞與諸王貝勒大臣商議決定,定都京城。
至此,大清正式入主關內,而順治帝,也就是清軍入關以來的第一位皇帝。
李自成雕像
於清王朝來說,多爾袞是無可厚非的大功臣。他先後被順治帝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雖不是皇帝,但是皇父攝政王這個稱號,就等同於"順治的父皇"這一身份……
不是恩情似海,而是血海深仇
多爾袞頂着如此尊貴的殊榮,若兢兢業業的輔助順治帝治理國家,榮華富貴必然不在話下。可他偏偏不知滿足,反而一再做出逾越之舉。
首先,多爾袞將順治帝完全架空,不允許順治帝讀書學習漢話,致使後期順治帝親政時,連奏摺都看的一知半解。順治帝曾經這樣回憶過這段"傀儡皇帝"的時光:"那時,朕只是拱手做點祭祀的事,凡是國家大事,朕都不能參與,也沒有人向朕稟告。"
縱觀我國古代,君王最忌諱的便是"謀權篡位",多爾袞的"司馬昭之心"可謂是路人皆知,更不要說處在權力漩渦中的順治帝了,因此他從小就記恨上了多爾袞。
孝庄皇后畫像
其次,多爾袞還害死了豪格。多爾袞並非心慈手軟之輩,他深知豪格仍是他政權上最大的阻礙,便設計陷害了豪格。多爾袞先是將他進行幽禁,後又打入大牢,任憑順治帝如何苦苦哀求他放過自己的親哥哥,多爾袞仍舊不為所動,不久後豪格就死在了獄中。
豪格的死,讓順治帝切實的明白到了,他和多爾袞之間橫亘了一條名為"血海深仇"的鴻溝。順治帝沒想到的是,更令他感到恥辱和痛恨的事情還在後面。多爾袞染指了他的生母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她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後宮女子,相反,她是一名十分傑出的政治家。相傳,當初多爾袞擁護福臨為帝,除了從大局考慮的因素外,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後活動。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聰明穎慧的女子,卻甘願委身於自己丈夫的弟弟。
或許是多爾袞強迫孝庄的,又或許是孝庄深知,順治帝身在其位,前路危機四伏,只有小心翼翼,委曲求全,方能保全一條性命。所以,她甘願與多爾袞展開這段不倫之戀。順治帝的性命是保住了,但是他身為天子的尊嚴已經蕩然無存。
多爾袞銅像
仇人成為了自己的後爹,足以令他成為萬民的笑柄。新仇加舊恨,順治帝將多爾袞恨之入骨,可惜他只能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之下。順治帝終日被仇恨折磨着,他不知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就像他不知道,驚喜會這麼快的來到他面前。
順治七年,多爾袞在狩獵時墜馬受傷,不治身亡。
舉國哀悼之際,順治帝卻無比開心,未免被有心之人彈劾,他暗藏住自己內心的喜悅,逐漸開始親政。奏摺上的漢話順治帝看不太懂,每當這時,他便會想起多爾袞的所作所為,干預朝政、害死親哥、染指母親...恨意並未因為多爾袞的逝世而消散,反而終日籠罩着順治帝。
多爾袞暴斃後兩個月,順治帝再也忍受不了自己的恨意,命人將多爾袞的陵墓砸開,對這位為大清立下卓越戰功的"皇父攝政王"進行鞭屍。
一代梟雄多爾袞,身後也只落得這麼個屈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