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會形成自己的小習慣,很多孩子小時候,可能都會出現咬手指的情況,有的是自己習慣性咬東西,有的是學旁邊的小朋友咬指甲。
出現這種情況,在很多父母看來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根本不需要干預,等孩子長大以後就好了。還有的父母會伸手打掉孩子咬指甲的動作,會通過別的方式來改掉孩子這個壞習慣。
孩子習慣咬指甲的原因
1、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的模仿能力比較強,如果家長有咬手指的不良習慣,孩子會有意識地模仿家長,從而容易出現喜歡咬指甲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不用進行特殊治療,及時糾正孩子即可。
2、缺鈣
如果孩子挑食、飲食結構過於單一,可能會使體內的鈣元素大量流失,從而容易導致缺鈣,出現喜歡咬指甲的情況。家長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服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碳酸鈣D3片、維D鈣咀嚼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3、異食癖
如果孩子的代謝紊亂、味覺出現異常,可能會導致孩子患上異食癖,從而容易出現喜歡咬指甲的情況。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心理輔導進行治療。
4、情緒
咬指甲的發生與情緒緊張和焦慮有關,兒童開始咬指甲時往往有誘因,比如家裡的不和諧、父母關係不融洽、學習成績不理想,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後,通過咬指甲這種行為可以減輕上述原因導致的緊張不安,長此以往則形成了習慣的行為。
5、心理因素
比如心理壓力大,敏感,自卑或者缺乏安全感等等,有這些不健康心理狀態的孩子容易咬指甲,家長一定要和孩子溝通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進行心理諮詢和治療,幫助孩子改善咬指甲的習慣。
6、缺乏安全感
小孩缺乏安全感可能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進而可能會出現小孩喜歡咬指甲的情況。建議家屬及時與小孩進行交流溝通,適當給予小孩陪伴,可以帶領小孩參加體育鍛煉,緩解小孩的不良情緒。
7、為了吸引身邊人的注意
有的孩子愛咬指甲則是為了吸引身邊人的注意,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對這類孩子來說,可能平時父母很少陪伴他們,和他們共處的時間也很短。這類孩子為了吸引父母更多的關注自己,往往就會採取一些不太好的行為。
如果你家孩子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才愛上咬指甲的,那父母就要檢討自己的行為。不管平時多忙都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懷和愛護。
咬指甲是兒童比較常見的一種不良的習慣,主要表現為兒童反覆出現的自主或者是不自主的狠咬手指甲行為,在幼兒時期,也可表現為啃咬腳趾甲的行為。
常見於10-18歲的孩子,開始於3-6歲,可實行至青春期,甚至可持續終身。高峰期年齡男性12-13歲,女性3-8歲,以後隨着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的下降。
從小“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或許出現這5種情況
1、容易自卑、自閉
對於愛咬指甲的孩子來說,性格內向的孩子占的比例比較大。所以愛咬指甲的孩子,如果長期存在這些癥狀。
可能會導致情緒積聚在內心,引起性格發育異常,出現自卑、內向的性格,甚至可能會出現抑鬱症。
2、阻礙孩子牙齒髮育,影響孩子顏值
孩子在咬指甲的時候,兩邊臉頰是收緊的,原本正常弧形的牙弓會被擠壓成尖形,造成上顎蓋高拱。這不僅影響孩子牙齒、牙齦、及下頜骨的發育,還容易導致孩子下頜前突、牙列不齊、妨礙咀嚼......
而且,孩子如果經常咬指甲,手指長時間頂在上前牙處,會導致上前牙向外突出,形成齙牙,上下牙齒沒法正常咬在一起,十分拉低孩子的“顏值”。
3、容易感染疾病
一個人的手平時接觸的東西很多,很容易沾染細菌,更別說小孩子喜歡到處摸來摸去,這樣接觸的細菌更多。
所以小孩子喜歡啃指甲,這樣細菌就會從“口”進去,這樣會小孩的抵抗力慢慢下降,抵抗力一差身體就慢慢變弱,容易生病。
而且這個習慣沒有改掉的話,有可能會接觸到傳染性的疾病,這樣造成的影響更大。就像現在持續一年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傳染方式就有人傳人、通過黏膜傳播,如果愛啃指甲的小孩接觸到病菌,那被傳染的概率更大。
4、出現甲溝炎現象
如果一個人出現甲溝炎的病症,那麼就會採用拔指甲的方法,讓指甲重新長出來,才能夠讓指甲恢復如初。而這樣的方式,讓得過甲溝炎的人都心有餘悸,再也不想經歷了。
有的孩子將自己原本好好的指甲,全部啃的參差不齊,嚴重者不會變成甲溝炎。所以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遭罪,那麼就一定要讓孩子戒掉啃指甲的這個惡習。
5、手部感染
經常咬指甲可以造成手指甲的濕疹、感染、脫皮等情況。寶寶的手指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變形,所以要避免咬指甲的情況。
如何改掉咬指甲的習慣?
【轉移注意力】
我們不要直接制止孩子咬指甲,但可以不動聲色地減少這樣的行為。比如轉移轉移力。看到孩子將手往嘴裡塞時,我們可以拉住他的手說,我們一起玩遊戲吧。或者找個具有挑戰性,孩子又感興趣的玩具放到他手裡,邀請他一起玩。
讓孩子的手忙起來,轉移注意力。孩子也就慢慢忘了咬指甲這件事。不過,轉移注意力的時候,主要是我們陪着一起玩,而不是將玩具塞給孩子就不管了。親子陪伴和互動時光,能讓孩子汲取力量,放鬆心情,從而有更好的狀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壓力。
【不加懲罰的強化】
不要通過責罵或懲罰來控制病人,而要保持平和冷靜的心態,很多咬指甲的行為都與心理緊張有關,這種心理緊張是自身無法很好控制的,單純的訓誡只會加重焦慮,讓壞習慣變得更糟。
心平氣和地指出病人的不良行為,提供可能的方案嘗試,短期取得成效時給予明確的表揚和鼓勵。
【用繪本故事來鼓勵】
可以給孩子買一本繪畫書,關於愛咬指甲之類的,在讀這套繪本時,家長可以將裡面人物的名字換成孩子的名字。
通過故事,讓她知道咬指甲的危害與戒掉方法。比如繪本中的這句話:你想咬指甲的時候,就抱抱媽媽吧,這對孩子或許會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