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廣東人,與不少省外朋友聊天,多次得到這樣一個關於廣東人的評價——廣東人愛吃。
廣東人確實愛吃,正如文章標題所言,“我想以‘愛吃’形容廣東人,我想一定無人反對”,我說過一個玩笑話,倘若廣東人口袋剩餘最後一塊錢,那麼其中五毛要被吃掉,廣東人之於“吃”已經到了“痴狂”的地步,而且越陷越深。
廣東人有多愛吃?且聽我一一道來。
廣東人的一天是從喝早茶開始的,早茶的核心不在“茶”,而是琳琅滿目的點心,腸粉、鳳爪、排骨、蝦餃、燒賣、叉燒包等等,予人之感——毫無該有的早餐痕迹,儼然是吃席。
廣東人飲早茶確實像吃席,區別於為了應付趕時間的吃早餐,敷衍了事,一頓早茶從早上7點延續至12點,實屬常見。
廣東人愛吃的特性是與生俱來的,開個玩笑,如果讓廣東朋友陪伴排隊索要明星簽名照,ta會說你“憨居”,如果人氣茶樓7點鐘營業,那麼廣東人六點鐘就在店前守候。在廣東人眼中,所謂明星遠沒有“美食”的魅力大!
廣東人有多愛吃,於食材的選擇之上可見一斑。
廣東家庭一般不存在購置一周肉菜放置冰箱的行為,廣東人固有的意識形態——但凡冰凍過的食材都不新鮮,而且7天之久,簡直無法想象。豬肉最好是現宰的、魚蝦最好是現抓的、菜心最好是方才地里摘的……
“當天菜當天買”是廣東人的共識,為了吃上最新鮮的食材,起早趕赴菜市場,春夏秋冬,風雨無阻。
就“傳統”的保留與傳承,廣東無疑是領先的,熟悉的四大節日、婚嫁等等之外,廣東各地也存在為數眾多的特色民俗,比如年例、點燈、賽大豬等等,無一例外,這些民俗都包含一個“大擺筵席”的關鍵。作為省外朋友受邀赴宴,酒酣耳熱之際或者會“吐槽”:“廣東人太精明了,打着傳統保護的幌子,實現自己大吃大喝的目的。”
事實上,大概廣東人也有同樣的想法,倘若年例、點燈少了設宴,猶如蒙娜麗莎無了微笑,如何算不上“出彩”。
所有風俗皆因一個“更好的生活”的意義而存在,“吃得滿足,吃得幸福”正是,所以,何樂不為?
廣東人的一天從喝早茶開始,而一天的結束在一頓宵夜。
所言“宵夜”並非因為半夜肚餓睡不着的吃點零食、煮個面,而是炒螺、炒粉、燒烤、靚湯、生猛海鮮……
廣東的宵夜堪比酒席!
無論城裡城外,廣東的街頭(尤其美食街),夜越深人氣越旺,凌晨兩點的大排檔燈火如晝,饕客滿座。熬夜不好?21點過後飽食不利於健康?不過是哄騙小孩子早睡的把戲。美食與睡覺之間的抉擇,廣東人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
唯有飽餐一頓宵夜才不負自己,不負美好時光。
當我為“廣東人有多愛吃”文章的結尾苦惱的時候,恍然大悟,廣東人愛吃的天性,於粵語之上也是屢見不鮮。
豬扒;蛋散;炒魷魚;燉冬菇;一碌葛;滷味;粉腸;大番薯……
在不熟悉粵語的朋友看來,或許這不過是食物,確實,上述的它們無一不能吃,而且無一不是罵人的話。
所以,有人戲言千萬別和廣東人吵架,因為吵着吵着容易餓。
寫着寫着突然餓了,好了,不說了,老火靚湯、燒鵝烤乳豬、煲仔飯、白切雞在“召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