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
陵阳至道观的观主费禹珪,字天锡,文才出众,年少时被众多儒生所称道。前后蜀年间,他曾经参加进士考试,试前梦到一袭锦衣在井里。醒后他沾沾自喜地说:“这是进士及第,衣锦游于乡井啊。”
有一天,他与权知军事推官的苏协聊天,苏协说:“功名都是天注定的,但凡举人准备进考场,大多会做奇异的梦。”
费禹珪于是就把自己做的梦说了出来。苏协说:“你这不是好梦。锦衣在井里,是文章不被别人赏识的征兆。”
费禹珪闻言不悦。第二年春天却果然落了榜。他回家后跟苏协说:“人生百年,就像风中的烛火,只可以怡神养志,诗酒寄情,千万不能为读书的那点小小功名耿耿于怀,那才是有凌云之志。”
苏协说:“世间的福禄都是短暂的荣耀,浮生如寄,只有学到真道术,才是天理。我有个儿子,虽然愚笨,请你当他老师咋样?”苏协说的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参政侍郎。
到了第二年,北宋伐蜀,苏协上京城做官。到了太平兴国年间,苏协担任开封府司录参军,去世了。
休复(作者黄休复)曾经读到医书上说:“人藏气,阴多则梦多,阳壮就梦少,有梦也记不住。所以瞎子是没有梦的,愚笨的人梦很少,养马驾车的差役,一百个晚上都不会有一个梦。所以说做梦是一种习性。人不会无缘无故做梦。
曾经有一个读书人懂得解梦,于是有人杜撰了一个梦,请他解一下,结果读书人说的福啊祸啊全都灵验了。
过了几天,编梦的那人告诉读书人说: “我其实并没有做梦,只是编造了一个,用来试试你,怎么也灵验了呢?”读书人说:“意念出于你的口中,灾祸福祥也就跟随而来了。何况你还用笔把梦给我写下来了呢。”由此可知,福祸来临,跟做梦或者没做梦,并没有太大关系。
(出自《茅亭客话》)
慈禧之侈纵
光绪初年,恭王奕䜣执政,事无巨细一律循规蹈矩,从不敢逾越。当时三海(指的是北海、中海和南海)虽然就在皇宫旁边,但自从庚申年后(指李自成灭明),不免还是有些残破,一直都没有花钱兴建修缮。
每当慈安、慈禧带着皇帝、皇后到几个海子游玩时,恭王一定是跟随的。慈禧偶尔会用言语试探说:“这地方该修了。”恭王总是一脸认真地回答:“喳!”
然而绝对是没有下文的。慈禧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慈安则说:“国库空虚,没钱,怎么修?”
等到慈安窝窝囊囊死去,慈禧通过宫廷内外勾结和预谋,终于将恭王驱逐出军机处,用一帮睁眼瞎的昏官代替。于是这些人迎合慈禧,先修了三个海子,包装了金鳌玉蝀放在海子中。
当时阎敬铭担任户部尚书。他将国库中的闲钱,不论多少全都造册上报。按照旧例,凡是年终户部造册上报的,仅仅是各项正款,其他的比如历年查抄的钱款、罚款、变价款都是不呈报的,一是担心正款有亏空,就用这些钱款去弥补,二是堂上以及库官也可以在这里有点小油水可捞。阎敬铭执掌户部,这些杂款能多报出来七百余万。
慈禧大喜,于是有了兴修圆明园的想法。又有人上奏说,修圆明园需要三千多万,不如万寿山那个地方,面积很大而且风景胜过圆明园,估计只要一千多万就够了。慈禧于是决定商议修建颐和园。
朝廷设立有海军衙门,从这衙门每年提出海军经费二百万两,作为修建颐和园的费用,又开了海军报效捐,实收银子七千两,后来加到一万两,可以买一个知县,这样总共又得到几百万。这些钱也纳入了修园经费。
不到三年,颐和园建成,慈禧带皇帝皇后等宫中亲眷住了进去。自从搬进园子里后,每天园子里花费一万二千两银子。园子里建设了电灯厂、小铁道、小汽船,每一处都有总办、帮办、委员等几十人,大多数地方都满员。
甲午海战失败后,李鸿章常常恨恨不已地说:“假如海军经费按年如数发给,不过十年,北洋海军的船炮就是全球第一,何致于大败啊!所以这次失败,我不承担责任。”
的确是这样。想起光绪二年,我留在京城参加考试时,与朋友两次游玩三个海子。三个海子以南海最大,到处都是荷花,海子中有个殿名叫瀛台,旁边有仪鸾殿。
我第一次出游时,看到仪鸾殿左边,有人在那里聚会,盘着辫子解开衣裳,高声喊叫着划拳,殿门廊下就砌着灶台作为厨房。我和朋友们见了,不禁大笑。这也是禁地之中亘古没有的现象。
瀛台四边都是水,一座九曲板桥连通,壁上的书法字迹都是清初三王的真迹,还有一大幅成亲王的方寸小楷《赤壁赋》。房屋曲折几十间,都很精雅,那里就是戊戌变法后,幽禁光绪皇帝的地方。
(出自《清代野记》)
假煞神
王碧伯是我的表叔,那一年表婶去世了,请了术士来家。术士说某一天的子时,死者的灵魂要回家里来。于是到了那天,全家人都提前躲了出去。
有一个小偷打听到这件事情,伪装成煞神,翻墙进了表叔家。家中空无一人,他就肆无忌惮地到处寻找钱财。当他正打开箱子偷簪子耳环这些首饰的时候,恰巧另一个小偷也伪装成煞神摸进家里来了。
为了装得逼真,这小偷还远远地装鬼叫。一时间,鬼声呜呜,渐渐逼近。先来的小偷慌慌张张地想要逃走,没想到两人竟在庭院里相遇了。
两小偷彼此以为对方是真煞神,全都吓掉了魂,面对面地瘫倒在地上。黎明时分,家里人哭着回来,突然看见地上躺着两个人,吓了一大跳。仔细一辨认,才知道是小偷。
于是大家用姜汤把小偷灌醒,就让两人穿着煞神的装束把他们捆绑送官。一路上百姓围观,都笑弯了腰。
根据这一件事情,回煞的说法应当是虚妄的了。但是回煞的形迹,我确实是多次亲眼看到过。鬼神之事渺渺茫茫,实在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王成(中)
(接上期)王成因为没有利润不肯出售,迟延了十余天,算计食宿花费很多,更加烦闷忧愁。店主人劝他把葛布贱卖掉,改作别的买卖,王成只好听从了,亏了十几两银子,把布全部脱了手。
早晨起来,王成准备回去,打开行囊一看,银子全没了。王成惊慌地告诉店主。店主也表示没有办法。
有人出主意让王成报告官府,要店主偿还。王成叹息说:“这是我命该如此,和店主有什么关系?”店主听说后很感激他,赠送他五两银子,说些劝慰的话让他回去。王成自己考虑着没脸回去见祖母,反反复复地犹豫徘徊,进退两难。
一天,王成恰好看见有斗鹌鹑的,一赌就是几千文钱。每买一只鹌鹑,常常花费不止一百文。他忽然心中一动,算了算行囊中的钱,仅够贩卖鹌鹑的,就回去同店主人商议。
店主极力怂恿他,并且约好让他借住店中,管饭吃,不收他钱。王成很高兴,就上路了。他买了满满一担鹌鹑,又回到京城。店主人很高兴,祝他早点卖光。到了夜里,大雨一直下到天明。
天亮后,街上水流如河,雨还是没停。王成只好住在店里等待晴天。可是雨一连下了好几天不停。看看笼中,鹌鹑慢慢死了一些。王成害怕极了,不知怎么办才好。
又过了一天,死得更多,仅剩下几只,合并到一个笼子内养着。过了一夜又去看,仅有一只还活着。王成告诉了店主,忍不住泪流满面。店主也为他振臂叹息。
王成觉得银两亏尽,有家难回,只想寻死。店主劝慰他,同他一块去看那只活下来的鹌鹑。店主人仔细审视一番后说:“这只鹌鹑好像不同寻常。那些死了的鹌鹑,未必不是被它斗杀的。你现在也闲着没事,就训练训练它,如果是个良种,用它来赌博也可以谋生。”
王成遵照店主的意思去做了。驯好以后,店主人让他拿着到街头,赌些酒饭吃。这只鹌鹑十分健壮,几次都赢了。店主人很欢喜,交给王成些银子,让他去与富家子弟赌,又是屡赌屡胜。
过了半年多,王成积攒了二十两银子,心里渐感宽慰,把这只鹌鹑看作性命一般。
起先,有个大亲王好斗鹌鹑。每逢元宵节,就放民间养鹌鹑的进王府与他的鹌鹑角斗。店主人告诉王成说:“现在发财可以说很容易,所不知道的就是你的运气如何了。”
于是就把大亲王府斗鹌鹑的事告诉他,带他一起前去,嘱咐说:“如果败了,就自认丧气出来;倘若万一斗胜了,大亲王肯定要买下来,你不要答应。如果他强买,你看我的脸色行事,等我点头后再答应他。”王成说:“行。”
来到王府,来斗鹌鹑的人已经拥挤在殿阶下。不一会儿,亲王走出御殿,左右随从宣告说:“有愿斗的上来。”立即有一个人手把鹌鹑,快步上去。
亲王命令放出王府的鹌鹑,客人也放出自己的,两只鹌鹑刚一搏斗,客方已经败了,亲王大笑。不一会儿,登台败下来的已有好几个人。
店主说:“现在可以了。”说完和王成一道登上台。亲王端详了一下王成的鹌鹑,说:“眼睛里有怒脉,这是只凶猛善斗的鸟,不可轻敌!”命取一只叫铁嘴的鹌鹑来对阵。经过一番跃腾搏斗,王府的鹌鹑败下阵来。
王爷又选出更好的,但换一只败一只。亲王急忙命取来宫中的玉鹑。片刻功夫,有人把着这只鹌鹑出来。只见它全身雪白,像鹭鸟一样,神骏不凡。
王成胆怯了,跪下请求罢体,说:“大王的鹌鹑是神物;我怕伤了我的鸟,砸了我的饭碗。”亲王笑着说:“放出来吧!如果你的斗死了,我会重重地赔偿你的。”
王成这才放出鹌鹑,亲王的玉鹑直扑过来。这时王成的那只正像怒鸡一样伏在那里严阵以待。玉鹑猛地一啄,王成的鹌鹑突然飞起,像仙鹤似地攻击它。两只鹌鹑上下飞腾,相持了很久,玉鹑渐渐不支了。
而王成的却更加气盛勇猛,越斗越急,不一会儿玉鹑雪白的羽毛纷纷被啄落,垂翅而逃。周围观看的上千人无不赞叹羡慕王成的鹌鹑。(未完待续)
(出自《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