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看事做事講求靈活性,不機械執行領導命令,才會被欣賞

2023年10月10日10:44:03 歷史 1504

《資治通鑒·漢紀》(漢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

本文核心:

領導叫你去辦甲事,你出去轉了一圈,沒辦甲事而做了乙事。這算不算抗命?領導是否會責怪你?

來看汲黯的做法。領導不但沒有責怪他,還誇獎他賢能,不久給他升了官。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有名的酷吏,執法不避權貴,能力強,大家都怕他。但這個人頭腦靈活,看事做事的本領很強。因而得到漢武帝賞識。

有次河內郡失火,火勢蔓延燒毀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汲黯返回報告:“老百姓不慎失火,因為房屋毗連而蔓延燃燒起來,不值得陛下憂慮。但我經過河南見到貧民遭受洪水乾旱災害遭受損失的有一萬多家,有的甚至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慘境地,我謹借出使的機會,用陛下的符節,命令發放河南官倉積糧以救濟貧民。現在我請求歸還符節,甘願領受假託天子命令的懲罰。”武帝很賞識他,赦免了他的罪。

漢武帝叫汲黯去救火,汲黯沒有理會,而是假傳聖旨開倉放糧賑災救濟老百姓。他為什麼這麼做?

一、汲黯為什麼不救火?河內郡失火,是老百姓不慎所致,並不是有人搞破壞搞恐怖活動。因為房屋毗連,火勢蔓延波及一千餘家。這種情況,救也救不了,徒喚奈何。基於上述原因,汲黯沒有救火。

二、汲黯為什麼先救災?汲黯經過河南郡見貧民遭受洪水乾旱災害,一萬多家遭受損失,有的父子相食,便假傳聖旨命令發糧以救濟貧民。一萬多家受災,還有父子相食。證明災害非常嚴重,非救不可。官方如不及時救濟,很有可能造成更大損失,引發社會不穩定,甚至激起民變。所以汲黯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先自作主張命令放糧救災,以解燃眉之急。事後,漢武帝沒有怪罪他,“上賢而釋之”。不久還給他升了官,位列九卿

所以,下屬對於領導的命令不是一味機械地服從,死板地執行,而是在辦事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清事情輕重緩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替領導辦好一些領導都沒有來得及掌握的急、難、險、重的問題,替領導分憂,獲得欣賞和提拔。

資治通鑒:看事做事講求靈活性,不機械執行領導命令,才會被欣賞 - 天天要聞

【原文摘要】

始,黯為謁者,以嚴見憚。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

【譯文大意】

當初,汲黯擔任謁者,因他為人威嚴而被大家敬畏。河內郡失火,火勢蔓延燒毀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返回之後,報告說:“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為房屋毗連而蔓延燃燒起來,不值得陛下憂慮。我經過河南郡見河南郡的貧民遭受洪水乾旱災害磨難的有一萬多家,有的甚至於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慘境地,我謹借出使的機會,用陛下的符節,命令發放河南官倉積糧以救濟貧民。我請求歸還符節,甘願領受假託天子命令的懲罰。”武帝很賞識他,就赦免了他的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着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着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着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據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我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楊林德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3日11時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楊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學與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為推動我國岩石力學學科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