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2歲的毛主席終於同意做手術,但必須答應他一個特殊要求

2025年07月07日00:02:11 歷史 1808

1975年春節前夕,北京廣安門醫院的一位名醫被秘密接走,幾個小時後,他見到了毛主席。了解毛主席的病情後,他決定為主席實施手術。

主席從未動過手術,82歲高齡卻要經歷生平第一次手術。這位名醫理解主席的顧慮,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主席終於答應做這個手術,不過他卻提出了一個很特殊的要求。

主席提了什麼要求?這位名醫會答應嗎?

毛主席得了白內障,看不清東西一年了

毛主席的第一大愛好就是看書,無論再忙,他都會抽出時間來看書。晚年,毛主席的眼睛花了,看書時不得不藉助於放大鏡。

1975年,82歲的毛主席終於同意做手術,但必須答應他一個特殊要求 - 天天要聞

周總理聽說主席看不清字後,還主動把自己的老花鏡給主席戴。

1974年主席對機要秘書張玉鳳說,他的眼睛看書時特別模糊。張玉鳳以為主席的眼睛更花了,就給他找來了字號大的書看。

可是效果仍然不盡人意,這時張玉鳳意識到主席的眼睛需要去看一看了。但主席不想去看醫生,他也不想讓人知道他看不清東西的事實。

靠着堅強的毅力,他對抗着冠心病、肺心病等老年疾病,對於眼疾,他更是沒有放在心上。他讓張玉鳳不要把這件事說出去,直到眼睛幾乎什麼也看不到了,他才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於1974年8月接受了眼科醫生的檢查。

1975年,82歲的毛主席終於同意做手術,但必須答應他一個特殊要求 - 天天要聞

結果顯示,主席得了老年性白內障。

周總理得知後,立即着手找相關醫生為主席醫治眼睛。考慮到主席年事已高,總理並不支持讓西醫來給主席治療,他認為如果中醫能夠治療,最好用中醫來治。

在尋找合適醫生時,主席也沒有閑着,他雖然看不見,卻能聽得到。為了讀書,他讓張玉鳳為他一句一句指讀書上的內容。直到北京廣安門醫院的中醫眼科大夫唐由之出現在他面前。

那天,主席穿着一件浴袍坐在沙發上,頭髮蒼白,面容憔悴。一看主席的眼睛,經驗豐富的唐由之就判斷出來,主席的眼疾情況並不好。

1975年,82歲的毛主席終於同意做手術,但必須答應他一個特殊要求 - 天天要聞

經過檢查,唐由之發現主席的眼疾已經很嚴重了,保守治療是達不到“看見”的效果的。

唐由之建議最好是進行手術治療,唐由之雖然是中醫,但是也懂得西醫治療白內障的技術。他提出了一種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治療主席的白內障,可是主席一聽說要動手術,並沒有爽快答應下來。

為了讓主席接受手術,唐由之開始頻繁與主席接觸。

醫生說服主席手術,主席提出特殊要求

來了中南海幾次之後,兩個人漸漸相熟了。有一次,唐由之握着主席的一隻手說:“假如這是您的眼睛。”然後將眼睛的構造講給主席聽,在唐由之深入淺出的解說下,主席終於聽明白了,也漸漸接受了白內障需要做手術的道理。

1975年,82歲的毛主席終於同意做手術,但必須答應他一個特殊要求 - 天天要聞

原來主席認為,只要身體條件好,扛一下就過去了。但是白內障不一樣,況且當眼睛已經嚴重受影響,近乎失明時,要想重返光明就必須動手術。

不過,唐由之告訴主席,這個手術叫“金針撥障術”,切口小,預後好,很容易做,最多十分鐘就能搞定。

為了讓主席點頭,唐由之還查閱了許多資料,甚至包括古詩詞。

與主席閑聊時,他隨口說出了白居易一首詩中的幾句:“盒中空燃決明丸,金針一撥當日空!”

唐由之說:“古人就已經懂得金針撥障術來治療白內障了。”

毛主席知識廣博,他也知道這首詩詞,也正是這首詩詞,一下子就增加了主席對“金針撥障術”的信任感。

1975年,82歲的毛主席終於同意做手術,但必須答應他一個特殊要求 - 天天要聞

主席終於開口了:“手術時,我想提個要求。”

唐由之心想,只要主席肯做手術,什麼要求都能答應。但是他實在沒想到,主席會提出來這樣的要求。

主席說:“手術時,能不能放一首《滿江紅·寫懷》?”

手術時聽歌曲,一周得見光明

主席所說的《滿江紅·寫懷》是一首歌曲,由當時的歌唱家岳美緹演唱的。

主席喜歡游泳,喜歡跳舞,喜歡打乒乓球,其實他還特別喜歡聽音樂。主席聽的音樂,包羅萬象,有戲曲,有流行歌曲,有古典音樂,還有西方的經典曲目,他聽過1600多張唱片,還有400多盤磁帶。

1975年,82歲的毛主席終於同意做手術,但必須答應他一個特殊要求 - 天天要聞

1940年,周總理從莫斯科帶回來一台廣播發射機,除了廣播新聞外,也播送文藝節目。但是電台當時沒有唱片,大家都知道主席手裡有唱片,他一直當成寶貝珍藏着,想跟他借又怕他不肯。主席聽說後,主動將自己手裡的唱片貢獻出去,包括他最喜愛的《漁光曲》。

主席提出手術時聽《滿江紅·寫懷》,這對手術並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唐由之自然也爽快答應了。

1975年8月21日這天,唐由之要在毛主席被改造成臨時手術室的房間做手術。那天,周總理、鄧小平及相關工作人員都到了。大家都很緊張,生怕出現差錯。

1975年,82歲的毛主席終於同意做手術,但必須答應他一個特殊要求 - 天天要聞

唐由之看到這陣勢,心裡也未免敲起了小鼓。好在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這種白內障手術對他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操作的。很快,他就平復了心情,認真地投入到手術的準備中。

毛主席在手術之前,還不忘對工作人員說:“音樂準備好了嗎?”

當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毛主席滿意地點點頭,走上了手術台。

唐由之先為主席注射了麻藥,邊說話邊動手操作,只五六分鐘的功夫,他說道:“好了。”

主席聽着豪壯的《滿江紅·寫懷》,並未感到任何不適,只聽到唐由之說手術結束了,他還感到納悶:“這麼快就完成手術了?”

也不知道是音樂轉移了主席的注意力,還是唐由之的醫術太高超,主席在沒有任何感覺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白內障手術。

1975年,82歲的毛主席終於同意做手術,但必須答應他一個特殊要求 - 天天要聞

主席的眼睛被紗布裹住,一周後,紗布拆除,主席驚喜地發現,他動過手術的那隻左眼能看見了。頓時,主席對唐由之的醫術深表佩服,並表示另一隻右眼等待時機也交給他來手術完成。

可惜,主席沒有等到那一天,就於第二年9月9日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人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 天天要聞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劇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鑽進一口大水缸里,她準備從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為前幾天她就是從這水缸來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這口大缸,穿越女高興壞了,畢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難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監住在一起,沒有風扇,沒有蚊香,呼嚕聲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