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老趙是一位種植李子的果農,前些年每到端午節前後就是他最高興的時間,因為這段時間他家的李子成熟上市,賣到市場定能換個好價錢。
然而,今年的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儘管李子豐收,但市場的反應卻讓他心寒。李子賣不出去,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它們爛在樹上。
老趙的困境並非個例,整個李子市場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為何曾經備受喜愛的李子,如今卻無人問津?走到了“爹不疼娘不愛”的處境,這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原因?
我將這個問題發布到網上,經過網友們的熱心回復,終於讓我在評論區找到了背後的原因。
第一,口感酸澀是李子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很多朋友都說,李子雖然價格便宜,但一般是賣多少就扔多少,其酸澀的口感令人難以接受,咬上一口,酸得口水直流,面部表情都會瞬間扭曲,第一口往往直接吐掉,剩下的也只能丟棄。
不過也有南方網友說,當地居民會將李子用木板按壓碎裂,再拌上辣椒面,食鹽,折耳根,香菜一起食用,這種獨特的吃法被稱為“酸野” 。對於習慣了傳統吃法的北方人來說,這種吃法十分新奇,下次要是有機會去南方,我一定要嘗試一下。
第二,李子市場價格兩極分化嚴重。超市裡的李子品種其實挺多的,但是價格差異顯著,最便宜的五六塊錢一斤,而貴的能達到二三十塊錢一斤。據說價格較高的李子品種,如蜂糖李、大紅袍李、黑布林、三華李等,口感更好,能達到八分甜兩分酸。
但是用同樣的價格,完全可以買到營養更豐富、品質更優的其他水果。相比之下,購買李子就顯得有些不划算。即便是剛上市的楊梅、荔枝,價格也不過20元左右一斤,買李子吃的話,感覺有點虧,不值!
第三,“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這句老話的影響根深蒂固。雖然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句話的具體含義,但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會覺得李子可能對身體有害。這種潛意識的擔憂,讓我們在購買水果時就會刻意避開李子。
與香甜多汁的桃子、軟糯可口的杏子相比,李子確實遜色不少。而且李子的營養元素也不如別的水果,除了維生素C含量較高以外,其他的都不咋滴,而且果酸過於多,很多人吃了之後都會導致胃不舒服,甚至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的問題,所以吃的人也就更少了。
我拿着手機給鄰居老趙翻着評論區,也跟他說了網友們對於李子的看法,他說今年這些已經長好的李子肯定也不能糟蹋,只能低價賣給酵素廠,用於發酵製作酵素,雖然價格要比當做水果賣低很多,但總比爛在樹上強。
等過了夏天,溫度低一些了,就把這李子樹的樹杈砍掉,用來嫁接其他的果樹,老趙說這些李子樹已經長得挺大,用來嫁接桃子、櫻桃、杏、或者梨,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再次結果豐收,看到老趙這麼快就有了新的應對方法,我也是很為他高興,也很開心能和網友們一起幫到他。
對於李子遇冷,您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或觀點嗎?如果有的話歡迎評論區和大家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