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2022年11月01日21:18:14 育儿 1120

自从有了孩子

宝妈、宝爸各种操不尽的心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调皮蛋的冰山一角)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我娃6岁“感冒”一直不见好,老是吸鼻子、清嗓子,吃了各种感冒药,就是不起作用。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儿子8岁了近期经常皱眉、摇头、皱鼻子,小动作特别多,怎么说都不听,越来越不听话了。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他呀刚上学哪会儿比较调皮,总是眨眼睛、扮鬼脸、伸舌头。后来老师说他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爱发出怪声,学习效果不理想

我也批评过、骂过甚至打过,就是改不掉这些“坏毛病”。

家长也许认为长大一点就好了

也许并不是“感冒”“调皮、不乖”了

可能会是抽动障碍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01 如何发现孩子有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它分为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具体细分又可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这些均是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动作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运动抽动:

面部:眨眼/斜眼、皱眉、撅嘴/歪嘴、舔嘴唇;

四肢:耸肩、搓手、伸腿/抖腿、摆动/拍手;

头颈:做鬼脸、摸头发、摇头、转头、甩头;

其他:缩肚子、鼓肚子、躯干肌肉抖动等。

▶发声抽动:吸气、清嗓子、咳嗽、尖叫、吐口水、吹口哨、乱叫、发“啊、哒”等奇怪音、模仿动物叫、秽语等。

复杂抽动症状在简单抽动症状之后出现,动作抽动出现,发声抽动出现,前后出现一般间隔一至二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仅有大约5%的患者发声抽动先于动作抽动。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抽动障碍确实会有年龄和性别差异:


抽动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5-10岁最多见10-12岁最严重,然后逐渐减少,有些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消退。性别比例,男女之比为(3-5):1。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男童较女童多见


因此,家长得要重视识别抽动障碍信号


02 抽动障碍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危害呢?

共患疾病:约50%以上的抽动障碍合并有至少1种精神神经或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伤行为、强迫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睡眠障碍等。

社交:当孩子出现发声抽动,影响孩子语言的流利,出现口吃、结巴等,或者自己无法控制的抽动,容易遭受来自同学的异样眼光,甚至嘲讽、欺凌、孤立等。

▶情绪:发声抽动影响课堂纪律,面对来自老师、同学等的压力,孩子社交困难,容易产生害羞、自卑、焦虑、暴躁、抑郁甚至伤害、自残、自杀行为。

学习方面: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困难,影响学业。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有的家长会进入围城绕不出来

为啥偏偏是我的孩子!

影响因素主要为三种: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内向、容易焦虑、情绪不稳定,严重的生理和社会压力、疲劳等。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加之其他因素,家庭氛围差、经常打骂孩子、父母关系不和、吸烟、酗酒、胎儿或新生儿疾病等。

孩子成长的一生

会有些坎坷

患有抽动障碍

家长首先不要怕!

爱有魔法

疾病也总会有办法

03 五大方面要注意!

▶患有抽动障碍,孩子受到这些情绪和运动包括:紧张、压力、焦虑、生气、愤怒、惊吓、兴奋、疲劳、感染和被提醒等,会加重病情发展

▶反之,如果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睡眠、精细动作如舞蹈或体育运动等,会帮助孩子调整。

家长做好这五个方面,有助于孩子改善病情。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摆正态度:孩子是疾病所致,并不是所谓的“调皮、坏毛病”,稳定自己情绪,不要打骂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包容、和谐的家庭氛围,减轻孩子心理负担。

保证生活规律: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吃辛辣、油腻、防腐剂食物或喝含色素或喝咖啡因、兴奋剂的饮料等;养成按时睡眠好习惯。

沟通交流:根据情况告知与孩子周围亲密接触的人,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并通过老师引导不要嘲笑或歧视孩子,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主动配合:当孩子发生抽动时,保持平静心态,转移孩子注意力如讲故事、玩游戏等,减轻发作次数,引导孩子正面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告知孩子不必为此感到自卑、自责。

谨遵医嘱:如孩子需要药物治疗,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忌“自行诊断”而私自停药、改变药品或药量。

中国目前已有数百万的抽动患儿

但就诊率不足1%

10月30日为第三个“抽动障碍关爱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在航天城院区举办了主题为“关注抽动,为爱前行”,义诊专家为乔文兴主任医师及王诗敏副主任医师等,本次活动得到各位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家长朋友

如果有相关疑问或疾病

可来院咨询专家

专家信息文末查看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科简介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科包括大差市院区及航天城院区,一院两区一体化管理,设立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儿童急诊门诊、儿童发热门诊、儿科病区。

人才:现有医师25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13人,硕士研究生13人。人才梯队合理,骨干医师均有在省级或国家级医院进修经历。

设备:目前拥有呼吸机、监护仪、机械排痰仪、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中医超声药透治疗仪、婴幼儿肺功能仪、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仪及智能雾化室等设备。

近年来随着新的专家团队的引进,儿科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由于儿科诊疗规范,收费合理,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常年病床使用率在95%以上,平均住院日5.2天。逐步形成了以小儿呼吸、消化、神经、危急重症等为主要优势专业,小儿肾病、风湿免疫疾病为特色的综合学科,在省内拥有极高的影响力。我院儿科在儿童慢性咳嗽、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抽动障碍、身材矮小等方面诊治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大差市院区儿科门诊位于门诊一部2楼,每天均有专家坐诊,24小时急诊。病区位于住院一部4楼东,现开放床位30张,主要承担14岁以内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人的诊治。

航天城院区儿科门诊位于1楼西侧,环境优越,布局科学合理,儿科门诊每天均有专家坐诊,24小时急诊。儿科病区位于14楼东,现开放床位20张,主要承担14岁以内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人的诊治。

专家简介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健康中国行动2030# 孩子频繁有小动作、做鬼脸、发怪声,警惕这种病!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到什么年纪,这4句话永远不要对兄弟姐妹说 - 天天要闻

不管到什么年纪,这4句话永远不要对兄弟姐妹说

手足之情,是世间一份难得的珍贵缘分,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拥有。多少人内心渴望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却始终无法体会到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倘若我们足够幸运,拥有了这份手足情,那就一定要懂得倍加珍惜!
人,争什么?气什么?愁什么?(精辟) - 天天要闻

人,争什么?气什么?愁什么?(精辟)

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春秋,可我们却常常在无谓的争斗中耗尽心力,在莫名的愤怒中迷失自我,在徒增的忧愁里蹉跎时光。其实,人生的至高智慧,便在于明了何事当争,何事不必气,何事无需愁。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点,是指哪四大特点,你知道吗? - 天天要闻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点,是指哪四大特点,你知道吗?

小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标志着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即为小暑。今年的小暑落在7月7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小暑有四大特点,分别是闰月加持、恰逢“出梅时间”、出现“秋包伏”现象以及小暑节气在晚上。这些特点不仅
宝宝二月闹真相!满月后多做3件事,大脑发育快人一步 - 天天要闻

宝宝二月闹真相!满月后多做3件事,大脑发育快人一步

新手妈妈玲玲最近头都大了:二宝满月后突然变得特别难带,整天哼哼唧唧哭个不停,便已经是二胎宝妈,也不知道宝宝为啥哭。可是,你敢相信吗?这种被无数妈妈恐惧的“二月闹”恰恰是妈妈想要的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信号!
刘海栖《万物生长》:童年憨里憨气,孩子自由生长 - 天天要闻

刘海栖《万物生长》:童年憨里憨气,孩子自由生长

每一代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和美好回忆。在没有手机、电视、网络、快餐的年代,童年又会是什么模样?翻开作家刘海栖的新书《万物生长》,答案就藏在11个带着阳光、汗水和泥土芬芳的童年故事里。它们像一扇明亮的窗,瞬间把我们拉回那个没有电子屏幕却野趣横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讲大道理,只讲少年们憨里憨气的童年故...
人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 天天要闻

人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人活着,不要去透支自己的身体,不要去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要去透支自己的福报,而是要脚踏实地,知足常乐,做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透支自己的人生,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才能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