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動車的規範化管理越來越嚴格,不僅需要考駕駛證,還要為車輛辦理牌照、行駛證、購買保險、佩戴3C認證的頭盔、遵守交通規則才能合法上路行駛。上了牌照交了保險的電動車就屬於機動車,需要在機動車道上靠右側行駛,本以為這樣就可以無憂無慮駕駛電動車了,再也不怕交警查車了,因為證件齊全,然而事情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隨之而來的煩心事讓擁有合法手續的電動車使用者感到氣憤,看看西安的真實情況你就知道原因了。
2019年4月15日電動車新國標出台,在這之前生產的電動車被定義為非標車或超標車,給予上臨時牌照延長三年過渡使用期。早在2022年6月30日西安的超標電動車過渡期已到期,但到期後西安又延長了3年超標車的過渡使用期。2025年6月30日後西安禁止超標車繼續上路。其實早在這之前,西安大部分超標車已經淘汰,幾乎所有的電動輕便摩托車都掛上了機動車藍牌,電動摩托車掛上了機動車黃牌,駕駛者都已經考了駕照。
雖然為了合法駕駛電動車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下列一系列問題都在等着你,無論你身在哪個城市,下面的每一條都值得你關注和銘記。
要在機動車道上行駛:電動車有3種,48V是電動自行車,不需要駕駛證,應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60V是電動輕便摩托車,時速25~50公里,72V及以上是電動摩托車,時速在50公里以上。
電動輕便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都應該在機動車道上靠右側行駛,需要左轉彎的時候,也應該像汽車一樣提前變道到左轉車道上。兩種車型如果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就屬於違章了。
因為根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條的規定,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的規定,處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罰款。交警在實際執法當中初次一般會給予警告,若多次違反規定情節嚴重的才會被處罰,但具體情況因地區而異而有所不同。
駕照是C1D的駕車要小心: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擁有C1駕照是不能駕駛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電動三輪車,因為與准駕車型不符,如果想合法駕駛那麼只能增駕摩托車D證。
D證是摩托車駕駛證的最高等級,可以駕駛電動三輪車,燃油三輪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 C1駕駛證增駕成功以後,原C1駕駛證與摩托車D證合併為C1D,可以駕駛多達十四種車型。
但駕駛電動車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因為電動車違章扣分是和汽車共享的12分,如果駕駛電動車不注意馬馬虎虎,那麼與汽車共享的12分很容易就被扣光。所以,再此提醒擁有C1D駕駛證的朋友,駕駛電動車要和汽車一樣遵守交通規則。
違章是會拍照罰款的:以下駕駛電動車的行為都屬於違規,比如闖紅燈、逆行、過斑馬線不禮讓行人、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如果被拍到都會面臨相應的處罰。
除了上述行為還要關注限號,有的地區要求機動車要限號出行,每日限行兩個車牌(含臨時)尾號的機動車,尾號為英文字母的,以車牌最後一位數字為準。比如星期一限行1和6,星期二限行2和7,星期三限行3和8,星期四限行4和9,星期五限行5和0。其餘號碼在相應工作日屬於限行號碼,不可通行。
最重要的事就是停車違章這件事情容易被忽略,在西安的朋友向我反映,已經有不少朋友吃到罰單了。以下行為都屬於違停:
未在規定區域停放:在城市主幹道、醫院、商場、銀行門口一般都有規定的電動車停車位,應該將被定義為機動車的電動車停在相應的車位里。未按規定停放就屬於違停,被交警看見電動車可能會被貼罰單。
佔用停車泊位:無牌、報廢的電動摩托車佔用停車泊位停放,會被視為違停。
妨礙通行:將電動車停在機動車道、人行橫道影響其他車輛和行人正常通行的位置,屬於違停。另外即使在允許停車的位置,如果未按規定方向停放或超出停車線停放,妨礙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屬於違停。
堵塞消防通道:停放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位置,阻礙消防救援和人員疏散,違反消防安全相關規定,是明確的違停行為。
違反小區管理規定:在住宅小區內,未按規定停放在指定區域,而是停放在公共門廳、樓梯間、地下汽車停車位等禁止停放的區域,或者攜帶電動摩托車進入電梯轎廂,屬於違停。
除了人為因素,還有一項顛覆你的認知那就是停車收費的問。
電動車上了牌照、辦理行駛證、考了駕照、購買保險、購買合格的頭盔並正確佩戴,這樣騎着電動車去上班你以為就能高枕無憂了嗎?如果你駕駛電動車在繁華的辦公樓里上班,電動車停在車位里一天需要交幾十元的停車費,如果不停在車位里就屬於違停,在西安會面臨100元的處罰,其他地方可能更高。我發自內心的感慨,騎個電動車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總結
電動車上了牌照,便於交警更好地管理車輛,因為一旦違規被拍到通過牌照就能快速準確識別出車主的身份信息,車主就要接受相應的處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車主首先會主動遵守交通規則,這樣對於緩解城市的交通擁堵,保持交通良好有序地運行是有很大幫助的。但對於電動車的違停、限行、以及停車收費等老百姓認為“不合理”的問題應該多聽聽老百姓的心聲,從他們的實際需求去解決問題,不要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