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不代表文中文人物
翟伙明第一天来到荷花学校时,看到那简陋的教学设施;而且老师的办公桌还是两个共用的。教室里面学生的课桌都是水泥板,凳子是两端用土砖垒着,上面放一块木板,几十个学生坐在那里等待老师进去上课。
翟伙明说:他被学校分配教三四年的数学课程,当他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心里面有些紧张样子,不知道怎么样给学生们讲课;看到其他老师都讲得条条是道,而翟伙明开始不知道怎么讲课给孩子们听,这个时候的他站在黑板前和学生们面面相觑,总觉得这节45分钟课怎么如此之久,总想快点结束这节课离开教室里。
学生教室
可是,翟伙明并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教学,他已经适应三尺讲台的工作,凭借着自己勤奋好学,刻苦学习的精神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认可。
尽管当时荷花学校条件的艰苦,以及收入低微;但是他仍然坚守着教学第一线。听翟伙明老师说:刚入职荷花学校的时候,他的待遇享受当地同等劳动力工分;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发放部分补助。后来,随着教育部门相关政策调整,他的工资调到每月每人14元钱。
到了1980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她)们民办老师也实行工资制,小学教师开始每个月20多元。后面涨到了每个月30元不等。他还说:当时基层组织大队,上级要求各大队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民办教师属于副业人员,后来,他们也领到每月发放4元补助,半年发放一次。
随着农村包产到户制度,这个时候翟伙明也和大家一样分得责任田需要耕种。学校又有教学任务,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老师们的一心挂两头,学校里既影响教学任务;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中又不得误农时。
也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国家教育部实行民办转公办的政策,翟伙明说:当时上级教育部门给下面学校名额是非常有限的,能够转正的民办老师都得与本人教学水平实行挂钩的。
当时许多和翟伙明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都在为改变自己“祥林嫂”的身份,早日跻身公办教师队伍,都得积极参与各种类型培训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提升教学能力;争取在自己的所教科目在上级教育部门抽测获得优良评比名次,为自己的转正加分。
要知道当时每个民办老师,家里还有责任田得耕种啊!翟伙明也不例外。同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尽早转正,当时他把家里全部家务丢给妻子一个承担。
尽管星期六星期天学校不给报酬,翟老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还无偿为学生补课。
到了1981年,翟老师通过由名额转正没能赢得名额。这个时候他开始了自报县进修学校,专门学习师范知识,参加民办转公办教师考试,还专门请人代教。
在1983年夏季,翟伙明经过两年刻苦钻研,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当地师范学校民师班。两年后拿到师范毕业证书,也正式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后来,他被调入乡中心小学任教,并因他的教学出色破格提拔为中心小学校长一职。
如今的翟伙明老师退休多年了,正享受快乐老年生活。每当在我们在闲聊时,翟老师总爱谈及他当年为转正做努力,尽管如此的艰难,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