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胯下之辱
典故:韩信年轻时家贫,曾遭市井无赖当众侮辱,被迫从其胯下爬过。韩信忍下了这奇耻大辱,后来发奋图强,成就大业。
2. 一饭千金
典故:韩信落魄时,常在河边钓鱼充饥。一位在河边漂洗丝绵的老妇人(漂母)见他可怜,连续几十天分饭给他吃。韩信被封为楚王后,特意找到漂母,以千金相赠报答当年一饭之恩。
3.国士无双
典故:萧何向刘邦极力推荐韩信,称他是“国士无双”,意思是整个国家都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杰出的人才。
4. 背水一战
典故:韩信率军3万攻打赵国20万(井陉之战)。他故意背靠河水布阵(没有退路),激发士兵死战求生的斗志,最终大破赵军。成语“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源于此战。
5.十面埋伏
典故:在决定性的垓下之战中,韩信指挥汉军主力,精心布下“十面埋伏”之阵,将项羽的楚军团团围困,最终导致项羽兵败自刎。此战法成为军事史上包围战术的经典范例。
6. 功高震主
典故:韩信战功卓著,威望极高,手握重兵。刘邦对他既倚重又猜忌,最终担心其“功高震主”,在吕后和萧何的谋划下,将韩信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7. 独当一面
典故:张良在评价韩信能力时,对刘邦说:“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意思是汉王手下只有韩信能托付大事,可以独立担当一个方面的重任。
8. 多多益善
典故:刘邦曾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答:“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又问:“于君何如?”韩信自信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我带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问:“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擒)?”韩信答:“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点出了刘邦善于驾驭将领的能力。
9. 解衣推食
典故:韩信评价刘邦对自己的恩情时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指刘邦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让出自己的食物给他吃,对他非常信任和厚待。
10. 鸟尽弓藏 / 兔死狗烹
典故:韩信在被贬为淮阴侯后,深知刘邦忌惮自己,曾感慨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死了,出色的猎狗就要被烹煮;高飞的鸟儿没了,精良的弓箭就要被收藏;敌对的国家被攻破,出谋划策的臣子就要被灭亡。天下已经平定,我本来就该被烹杀了!)这成为后世形容开国功臣悲惨下场的经典比喻。
11.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典故:韩信的成功离不开萧何的力荐(月下追韩信),而他最终的败亡也直接源于萧何的计谋(萧何与吕后合谋诱杀韩信)。所以民间有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你知道,韩信还背负了除了以上的哪些典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