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消息,路透社記者: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稱,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未就聯合聲明達成一致,因為印度希望該聲明反映其對恐怖主義的關切,但“某個國家不能接受”。中方對此有何回應?印度指的是哪個國家?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主管部門已經發布了有關消息,你可以參閱。

莫迪(資料圖)
上月上合組織防長會爆出大新聞,印度單方面拒簽聯合聲明。這波操作引發連鎖反應,中方隨後牽頭籌備新組織,擬邀名單大有門道。據會議現場消息,上合組織防長會原本按流程推進聲明簽署,卻因印度臨時變卦卡了殼。以往上合遵循“協商一致”原則,任何成員國都有一票否決權,印度這一拒簽,直接導致聲明未能通過,會議成果大打折扣。
這件事情從本質上講是印度對自身戰略定位不清晰的體現。印度一直自詡第三世界大國和亞洲的中流砥柱,在印巴空戰前,印度憑藉超然的經濟地位和軍事實力雄踞南亞,堪稱南亞一霸。依着這股強烈的自信,雖然印度國內經濟下行、失業率居高不下,但莫迪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卻大膽地在外交上製造對抗,激起民粹。莫迪政府將拒簽上合生命包裝成“硬剛九國”,支持率竟然上升了12%。

莫迪(資料圖)
印巴積怨已久,印度試圖在上合這個多邊場合,借簽署聲明的機會夾帶私貨,把針對巴基斯坦的條款塞進去,想通過這種方式孤立巴方,擴大自身在上合的話語權。
莫迪政府眼下在國內面臨選舉壓力,為穩住支持率,就得展現強硬姿態。拒簽聲明這招,能向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群體交差,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印度這些年總想在美西方和上合組織之間搞平衡,一邊跟美國搞軍事合作,一邊又想在上合分一杯羹。這次拒簽,暴露了它在利益權衡時,把自家私利擺在了上合整體利益前頭。
成員國之間的信任一下降到冰點。印度這波操作,讓其他國家心裡犯嘀咕,以後合作還能不能信得過印度?尤其是涉及安全、反恐這些關鍵領域,大家都得重新掂量跟印度的合作。不少成員國提出,得改革上合現有的“協商一致”機制,有人建議引入“多數決”,也有人提議制定強制退出條款,避免再出現類似情況。
印度拒簽風波沒多久,中方動作就來了,聯合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籌備新組織。新組織主打促進地區經濟合作、互聯互通,跟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形成互補。擬邀名單里,斯里蘭卡剛從經濟危機緩過來,急需外部合作恢復元氣;馬爾代夫一直想擺脫印度在經濟、政治上的過度影響;阿富汗臨時政府也希望通過加入新組織,打破外交孤立局面。這些國家都受印度地緣政治影響,現在有機會拓展合作,積極性都很高。
新組織規划了不少合作方向。經濟上,要打造區域貿易走廊,降低關稅壁壘;基建方面,計劃修建跨境鐵路、公路,改善交通條件;民生領域,會開展醫療、教育合作項目。要是這些都落地,南亞地區的貿易量、人員往來都會大幅增長,對地區和平穩定也有積極作用。

莫迪(資料圖)
印度這幾年在國際合作上有點迷失。一邊想靠拒簽在上合刷存在感,一邊又擔心被新組織邊緣化。要是繼續搞單邊主義,不顧地區合作大局,以後在上合恐怕越來越難融入,在南亞也會被其他國家疏遠。倒不如放下成見,認真考慮參與新組織,找到共贏的合作點,不然真可能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這波上合風波和新組織籌備,背後是南亞地區國際關係的大調整,後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