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唠唠这小暑跟三伏天的事儿,顺带跟您说说咱北京人入伏后必吃的三道硬菜!
您瞧啊,小暑眼瞅着就到了,这天儿是一天比一天热乎。要说这三伏天,可是一年里阳气最足、湿气最重的时节儿,也是调补身子的黄金窗口儿。2025年这三伏天从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总共30天,破了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规矩!秋老虎在后头等着您呢!
为啥今年是30天呢?这得从咱老祖宗的干支纪日法说起。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初伏开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开头。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第三个庚日愣是到了7月20日(庚寅日),这可是近十年最晚入伏的日子了!初伏从7 月 20 日到 29 日,中伏从7月30日到8月8日,末伏从8月9日到18日,正好 “秋包伏”,三段儿各10天,凑成了30天的 “短三伏”。
虽说天数少了10天,但这日头底下的暑气可一点儿不含糊。入伏前咱得把准备做足,尤其是饮食上,咱北京人可有讲究。
入伏前您得这么准备:
饮食篇:多酸多甘,再来三道硬菜镇场子!
伏天儿热得慌,饮食得讲究 “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您瞧那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熬得烂乎的,喝着既解暑又养脾胃,尤其适合老人、孩子和脾胃弱的主儿。除了喝粥,咱还得吃点去火的菜,像苦瓜、西红柿,爽口又败火。那些辛辣油腻的玩意儿咱可得悠着点,冰饮料更是少喝为妙。
说到吃,咱北京人入伏后有三道必吃的硬菜,您记好了:
第一道: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
老北京有句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入伏这天来盘饺子,那叫一个舒坦!您和面的时候稍微软和点儿,馅儿料随您喜好,韭菜鸡蛋、猪肉大葱都行,包得鼓鼓囊囊的,下到锅里漂起来就算熟。吃的时候蘸上醋和蒜末,再配碗饺子汤,讲究 “原汤化原食”,既顶饱又能补津液,伏天出汗多,吃饺子正合适!
第二道:烙饼卷鸡蛋 —— 香得直冒油花儿
要说省事又解馋的,还得是烙饼卷鸡蛋。您先和块儿软面,醒上 20 分钟,擀成薄饼,搁平底锅里烙到两面金黄,抹上一层甜面酱,摊上俩煎得外焦里嫩的鸡蛋,再卷上点儿黄瓜丝、小葱,往嘴里一送,面香、蛋香、酱香味儿全裹一块儿了!这道菜简单好做,吃着还扛饿,伏天没胃口的时候来上一卷,立马开胃。
第三道:炖肉 ——“以肉贴膘” 补元气
伏天出汗多,人容易没劲儿,咱得 “以肉贴膘” 补补元气。选块儿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大块儿,凉水下锅焯去血沫,然后搁砂锅里,放上八角、桂皮、香叶、葱段、姜片,倒上老抽、生抽、冰糖,文火慢炖俩小时。炖到肉烂乎了,肥肉入口即化,瘦肉吸满了汤汁,配着白米饭吃,那叫一个香!老一辈人都说,伏天吃炖肉,整个夏天都有精神头儿。
运动篇:悠着点,别跟自个儿较劲
伏天儿运动可不能太猛,您就溜溜弯、做做操,轻度运动就行,一次别超过 1 小时。最好选清晨或傍晚凉快的时候出去,可别大中午头在太阳底下晒着。运动完千万别猛灌水,更不能喝冰水,不然心脏受不了,指不定出啥岔子呢!
情绪篇:心平气和,别当 “炮仗”
伏天儿人容易心烦气躁,您可得稳住性子,别动不动就发脾气,记住 “心静自然凉”。中午没事儿就歇晌儿,打个盹儿或者闭目养神一会儿。要是觉得心里烦躁,您就揉揉劳宫穴和内关穴,能让心踏实下来。
起居篇:早睡早起,别忘了 “呵” 字功
夏天昼长夜短,您最好早睡早起,晚上 11 点前就得钻进被窝,别可劲儿熬夜。失眠的主儿可以试试 “呵” 字功:双脚分开跟肩一般宽,膝盖微弯,全身放松,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呼气的时候收腹提肛,轻轻发出 “呵” 声,能帮您安神。
三伏天养生小窍门:
养心护心: “汗为心之液”,伏天出汗多,容易伤心气。您可以吃点红枣、红豆、樱桃这些红色食物,既能养心又能助眠。
清热除湿: 伏天闷热潮湿,您没事就按按足三里、承山穴,或者找专业的地儿拔拔罐、刮刮痧。晚上睡前用 40℃左右的热水泡泡脚,能健脾除湿,睡得也香。
说了这么多,您可记好了:伏天儿虽热,但咱按老理儿吃好喝好、讲究着来,保准能顺顺当当过一夏!您要是还有啥北京人伏天的老讲究,咱回头再接着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