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2022年09月27日11:18:16 汽車 1812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編譯 | 楊玉科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大眾汽車集團正在考慮將生產線搬離德國根據地。


據彭博社2022年9月22日報道,沃爾夫斯堡正在討論的幾個計劃之一是,將多個車型生產線從德國和東歐工廠,轉移到大眾汽車集團比利時、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工廠。


如此激進的考慮實屬無奈之舉。和許多北歐製造企業一樣,大眾汽車集團也受到俄羅斯限制天然氣出口的影響。


俄羅斯最近切斷了北溪1號天然氣運輸管道。雖然最初暫時關閉目的是維修,但後來被無限期延長。俄羅斯是德國天然氣的主要來源。


俄羅斯這一舉動被廣泛認為是一種政治舉動,旨在懲罰西方國家因俄烏衝突而對其實施的制裁。如果北溪1號不能重新開通,從2023年6月起將造成嚴重天然氣短缺。


大眾汽車集團在一份聲明中寫道:“作為中期備選方案,我們正專註於更大程度的本地化、產能轉移或技術替代方案,類似於在芯片短缺和其他近期供應鏈中斷等挑戰背景下,已經採取的常規做法。”


如果德國繼續填補天然氣儲備,未來6個月,大眾汽車集團或將保持生產。目前,德國天然氣儲備為90%,但這個數字可能在冬季大幅下降。大眾汽車集團此前已承諾,將其天然氣消耗量至少減少20%——這是德國政府設定的目標。


大眾汽車集團還擔心其供應商應對能源價格上漲的能力。如果這些供應商被迫減產,甚至停止生產線,將對大眾汽車集團生產產生潛在影響。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生產線搬離德國?


今年冬季和2023年,如果天然氣短缺繼續惡化,大眾汽車集團可能將生產設施從德國和東歐轉移到其他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將顛覆歐洲工業格局。


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公司數據顯示,歐洲天然氣倉庫目前已滿85.6%,德國庫存接近90%,但冬季情況還不那麼明朗。如果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不能恢復供應,預計大眾汽車集團將從2023年6月開始面臨天然氣短缺。


這種情況下,以大眾汽車集團為代表的能源密集型企業,不得不尋找能在穩定能源供應中紮根的地方。德國看起來像一個被候鳥拋棄的巢穴,失去在歐洲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的工廠投入最多,但這些國家情況非常複雜,因為它們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大眾汽車集團在南歐也有從其他地方獲取能源的設施。


大眾汽車集團一名發言人表示,西南歐洲或北歐沿海地區可能成為未來生產轉移的受益者,因為這些地區更容易獲得海運液化天然氣。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時建有汽車生產廠,並在這些國家建有液化天然氣終端。


考慮到俄烏之間衝突升級,以及冬季到來將最大限度地限制天然氣供應,這是一種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而天然氣主要來自俄羅斯。


大眾汽車集團9月22日表示,如果天然氣短缺持續到冬天,它將把生產從德國轉移到其他供應更充足的國家,這是備選方案之一。


這種說法得到大眾汽車集團內部諮詢公司大眾諮詢總監Geng Wu證實。後者表示,他們正在研究產能轉移或技術替代方案。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而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時這些國家擁有更高的溫度,更容易獲得經大西洋運輸的液化天然氣,因此具有更大可能性。目前,德國有5~6個月的天然氣供應。


大眾汽車集團擔心的是整個工業體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供應商。如果德國天然氣耗盡,將無法生產用於生產汽車的玻璃、化學品和電器。


儘管歐洲製造的大部分汽車零部件都由歐洲工廠使用,但也有一些被運往國外工廠。只要缺少一個零件,就可能停止整個生產。最近幾個月,芯片短缺的後果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大眾汽車集團對外關係主管托馬斯·施特格(Thomas Steg)稱,政界人士必須遏制目前不受控制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升。否則,“中小型能源密集型企業的供應鏈將出現重大問題,它們將不得不減產或停產。”


大眾汽車集團在拉丁美洲也有大型汽車生產工廠,比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國家。在這些國家,一些車型生產可以通過重組生產線來實現。儘管花費時間較長,但這也是大眾汽車集團的備選方案之一。


德國政府有關節省燃料的規定出台後,大眾汽車集團承諾,將把天然氣消耗量減少20%以上。


俄羅斯決定限制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引發人們對德國可能被迫限制燃料供應的擔憂。有消息稱,天然氣儲量提前達到90%,但在沒有俄羅斯的幫助下,明年夏天德國補充儲備方面面臨挑戰。


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從歐洲最大經濟體轉移生產的重大舉措都將面臨巨大障礙。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約有29.5萬名員工,工人代表約佔監事會20名成員的一半。因此,任何生產方面的轉變都可能涉及數量有限的汽車,而不是整個工廠的關閉。


大眾汽車集團發電部門總經理邁克爾·海涅曼(Michael Heinemann)認為,儘管工廠天然氣供應目前得到保障,但歐洲工廠已經在儘力節省,以減少天然氣消耗量。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熱鍋上的德國


隨着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削減天然氣供應的前景變得更加現實,德國對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依賴,正威脅着該國汽車電氣化的雄心。這可能會導致德國生產線停產,引發更廣泛的經濟損害的連鎖反應。


德國約1/4能源需求來自天然氣,而約1/3天然氣來自俄羅斯。荷蘭國際集團德國公司首席經濟學家Carsten Brzesky預測,永久切斷與俄羅斯的聯繫,可能會使柏林岌岌可危的經濟陷入衰退,使經濟萎縮2%~10%。


“德國經濟已經處於衰退邊緣。”Brzesky說,“不需要太多動作,就能真正把它推入嚴重衰退。”柏林經濟的一個重要貢獻來自德國汽車工業——它貢獻了5%的經濟產出和超過80萬個工作崗位,合計約佔製造業勞動力的12%。


報道顯示,最壞情況下,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停止可能導致汽車產量下降17%。


這威脅到德國在汽車行業發展過程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的計劃。德國是最看好推廣電氣化的國家之一,包括海外工廠產量在內,德國國內品牌汽車產量佔全球15%以上,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


至於電動汽車領域,德國2021年生產了32.8萬輛電動汽車,比2020年增長23%,價值137億歐元(摺合132億美元)。全球最大電動汽車生產國——中國的銷量為290萬輛。


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z)制定了到2030年交付1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宏偉目標。德國最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集團正計劃在歐洲建設6個超級工廠。


天然氣是實現這些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用於油漆乾燥和零件塑料成型等過程,任一環節的耽擱都意味着車輛沒有完工。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今年7月,德國針對與天然氣有關的緊急情況制定配給計劃——家庭和醫院將繼續獲得天然氣,而工業排在第二位,特別是那些可以在不受損害的情況下停止生產的企業。


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菲利普·胡喬斯(Philippe Houchois)此前曾表示,汽車工廠可能成為目標,因為減少生產班次的風險更小,成本也比關閉鍊鋼廠低。“很明顯,就安全而言,汽車並不是優先考慮的行業。因此,它們可以被關閉,而其他行業不能。”


隨着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競爭加劇,德國汽車業已承諾進行大規模投資,以加快電氣化進程。大眾汽車集團計劃投資520億歐元,為其車隊進行電氣化;梅賽德斯-奔馳已撥出400億歐元;寶馬集團則撥出300億歐元。


這些投資的大部分將來自這3家公司的利潤。2021年,這3家公司都獲得一筆可觀資金,用於生產電動汽車——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客戶群體利用封鎖期的儲蓄,搶購高端汽車。


寶馬集團稅前利潤為160億歐元,高於一年前的52億歐元。梅賽德斯-奔馳的稅前利潤為158億歐元,高於一年前的60億歐元。大眾汽車集團的稅前利潤為200億歐元,高於一年前的117億歐元。


然而現在,隨着從燃料到食品各種成本以及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可支配收入正在迅速枯竭——可能會削減這些利潤。


梅賽德斯-奔馳通過長期合同購買天然氣供應,其目標是減少油漆車間的天然氣使用量,並盡量使用更多石油。不過,它也警告道,2030年實現純電氣化的目標取決於市場條件。


寶馬集團也在減少天然氣使用量,並積極作準備。


胡喬斯說,如果天然氣短缺輕微,那麼影響也應該輕微。如果需求枯竭,天然氣可能不夠。如果需求和產量都下降,那是最糟糕的情況。他認為,汽車行業將更多擔心向電動汽車轉型的可行性。


“這一切發生在汽車價格上漲背景下,風險將成為惡性循環,因為汽車製造商的傳統做法是,內燃機利潤為向電動汽車轉型提供資金。但如果內燃機利潤消失了,如何再為轉型提供資金?還是大規模縮減行業轉型規模?”胡喬斯反問道。


俄天然氣扼喉,德汽車業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Stellantis歐洲工廠自發電


有人在風中凌亂,也有人云淡風輕。Stellantis集團的做法是,在歐洲工廠發電,以抵禦俄羅斯天然氣的威脅。


9月15日,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在底特律車展上表示,歐洲工廠有足夠空間自己發電,而俄羅斯切斷歐洲天然氣供應的威脅,可能會使其成為一項值得投資的項目。


Stellantis集團正在準備一項強有力的能源使用削減計劃。“我們將進行大量投資,現場生產自己需要的能源。”唐唯實說,他的部分靈感來自2011年日本汽車製造商對海嘯的應對方式。那場海嘯摧毀了日本大部分地區的電力和供應鏈。


事實上,俄羅斯停止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威脅是“混亂的又一個因素”。除歐洲輪流停電的威脅外,由於疫情和俄烏衝突,汽車製造商在供應零部件方面面臨諸多挑戰。


截至目前,Stellantis集團正積極應對這些問題。歐洲的生產還沒有受到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的影響,儘管成本有所上升。但如果能源危機變得嚴重,該公司可能不得不將工作安排在非高峰時段,那時能源更便宜。


自主發電方案或在未來幾天內決定,這暗示具體方案還沒有確定下來。唐唯實似乎對與這個問題有關的更深層次的擔憂不以為然,因為Stellantis工廠有空間安裝更多太陽能電池陣列。


“俗話說,債多不愁。當在混亂中添加混亂時,看不出有多大區別。過去幾年,我們行業一直在應對這些混亂狀況,包括健康相關的混亂、供應鏈相關的混亂、監管混亂,現在則是能源混亂。”唐唯實輕描淡寫地說。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Automotive News、ReutersBloomberg、Carscoops、Techgoing、Zox News報道,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這下熱鬧了!上月投訴最多10款國產C級車,漢563條清一色投訴 - 天天要聞

這下熱鬧了!上月投訴最多10款國產C級車,漢563條清一色投訴

上個月比亞迪漢接近560條,幾乎清一色的投訴,這讓很多朋友都非常扎心。下面看一下上個月,投訴問題最多的10台中大型國產C級車,投訴量很大市場很熱鬧。★★比亞迪漢比亞迪漢包含比亞迪漢DM以及漢EV,插混版本車型與純電版本車型,在市場中市場銷量
小米汽車回應 SU7 湛江事故 - 天天要聞

小米汽車回應 SU7 湛江事故

IT之家 4 月 11 日消息,小米汽車今日發布“關於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1、湛江發生的事故是怎麼回事?2025 年 4 月 5 日我們獲悉,當日凌晨,一輛小米 SU7 標準版在湛江市徐聞縣曲界鎮 376 省道,在駕駛員(經查非車主本人)手動駕駛狀態行駛過程中,與一輛電動二輪車發生碰撞。事故發生後,肇事司機棄車逃逸。據警方最新...
法拉利經典手動變速箱或將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法拉利經典手動變速箱或將重出江湖

距離最後一台搭載手動變速箱的法拉利公路跑車駛離馬拉內羅工廠已逾十年。彼時躍馬以性能之名告別手動擋,宣稱雙離合變速箱在賽道成績上具有絕對優勢。數據顯示,2016年推出的California車型中僅有不足五位客戶選擇三踏板版本,而該車型總銷量超
吉利汽車預計 2025 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 220% 至 270% - 天天要聞

吉利汽車預計 2025 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 220% 至 270%

IT之家 4 月 11 日消息,吉利汽車 4 月 10 日在港交所公告,預計 2025 年第一季度會計政策變更前歸屬公司股權持有人溢利為人民幣 116 億至 123 億元,同比增長 640% 至 690%;會計政策變更後歸屬公司股權持有人溢利為人民幣 52 億至 58 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將錄得約 220% 至 270% 的增長。公告顯示,會計政策變更前,極
吉利銀河星耀8:田忌賽馬? - 天天要聞

吉利銀河星耀8:田忌賽馬?

4月10日,吉利銀河星耀8正式開啟預售,售價為13.98萬元-17.38萬元。 老實說,我本來以為吉利銀河終於有魄力了一把,但是在看了它的產品力之後,發現,吉利銀河,還是那個吉利銀河,一點....
比亞迪宋Pro DM-i冠軍版官圖發布,全新的“龍顏”要來了? - 天天要聞

比亞迪宋Pro DM-i冠軍版官圖發布,全新的“龍顏”要來了?

自2023年以來,比亞迪帶給了我們許多驚喜,特別是冠軍版車型的發布,更是廣受車迷們的喜愛,要知道冠軍版可以稱得上是“卷王”的代名詞了,不僅在價格上更加實惠,而且配置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進一步升級,這樣的車型怎麼能不受車迷們歡迎呢?
特斯拉Model S/X在華停供新車?官網僅能購買庫存車和二手車 - 天天要聞

特斯拉Model S/X在華停供新車?官網僅能購買庫存車和二手車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4月11日消息,在特斯拉中國官網,Model S和Model X兩款車型已經不再有“訂購新車”的選項,僅能進行“了解”。在其他頁面,僅能購買Model S和Model X的現車和二手車。不過在“選購現車”一欄,還能看到Model S和Model X的現車。以深圳地區進行搜索,能看到售價最低72.19萬元的Model S全輪驅動版有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