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大幅降價 豪車格局要重新洗牌

2025年07月01日10:32:04 汽車 1755

作者:kimsu

BBA大幅降價 豪車格局要重新洗牌 - 天天要聞

價格戰”無法讓任何玩家獨善其身,哪怕是BBA。這三大德系豪華品牌,曾以“價格堅挺”“身份象徵”等標籤屹立於汽車金字塔的頂端,如今卻紛紛放下身段,以“腰斬式”的降價幅度應對市場劇變,而這一切都是由電動化浪潮、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所造成。

BBA車型集體“跳水” 降幅超乎想象

2025年以來,BBA的降價風暴便愈演愈烈,不斷刷新着行業的認知。以奔馳為例,其多款主力車型價格大幅跳水。奔馳GLC的終端優惠力度驚人,最高竟達19.9萬元,部分地區的裸車價直接跌破30萬元大關,甚至還出現了買GLC 300 L送A200 L的活動。奔馳C級同樣未能倖免,價格大幅下滑,最高優惠達18萬元,僅需12萬多元就能將其開回家。奔馳EQC的降價幅度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從最初的62萬元一路降至22萬元,狂降40萬元,震驚了整個汽車圈。

奧迪的降價力度同樣不容小覷。奧迪A4L官方指導價雖為28.98萬-36.28萬元,但終端優惠後實際裸車價已下探至20萬區間,入門版較2024款直降3.2萬元;作為奧迪品牌的進口旗艦SUV,Q7官方指導價區間為60.98萬-80.48萬元,但在多地經銷商的限時“一口價”政策下,入門款45 TFSI黑武士版起售價低至45.99萬元,疊加置換補貼後,價格甚至可下探至44萬元區間。這一價格不僅刷新了Q7的歷史最低價,更是首次將進口豪華中大型SUV的價格拉入50萬元以下區間。

寶馬也不甘示弱,指導價43.99萬元的寶馬525Li運動版裸車價跌破了29萬元大關,相當於直接打了66折,許多老車主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它從昔日的“加價提車”淪為如今的“骨折清倉”;官方指導價35.39萬元的i3 35L,現在裸車價直接砍到17萬元區間,某些地區甚至喊出“到店還能再談”的誘人口號;寶馬3系優惠14萬元,6系GT直降17萬元,如此巨大的“放血”力度,着實令人驚訝。

事實上,這場“價格戰”並非僅在BBA之間展開,而是整個豪華品牌市場的一次集體崩盤。2025款卡宴僅需75萬元即可提車,就連保時捷Macan也跌進了40萬元區間,價格比兩年前的豐田漢蘭達還要便宜;帕拉梅拉125萬元的落地價砍掉30萬元,相當於白送一輛特斯拉Model 3。曾經高高在上的豪車品牌紛紛走下神壇,價格一個比一個親民。

電動化衝擊與自主品牌崛起 動搖BBA溢價根基

BBA價格的下探,本質上還是被國產新能源品牌的一套“技術鐵拳”給打蒙了。

在智能化領域,理想L7全系標配激光雷達,可實現全場景智能駕駛NOA,全國高速及城市環線都能輕鬆覆蓋。

問界M7搭載了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無需依賴高精地圖,就能實現高速、城區的高階智能駕駛。

反觀BBA,其L2級輔助駕駛僅停留在“夠用但不出彩”的水平。2023年,奔馳中國本土團隊開發了高速NOA系統,2024年11月,“無圖全場景端到端”大模型也在上海亮相展示,但迄今尚未投入實際部署。前段時間,全國多地奔馳車主還遭遇了車機故障,車載導航、CarPlay等基礎功能無法使用,甚至語音控制功能也受到影響。

寶馬3系標配的iDrive 8.5系統也飽受詬病,實際體驗感與宣傳相差甚遠。

AutoTech實驗室的實驗數據顯示,其屏幕觸控響應速度僅為3.6幀/秒,低於行業平均5.2幀/秒的標準,語音識別率也不高,方言指令識別錯誤率高達41%,在嘈雜環境下更是難以完成開窗、切歌等基礎操作;奧迪在售車型的車機系統和輔助駕駛功能明顯落後於新勢力品牌。當理想L系列已標配後排娛樂屏、問界M系列智能輔助駕駛功能不斷刷新市場體驗時,一汽奧迪多數在售車型仍停留在傳統物理按鍵操作上,在智能化配置上遠遠落後於新勢力,產品未能很好地契合市場需求,品牌戰略也未能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

電動化轉型同樣是BBA的短板,前段時間奔馳放棄了2030年全電動化目標,奧迪撤回了2033年停售燃油車的計劃,寶馬也推遲了電動化時間表,CEO齊普策公開表示“全面電動化不現實且危險”。

這種戰略搖擺導致BBA在電動化領域的產品競爭力嚴重落後。2019年奔馳雖然推出了400V純電EVA平台,但面對如今中國市場上20萬元以上的電動車普遍部署800V以上平台的現狀,奔馳這一首個純電平台已然是有些不夠看了。其自研的MB.OS操作系統開發進度也嚴重滯後,原計劃搭載該系統的純電轎車CLA,量產時間一推再推;奧迪Q6L e-tron雖搭載800V高壓快充技術,但上市時間卻一再推遲;寶馬i系列在華市場份額不足3%,銷量慘淡,遠不及蔚來理想等中國品牌。

從整體銷量數據來看,2024年,BBA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均出現下滑,奔馳銷量同比下滑7%至68.36萬輛,寶馬同比下滑13.3%至71.45萬輛,奧迪同比下滑10.9%至64.9萬輛。與此同時,中國自主品牌銷量卻在上漲,甚至已經一路殺到了BBA的腹地,例如問界M9,目前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20萬台,創下中國50萬級以上豪華車型的交付新紀錄,連續15個月蟬聯中國50萬元以上豪華車銷量冠軍,直接衝擊了BBA的市場份額。BBA 4S店轉投問界等中國新能源品牌的消息也屢見不鮮,BBA似乎正在被經銷商所拋棄。

BBA何以破局?

面對價格崩塌和轉型困境,BBA也在儘力自救。奔馳計劃從2025年開始到2027年,發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新車攻勢,共計推出36款新產品;寶馬將在中國市場量產新世代車型,實現整車效率提升20%、充電速度加快30%、續航里程增加30%;奧迪則啟動了與保時捷合作開發PPE高端純電平台項目,該平台全域800V,具備充電快、損耗低、容量高和長續航的特點。

然而,BBA的轉型之路仍充滿挑戰:

一方面,電動化、智能化需要巨額投入,而BBA的凈利潤均在下滑,2024年奔馳凈利潤同比下降28.4%,寶馬同比下降36.9%,奧迪同比下降33.1%;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已建立先發優勢,BBA要想迎頭趕上,需在技術、產品、營銷等層面全面革新,但對於體系龐大,機構繁雜的汽車巨頭而言,改革並非易事。

此外,BBA在成本控制方面相較於中國新能源車企也存在明顯劣勢。以電動車所需的電池為例,其成本佔比高達40%-60%。比亞迪自研的刀片電池,成本比同行低30%;吉利的星願電池單度電成本較2021年下降42%,其中材料成本佔比從68%壓縮至55%。這意味着消費者購車時,每輛車的電池包價格可降低1.2萬元。但BBA基本沒有自己的電池工廠,只能依賴寧德時代LG等供應商,高價採購電池,導致利潤被嚴重擠壓。

而中國車企的“全棧自研”技術,更是讓BBA羨慕不已。於是,秉持着“打不過就加入”的態度,這些年BBA也開始走上“中國化”道路。奧迪引入華為高階智駕,寶馬牽手華為鴻蒙生態與阿里AI,奔馳則聯手本土智駕企業Momenta推出全場景高階智駕。

從短期數據來看,這些應對舉措好似初顯成效。搭載華為智能駕駛技術的奧迪Q4 e-tron,在上市首月訂單量便衝破1萬輛,和上一代車型相比,訂單量激增300%。寶馬旗下的i3車型,在接入鴻蒙生態體系後,銷量環比出現28%的回升。不過在這一表象的背後,也暗藏着危機。華為與BBA的合作,大多還處於零部件供應或者HI模式階段,智能駕駛核心算法及數據訓練的主導權仍在華為手中,用了他人的技術,勢必要支付相應的費用,並且倘若消費者是因華為智駕而購買了BBA,那麼對於BBA而言,是否是正在失去“靈魂”的一種信號?

因此,總結來看,“降價”對於BBA而言,算不上是“對症下藥”,BBA的核心問題是電動化轉型遲緩、智能化體驗落後、成本控制乏力,這並非是降價就能解決的,況且,長期來看,降價可能還會導致品牌溢價能力的喪失、老車主的信任崩塌、經銷商體系的崩潰,這都將使BBA陷入更深的困境。

很顯然,豪華車的定義權已經易主。BBA能否重回巔峰,或許已經是個偽命題了。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鴻蒙智行智界R7 2025款後驅版,續航1673km,值得一看 - 天天要聞

鴻蒙智行智界R7 2025款後驅版,續航1673km,值得一看

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消費者一邊享受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低能耗、強動力、高科技體驗的同時,同時也在追求高性價比和優質的駕乘體驗。奇瑞汽車作為國產自主研發的車企,也是不斷地推陳出新,這一次旗下的智界汽車又開始發力了,在4月推出
6.6秒破百,一手黑色奔馳E300L,27萬多拿下! - 天天要聞

6.6秒破百,一手黑色奔馳E300L,27萬多拿下!

奔馳E級轎車,作為C級之上的一款經典豪華行政座駕,自1953年初代W120“浮筒”誕生以來,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品質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喜愛。歷經數十年的技術迭代與設計演進,奔馳E級已成為豪華轎車市場的標杆之作。
26款零跑C11曝光,換懸浮大屏+HUD,配299馬力+續航640km - 天天要聞

26款零跑C11曝光,換懸浮大屏+HUD,配299馬力+續航640km

6月,零跑汽車交付48006輛,同比增長超138%,今年上半年累計交付超22萬輛!而為了實現更進一步,26款零跑C11前來助力。新車將針對前臉造型進行調整,內飾換裝懸浮式大屏+HUD的組合,動力上繼續提供增程版和純電版可選,預計7月份正式上市,下面我們就來提前了解一下。結合申報圖來看,26款零跑C11增程版和純電版的前臉造型...
肇事司機低頭看手機車輛失控,致3死3傷 - 天天要聞

肇事司機低頭看手機車輛失控,致3死3傷

7月1日,廣州交警發布情況通報:2025年7月1日11時許,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一路附近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3人受傷。接報後,警方迅速派員到場處置,並協助將傷者第一時間送醫救治。現初步查明,肇事司機陳某(男,64歲)因低頭看手機導致車輛失控,引發交通事故。目前,陳某已被警方控制,排除酒駕、毒駕嫌疑,事故仍在進...
智能駕駛輔助越來越好用!騰勢N9再度迎來重磅OTA升級 - 天天要聞

智能駕駛輔助越來越好用!騰勢N9再度迎來重磅OTA升級

上市三個月,兩次OTA,騰勢N9持續進化,常用常新。7月1日,騰勢N9迎來智駕重大升級,帶來領航輔助變道風格調節、通行效率優先模式、車道巡航新增合流匯入紅綠燈起停等一系列實用功能,智能駕駛輔助全面進化,為用戶打造更加舒適安全的智駕體驗。
最新召回!涉及這些品牌 - 天天要聞

最新召回!涉及這些品牌

6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最新召回通告這些車輛將被召回一起來看↓浙江豪情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國產極星2純電動汽車日前,浙江豪情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授權、委託極星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
名爵大動作All in新能源,2年將陸續推出13款全新車型 - 天天要聞

名爵大動作All in新能源,2年將陸續推出13款全新車型

6月30日,上汽名爵品牌舉辦“MG Holiday夏日敞開玩暨夏季新車發布會”,正式宣布全面轉向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戰略。根據規劃,依託上汽集團技術體系支撐,未來2年內MG將推出13款全新新能源車型,覆蓋純電動、插電混動及增程式等多種技術路線,涵蓋轎車、SUV、跑車及獵裝車四大品類。發布會現場同時開啟品牌與OPPO智行的戰略合...
上半年銷量377821台,同比增長16%,一汽豐田塑造“合資新力量” - 天天要聞

上半年銷量377821台,同比增長16%,一汽豐田塑造“合資新力量”

2025年7月1日,一汽豐田率先公布上半年銷售成績;1-6月銷售新車377821台,同比增長16%;其中,電動化車型銷量185157台,佔比49%;TNGA-K平台以上高端車型銷量226556台,佔比60%,這是繼連續兩年成為正增長主流合資車企之後,一汽豐田再次創造的半年增長新紀錄,品牌向上向新的姿態,驗證其當之無愧的成為“合資新力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