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硝烟让东北大地陷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侵略者的野心如贪婪的野火,迅速蔓延至华北。到1936年,丰台、通县相继沦陷,北平这座古老的城市,三面被敌人包围,岌岌可危。而卢沟桥,这座横跨永定河、扼守平汉铁路的咽喉要道,因其关键的战略地位,成为了日军觊觎的目标。他们频繁在附近进行挑衅性“演习”,战云密布,山雨欲来。
7月7日晚,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的严词拒绝。这一无理要求被拒后,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向平汉铁路桥发起猛攻,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就此爆发。29军官兵毫不畏惧,在“以宛平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的誓言下,奋起抵抗。排长沈忠明在拦截日军时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桥头的土地。
次日,日军对宛平城发动三次猛攻,平汉铁路桥成为了激烈的战场。110旅旅长何基沣亲临前线,下达“誓死与桥共存亡”的命令,守军在弹药耗尽后,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两个排80余名官兵全部殉国。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土,也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章。
日军在强攻受挫后,施展“现地谈判”的阴谋,一边拖延时间,一边增兵。至7月25日,平津地区日军兵力已达6万余人。28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29军发起全面进攻,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激战中壮烈殉国,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日军全面侵华,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筑起坚固的统一战线。红军将士也表示愿为国效命,与敌周旋。蒋介石也在庐山谈话中表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七七”事变成为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的转折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此后的14年里,中华大地烽火连天,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白山黑水间,杨靖宇孤身奋战,血沃荒原;太行山上,左权将军为掩护部队转移,血染战旗;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跳崖明志;淞沪战场上,“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以血肉之躯对抗侵略者的钢铁洪流。3500万军民伤亡,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
如今,卢沟桥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宛平城墙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提醒着我们曾经的苦难与伤痛。从“九一八”到“七七”,从南京大屠杀到滇缅公路的艰难抗战,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也正是这些磨难,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强。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警醒自己:落后就要挨打,和平来之不易。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了强大的国防力量,有了飞速发展的经济,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越来越重要的话语权。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让我们以史为鉴,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那段屈辱的历史永远成为过去,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