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目前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冠心病、脑梗、脑出血等都与这高血压有关系。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的高血压患者达到了近3亿人,其中有超过了90~95%以上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弹力降低,脆性增加。血管壁张力丧失并有纤维素性坏死,产生局部动脉在血压冲击下呈纺锤体或球状动脉瘤,血液还可侵入管壁而形成夹层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高血压还可引起脑小动脉痉挛,导致远端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产生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尤其是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猛然用力时突然发病,如果救治不及时,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男子高血压不控制饭后抽烟突发脑出血
病例:患者xxx,男,46岁,有10年高血压史,从前血压轻微高,没有重视,后来血压不断升高,只好靠药物控制。但有一个不良习惯,就饭后抽烟。
近期,一天患者吃完饭走到阳台抽烟,烟抽到一半突然觉得头剧痛,在沙发上休息一段时间,没有缓解,而且出现了肢体无力,家人发现不情况不好,赶紧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诊。经初步检查发现血压高达180/97mmHg,意识模糊,医生初步考虑为脑部病变。立即做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经过抢救,控制住了出血点,然后送往ICU进行后续治疗。
医生表示,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患者高血压,尽管服药,但因饭后吸烟,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甚至出现大幅波动,导致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俗话说“饭后一支烟,赛过神仙”,但其实饭后一支烟可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为当我们吃饱之后,身体的大量血液都是集中在肠胃,而且此时的血液循环也比较活跃。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也会被过度吸收,从而激身体的血管、神经,造成血压不稳定。从而诱发脑出血。
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在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近60%都存在家族史,有近30~50%的患者有遗传背景。研究显示,多基因遗传是造成高血压家族聚集的重要因素。而长期共同的生存环境、饮食等,也是促使高血压家族聚集的原因;
2、长期吸烟。香烟可促进血压升高。因为香烟中含有“尼古丁”,不仅让大脑产生依赖、成瘾。尼古丁还会刺激肾上腺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导致自身血管异常收缩和痉挛、心跳速度加快。久而久之,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逐渐增厚,最终发展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数据显示,每天吸一支香烟,收缩压升高10-30mmhg;
3、酗酒。有研究显示,长期少量饮酒就会造成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血压明显升高。虽然酒精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会造成短暂的血压下降,这主要与酒精扩张血管的特性有关。但是,当酒精被完全代谢后,血压又会反弹性升高。同时,酒精还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继而诱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4、高钠饮食。事实上,造成血压升高的是盐中所含的钠离子。任何高钠食物摄入过多,都会造成肾脏代谢负担,导致大量钠离子在体内堆积,逐渐发展为水钠潴留、血容量升高,血压会出现波动。除了食盐之外,各种调味品、薯片、方便面、面条、蛋糕等都是高钠食物,应少吃;
5、情绪不稳定。情绪会影响高血压变化,比如长期生活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剧烈情绪波动等都会引起血压波动。因为情绪与内分泌、神经功能互相影响。剧烈的情绪波动会刺激血管紧张素大量分泌、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扩张。反复作用,又会发展为动脉血管异常痉挛、血压升高。有研究表明,人在饭后一般血压会升高。如果这个时候情绪激动、暴躁,就会诱发血压升高,致使脑部血管异常收缩,加速脑出血的发生。
6、寒冷刺激。天气变冷会通过多个机制导致血压升高: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身体末梢血管和皮肤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从而使血压增高;抑制扩张血管物质如一氧化氮生成,促进血压升高;激活体内内皮素系统,有助于升高血压。尤其当突然吸入冷空气后,会使冠状动脉痉挛,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寒冷刺激还会诱发脑中风。
此外,饭后人体血液集中在胃部,如果饭后立即洗澡会导致人体血管快速扩张,但是血液却跟不上,会对血管造成很大的压力,心脏负担增大,很可能在洗澡时昏迷而摔倒从而引发脑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