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后的历史上,德国和中国有一处相似,那就是战后没有得到统一。35年前,当东德和西德统一时,中国送来一个大人情。今天,中国外长王毅在会见德国外长时,重翻了一笔旧账。这件事中国可以做“初一”,德国可以做“十五”吗?这既是考验,也是外交技巧。老军观就最近中德的情况进行专门分析。
⚡️ 35年前的“无条件支持”:历史伏笔
1990年两德统一,国际社会争论不休。中国顶住西方压力率先表态:“支持德国人民自主选择统一”,时任德国总理科尔盛赞中国展现了“大国道义担当”。这一支持不仅停留在口头,中国更在外交博弈中为德国扫清障碍,成为当时少有超越意识形态力挺德国统一的国家。
王毅重提旧事的三大现实背景
当前,中美欧三角博弈。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倒计时(2025年7月9日暂缓期结束),德国急需稳住中国市场。中德贸易额连续9年超2000亿美元,每50个德国工人就有1个靠中德贸易吃饭。同时,中国也打出了稀土战略牌。王毅访德同步送上“稀土快速通道”礼包,宝马、大众等德企获稳定供应链。稀土是军工和新能源命脉,中国此举既示好也施压:“合作共赢,对抗双输”。
中国的大礼包也不是白送的,因为目前正值台海博弈关键期,中国借德国统一案例,将“民族自决”逻辑镜像反射到台湾问题,要求德国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否则等于自毁道义高地。
德国会“做十五”吗?难拒的阳谋!
德国若在台海问题上双标,等于否定自身统一的合法性。德外长当场回应“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既是还历史人情,更为避免国际信誉崩塌。这件事情说白了也是利益捆绑,德国车企30%利润依赖中国市场,稀土“快速通道”直接卡住产业链咽喉。德媒《商报》直言:“对抗中国不符合德国利益”。王毅喊话实为逼德国“站队”:是当美国附庸,还是做多极化世界的“稳定锚”? 德总理默茨近期在北约峰会拒提中国,已释放战略自主信号。
“当年中国给德国统一的道义子弹,今天成了射向‘台独’的回旋镖。”德国若装失忆——中国市场教做人,稀土通道教做事。德国嘴上承诺“一中”易,行动上抗衡美国难。但中国“历史+稀土”组合拳,已让德方明白:台海搞事=自断财路+自毁人设。这场阳谋,德国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憋着!这件事这件事情也说明一个道理,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单位,堂堂正正的国家和政治精英在做好事、善事和利人利己之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终的道义和人情是会还的!君以为呢?
“老军观”,军事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以30多年媒体编审经验讲述新史记。所有文章坚持原创,主要聚焦军队统帅人物和事件,主推 《跟朱德学修身》等栏目频道,从周一至周五交替轮值党史军史文章和国际时评。按照平台规则,只有您加关注之后才能义务推送!相信专业的视角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