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不立,何以立国?——再论投降派的软骨病与民族脊梁的重塑

2025年04月10日14:34:03 历史 1396

气节不立,何以立国?——再论投降派的软骨病与民族脊梁的重塑

(望北辰)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着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手稿,斑驳的墨迹中依稀可见"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豪言。与之形成刺眼对比的,是南京静海寺南京条约》签约场景复原中,满夷清廷官员颤抖的笔尖在丧权辱国条约上留下的墨痕。历史的长卷早已证明:一个民族的脊梁,不在于门阀士族雕梁画栋的豪宅,而在于万千布衣胸中的浩然正气。

气节不立,何以立国?——再论投降派的软骨病与民族脊梁的重塑 - 天天要闻

投降主义的千年病灶!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燕云十六州拱手契丹,自称"儿皇帝",开创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恶例。这种"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绥靖思维,在鸦片战争时演化成耆英之流"抚夷局"的谄媚嘴脸。李鸿章在《马关条约》谈判时哀叹"台湾终不能保",却对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噤若寒蝉。这些历史镜像中的软骨病,本质都是既得利益集团将私利凌驾于民族大义之上的必然选择。

当代投降派的三重面具!某些资本集团在境内肆意扩张时豺狼成性,面对国际竞争却如待宰羔羊。某地产大亨在国内强拆民宅时气焰嚣张,其子在海外豪掷千金购置庄园时却对当地法规卑躬屈膝。某互联网巨头在国内市场垄断时张牙舞爪,面对西方制裁时立即将核心数据拱手相让。这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双面做派,恰似《盐铁论》所讽"内不能附亲百姓,外不能威制四夷"的腐朽官僚。

气节不立,何以立国?——再论投降派的软骨病与民族脊梁的重塑 - 天天要闻

重塑民族精神的淬火之路!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下"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种气节在当代化为华为面对芯片断供时的"备胎计划"。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举,与某些"精英"鼓吹"中美夫妻论"的谄媚形成云泥之别。当黄大年放弃剑桥优渥待遇归国研发深地探测装备时,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

历史的钟摆从未停歇,从虎门销烟的熊熊烈火到孟晚舟归国专机上的中国红,民族气节的传承始终在血与火中淬炼。那些企图在五星红旗下暗藏白旗的投机者终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因为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早已镌刻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密码。当新时代的朝阳喷薄而出,我们要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方志敏笔下"欢歌代替悲叹,笑脸代替哭脸"的脊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 天天要闻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大刀队最早得追溯到国民革命军西北军那时候。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日军大举进攻喜峰口。当时中国军队的处境有多惨?枪支弹药都凑不齐,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连个像样的炮都造不出来。面对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机枪甚至坦克,咱们的西北军将领没办法,只能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 天天要闻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7月9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委书记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参观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 天天要闻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结!今年三月到六月,陆大鹏与程衍梁带我们走近欧洲历史上的八位首相或总理,在纷繁的历史中,串联起他们的故事:从缔造“太阳王”的马扎然,到瓦解拿破仑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澜的克列孟梭,直至缔结“英美特殊关系”的丘吉尔...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抉择,也亲手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光环背后,其实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 天天要闻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电话那头传来古大存压低却颤抖的声音:“叶帅,莫雄今晚就要被枪决!”叶剑英愣了不到三秒,随即抄起另一部机子拨向陶铸,四个字掷地有声——刀下留人。广东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传令兵一路小跑,陶铸收到命令,当场批示暂停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