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東風嵐圖第20萬輛整車下線。
去年今日,嵐圖汽車首個10萬台下線。從1到10萬,嵐圖汽車用了1016天。從10萬到20萬的第二個10萬台,嵐圖汽車僅用了365天。
誕生於武漢的嵐圖,成為首個達成20萬輛下線的央國企高端新能源品牌。
嵐圖的破局,會帶來什麼?
01
第二個10萬台
不只是產量的加速度,嵐圖汽車至少經歷了三個跨越。
第一個跨越是銷量的跨越。
“我印象特別深,去年4月份的時候剛剛完成第一個10萬輛的時候,那時候的營銷體系銷售量是在5000左右。當時喊出了八連漲,一直漲,到年底(月銷)漲到1萬。”嵐圖汽車CEO盧放說。
去年嵐圖汽車全年銷量85697輛,同比增長70%,增速遠超國內車市大盤。
今年第一季度,嵐圖汽車累計交付26034輛,同比增長59%,繼續保持高增長。
“去年一年我們完成了10萬輛的產量,我們希望能跑出嵐圖的加速度,相信下一個20萬輛應該更快。”盧放說。
當下,嵐圖正在衝擊單年銷量20萬輛的目標。
“去年10萬台下線,是從0到1的過程。今年第二個10萬台,是從1到10過程中的重要節點。要完全站住腳,可能還需要年銷量20萬以上的量。”嵐圖汽車首席運營官蔣燾說。

第二個跨越是創新的跨越。
為什麼必須創新?蔣燾提到了三大壓力——
一是產品迭代的壓力。
“一款產品開發周期差不多是兩年,短的話18個月。要去考慮兩年後的產品,有時候是不周到的。這就要求產品必須快速迭代,可能一年迭代一次。這對整個生產組織和生產方式帶來很大挑戰。”
二是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的壓力。
“消費者差異化需求越來越多。我們現在可以做到所有的車都不一樣,但從另外一方面看,增加了質量控制、生產運營成本。”
三是降本壓力。
“現在創新大的方向是數字化和智能化,以提升產品開發效率。”蔣燾舉例稱——
“一個產品開發過程,比如一個車身的外覆蓋件,像一個側圍,過去需要24個月開發出來,現在說只需要18個月,要減6個月怎麼減?靠加班解決不了這些問題,要通過數字化手段,通過數字模擬、數字孿生,來縮短整個周期。”
截至2025年3月,嵐圖汽車已累計布局專利4471件,累計授權1277件,其中發明專利布局3821件,佔比達85.46%,專利增速位於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前列。

第三個跨越是品牌影響力的跨越。
數據顯示,嵐圖夢想家累計銷量已突破10萬輛。全新嵐圖夢想家連續三個月蟬聯高端新能源MPV全國銷冠,在35萬以上MPV市場中每賣出3輛就有1輛是夢想家。
“爆款取決於產品力,超用戶期待的產品力。”嵐圖汽車副總經理、銷售公司總經理邵明峰說。他還提到,打造夢想家上市過程中,嵐圖內部營銷體系越來越高效,今年嵐圖的渠道體系會快速擴張到500家以上。
年輕人聚集的賽事中,常常能看到嵐圖的身影。去年火爆全網的武漢網球公開賽,人們不僅記住了不服輸的湖北姑娘鄭欽文,也看到了以性能駕控、極致安全和中國美學為基因的嵐圖。
“我們很少做浮誇的傳播,炒噱頭。”盧放說。同時他也希望,“所有用戶在買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想買新能源車時首先想到嵐圖,而不只是國外品牌或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做得可能更好。”
02
嵐圖破局
當嵐圖汽車第20萬輛整車從產線中駛出,這不僅是嵐圖自己的里程碑,也是嵐圖的母公司——東風汽車集團,在戰略轉型中完成的重要落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市場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從1990年到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0%。
因此在早期,我國的汽車企業在乘用車領域,主要靠合資品牌來打開市場。無論是上汽、廣汽,還是東風汽車均是如此。曾經的東風日產、東風本田都是70後、80後耳熟能詳的汽車品牌。
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直到2014年,我國汽車市場中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為73.7%,自主品牌的比例僅為26.3%。
東風汽車集團也是在這股浪潮中搶佔先機。
2010年,東風汽車集團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排名182名。此後名次不斷上升,最高進位到第65名。
但伴隨着新能源汽車浪潮來到,包括東風汽車在內的傳統車企,都在面臨提升自主能力和新能源布局的雙重挑戰。
下面兩組數據都在揭示傳統合資的燃油車,正在遭受市場的巨大衝擊。
首先,自主品牌在國內乘用車銷量佔比正在不斷提升:
2023年合資品牌乘用車銷量為1124萬輛,比2017年降低了374萬輛。同期我國自主品牌乘車用量達1117萬輛,比2017年增長236萬輛。
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五五開”。
其次,新能源汽車已經讓中國乘用車發生結構性變化。
2023年我國乘用車銷量為2603.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04萬輛,比2019年足足增加了約800萬輛。
新能源汽車在乘用車的佔比已超40%。

面對變革,東風汽車必須應對。
在2018年——汽車行業巨變的前夕,東風汽車集團選擇成立新的高端電動車業務板塊,內部代號“H事業部”。這就是後來的嵐圖汽車。
嵐圖汽車是央企中最早推動傳統燃油車產能向新能源升級改造的企業。作為東風汽車旗下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它是東風汽車轉型新能源的先鋒隊和排頭兵。
作為“排頭兵”,嵐圖如今產銷兩旺。
武漢市委常委、經開區工委書記劉子清評價“嵐圖汽車是新能源‘國家隊’中當之無愧的優等生和領跑者。”
03
撐起湖北汽車產業萬億格局
嵐圖是東風汽車集團的“妙手”,東風汽車集團變革的背後,也是湖北在汽車製造業上的謀篇布局。

東風涉獵極廣,除大眾熟知的嵐圖、東風本田等乘用車外,東風在商用車、特種車、專用車等上也有着紮實的底子。
例如,東風小康專註小型商用車的生產,東風猛士是軍用越野車品牌,東風隨專則主要生產如救護車、環衛車等專用車。
這些東風旗下的子公司分布在湖北不同的城市,組成東風特有的汽車矩陣。
翻開東風在湖北的布局圖,會發現這更是一張湖北萬億支柱產業地圖。
湖北重點布局的五大萬億產業中,汽車長期被列在首位。
東風小康和東風越野車所在的十堰市、東風股份所在襄陽市、東風隨專所在的隨州市,以及東風總部所在的武漢市,組成了全國唯一的全系列汽車產業集群——“武襄十隨”先進汽車產業集群。
這四座城市均擅長整車製造,但又各有千秋。
其中,武漢擅長乘用車的製造,除嵐圖、東風風神等新銳品牌外,吉利、比亞迪等著名車企都布局了武漢。
襄陽則是輕型商用車的聚集地。襄陽九州汽車的產品矩陣囊括新能源客車、新能源物流車、純電動商務車、純電動商務車等商用汽車。
十堰的王牌除了以東風猛士為代表的軍用車,還有專註環保渣土自卸車、重型工程自卸車、自卸半挂車和礦山重卡等專用自卸汽車研發製造的馳田汽車。
作為“中國專用車之都”,很明顯,隨州的長項在專用車製造。
據統計,從隨州市曾都區淅河鎮到隨縣厲山鎮,沿途30公里的專用汽車走廊就分布着220家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
救護車、油罐車、環衛車,一批一批的專用車從這裡運送到全國各地。業內有個說法:每10輛專用汽車,就有一輛來自隨州。
但是,要支撐起一個萬億產業,整車製造只是其中一部分。汽車產業之所以被譽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因為它背後超長的產業鏈。
同樣地,支撐起湖北汽車產業萬億格局的,遠不是一輛車、一家企業,而是一個完整的、龐大的產業生態。
官方統計,湖北13個地級行政區均布局了汽車產業,涵蓋汽車產業鏈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車製造、下游汽車服務三大部分。

從這張汽車產業布局圖裡,我們看到了一條完整的汽車產業鏈,也同樣可以看到,一座汽車大省向“新”求變的突圍。
例如,荊門生產汽車輪胎、玻璃,也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億緯動力是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的代表性企業。
又如,宜昌既擅長燃料電池生產,也主攻動力電池、車用氫氣。而新能源汽車下游的汽車服務市場中,充電樁則是恩施的主攻方向。
如今,嵐圖來到20萬產量,是轉型升級的印證,也開啟了新局面的可能。
“新能源轉型不僅僅是汽車產業,還能帶動非常多新興產業,比如車載軟件。嵐圖軟件產品團隊就有一千多人,再加上外圍與我們軟件團隊共創的人就更多,未來車谷也好、光谷也好,武漢這些人才未來會有更多的機會。”
盧放認為,嵐圖隨着銷量上升,不僅是我們自身產值的貢獻,還會帶動更多新的產業機會共同發展,帶動車谷、光谷或者高校形成新的融合。
“這需要通過實踐一點點實現。”盧放說。
文/九派新聞記者柴歸 付聰 陳冬艷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