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日訊(記者 徐昊)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場的風雲激蕩,在全球車企市值排行榜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中國大陸車企以銷量與技術雙輪驅動市值增長,在全球車企市值五十強中佔據17席,並正藉此重塑着行業競爭版圖。
截至北京時間7月1日收盤,財聯社記者統計了全球車企市值排名前十位,其中特斯拉、豐田依舊排名第一、第二。不過,在特斯拉即將公布第二季度交付數據之際,摩根大通表達了其看空立場。摩根大通分析師ryan brinkman重申其對特斯拉股價115美元的目標價。這一目標價較特斯拉目前的交易水平低逾60%。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僅實現交付336,681輛汽車,錄得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最差季度表現。由於ceo馬斯克的政治觀點和市場競爭壓力的加劇,華爾街普遍預期其季度交付量將再次下滑。
反觀剛剛完成大熱車型小米yu7上市的小米集團,已穩居全球車企市值排名第三位。
6月26日晚,小米汽車旗下首款suv車型小米yu7正式上市。據小米汽車官方信息,上市18小時,小米 yu7便實現鎖單24萬輛。6月27日開盤後,資本市場對小米的新品發布反應強烈——小米集團開盤即跳漲8%,股價一度突破每股61港元,創下歷史新高,市值攀升至1.55萬億港元。
從財務數據看,2025年一季度,小米集團營收同比增長47%至1113億元,創下歷史最佳財報,其中汽車業務毛利率環比提升2.8個百分點至23.2%,成為拉動利潤增長的第二曲線。而此次yu7的市場表現也遠超預期,按每輛yu7平均定金5000元計算,24萬鎖單量即產生12億元現金流,直接推動資本市場對小米汽車業務的價值重估。招商證券發布研報表示,“小米汽車產能及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伴隨yu7等車型矩陣進一步完善及生態鏈的協同效應,看好其躋身全球前五車廠的目標。”
另一家中國車企比亞迪緊隨其後,其半年以來市值飛漲。在剛剛過去的6月,比亞迪銷量達到38.26萬輛,同比增長12%,再度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售2,145,954輛,同比增長33%。
自今年2月以來比亞迪發布“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後,又相繼發布包括與大疆聯合開發的智能車載無人機系統、可實現最高峰值充電1秒補能1公里的“兆瓦閃充”等硬核技術。密集的技術和產品投放不斷推高其股價,期間,比亞迪a股股價一度超過每股400元,最高達416.98元。
在小米和比亞迪之後,法拉利、梅賽德斯-奔馳、寶馬集團、大眾集團、通用集團和馬魯蒂鈴木分列全球車企市值排名的5-10位,而保時捷則跌出了前十名。保時捷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表現明顯不及市場預期,導致股價接連下挫。報告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為88.6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微降1.7%;營業利潤僅為7.6億歐元,同比大幅下滑40.6%;銷售回報率也由去年同期的14.2%降至8.6%,創下近年以來的新低。
另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2025年7月1日,共有17家中國大陸車企進入全球車企市值前五十名。值得一提的是,賽力斯和理想汽車作為兩家新勢力車企,超越了傳統車企上汽集團,分列第16為和第20位。其中,2025年5月23日,賽力斯的市值巔峰達到2382.59億元,股價也順應升至145.87元。而另一家與華為深度綁定的江淮汽車,目前市值也達到了123億元,其與華為共同打造的百萬級旗艦轎車尊界s800自5月30日上市以來,19天內大定突破5,000輛,上市首月大定突破6,500輛。
瑞銀髮布的一份行業報告指出,除具備絕對的成本優勢外,激烈的市場競爭、完善的行業生態系統以及對技術趨勢的快速響應幫助中國汽車製造商走在全球創新的前沿。這種智能化領域的創新引領將幫助中國比美國更有可能誕生電動汽車時代的“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