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本书叫作《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是我翻阅了大量的关于儿童教育类书籍当中认为是最有效的。
我相信很多夫妻在有了小孩之后,是不知道怎么带孩子的,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比较实用的方法,比如孩子使劲哭的时候,要不要抱他,不懂的爸爸可能认为不能抱。因为哭了一抱呢,他以后就哭得越来越厉害。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如果孩子使劲儿哭的时候你不管他,这个孩子会特别的没有安全感,然后长大了以后他可能会缺乏自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情景,妈妈带着几岁小孩子出去,有时候小孩子不听话,这个妈妈就会假中不要孩子,假中自己要离开。把孩子丢到路边,给孩子造成一种威胁,这个时候小孩就被吓坏了,就会更加使劲的哭,使劲的喊,看到这种情况的路人可能都会看得心碎,
这样做,她完全不知道对孩子有多大伤害?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受不到无条件的爱,最重要的问题是让孩子今后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有可能被妈妈抛弃。所以结果呢,就是他到了青春期以后,当他具有了反抗能力的时候,他会更加强力地去反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青春期之前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好带,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孩子就开始跟你摔门、摔脸、翻脸、冷战甚至离家出走。因为孩子终于具有了反抗的能力。那如果不希望我们的家庭变成这样的悲剧的话,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研究下这本书。
这本书的开始就讲了关于带孩子当中的一些误区,有哪些典型的误区呢?首先有一个最典型的误区叫作控制型父母。孩子在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有的父母会说,我数三下,一,二, 三,这叫控制型父母。用控制型的方式对待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呢?通常会有这么几种情况,要么他会变得特别懦弱,因为他从小被控制,已经丧失了自信。要么他会变得特别具有控制性。你知道一个人如果特别有控制欲望的话,这个世界上能够被他控制的事儿其实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个人自己会特别的痛苦。
第二种类型的父母会是放任型,说没事让他哭,孩子哭会儿没关系。哭半个小时对身体好,不要紧。所以这个孩子哭起来,然后在旁边撒泼打滚等等,没人管他,父母说等他哭好了再说。这种放任型的父母对待孩子,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会出现的问题是他会极度地缺乏团队的归属感。缺乏团队归属感的问题是什么呢?他会过度地具有依赖性。所以这个孩子有可能会加入黑社会帮派,这太严重了,有可能会吸毒,这也很严重。常见的是他可能会网络上瘾,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容易成瘾?因为他没有团队归属感。他只有在那个环境之下,他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所以我相信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
第三种类型,就是说,好了,别哭,别哭,爸爸给你买糖吃。别哭,爸爸带你去看《动画片》。别哭,咱们去买个小车车。这种方法也经常会奏效,这种方式叫什么呢?叫作贿赂型。那么当父母用贿赂的方法来对待这个孩子会有什么效果呢?有很多父母讲,很好啊,我在墙上给孩子贴小红花。然后做对了什么事贴个小红花,这都叫贿赂型。
贿赂型父母对待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这孩子的问题是他做任何事儿都没有自己来自内心的动力。他的动力全部来自于外在,全部来自于别人需要给他一个确认,所以他做一个好孩子本身并没有乐趣,他做一个好孩子的乐趣是来自于有人给他一朵小红花。他学习成绩好没有乐趣,成绩好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奖学金。所以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这个事情本身的乐趣的话,各位你们能够想想看,人的一生当中永远都有人给你外部的确认吗?永远都有人从外部激励你去做事吗?很难。所以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了有可能会逐渐地丧失人生的意义,会觉得抑郁,没意思。
这四种类型是非常常见的,有一种典型的父母会犯的错误叫忽视和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什么意思呢?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了,然后跟妈妈讲,妈妈我很饿,妈妈说你刚吃完饭,怎么会饿呢?你看,你刚吃完饭怎么会饿呢?孩子明明觉得饿,但是妈妈讲你刚吃完饭,不应该饿啊,否定他的感受。
孩子摔了一跤,摔在地上。尤其是男孩子摔倒以后,妈妈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说不疼不疼,快起来,没关系,男孩子不哭。你想想看,你如果在厨房里摔了一跤,然后你老公过来说,不疼不疼。你会是什么感觉?所以这个叫作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如果父母对孩子经常用否定和忽视感受的方法来对待他,您觉得这孩子会怎样?这个孩子也会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所以我们就经常见到有的孩子把妈妈气得半死,然后孩子过来说,别生气,生什么气,有什么,至于吗?那么生气。你看,因为你小时候就和他讲不哭不哭。
在我们农村小时候只要给妈妈说,妈妈要腰疼,妈妈就会说哪有腰,小孩子没有腰。忽视孩子的感受,长大之后这个孩子就会忽视别人的感受,他会和他人之间造成大量沟通的矛盾。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试,他把很多人的脸画成简笔画。就是这个人的表情画成简笔画,有的人高兴,有的人生气等等,画了很多简笔画。画了一系列简笔画以后,拿着这个简笔画到学校里边去让孩子们看,说你看看这个人是什么表情?你看这个人什么表情?这个人什么表情?一个一个看,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什么呢?大量的那种校园小霸王,就是在学校里边经常欺负同学的那些小霸王们,分辨不出这些人的表情。他会把一个很生气的人当做是他很正常,他这个表情挺好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在欺负别人的时候也经常会表现出来说,我没觉得把他弄疼了啊,我觉得挺正常的啊。所以他会忽视他人的感受,从而这个孩子很难融入这个社群当中,甚至会伤害别人,自己都不知道。
这都是我们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会经常出现的问题,你可以对照一下。如果不读这本书的话,我们会不会在这条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叫作直接后果,一个叫作消极后果。不是说不能够惩罚孩子,惩罚孩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而不要用消极后果来惩罚。什么叫直接后果呢?比如说你跟孩子约好了,我们家今天晚上六点钟一定要一块儿吃饭,这是咱们家的规定,咱们家都是这个点吃饭的,你一定要回来。然后孩子看电视,你叫他,你说该吃饭了,他不来。然后再叫他该吃饭了,不来。你打算看多久呢?我要再看半个小时。好了,半个小时之后回来吃饭,没了,饭吃光了。孩子说我没饭吃,那对不起,咱们说好了六点钟要吃饭,现在饭没有了。所以不好意思,今天没饭吃了,饿一点饿一点吧。妈妈理解你饿,那咱们明天早上吃点早餐,这叫直接后果。
什么叫消极后果呢?比如孩子把一个杯子打碎了。这个妈妈说,好了,杯子打碎了,所以你今天晚上不能看动画片,这叫消极后果。不能看动画片这件事情和孩子打碎杯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孩子会觉得很奇怪,说为什么我打碎了杯子会不能看动画片。所以从此以后不是你让他变得更乖,而是让他学会了怎么样欺骗你。你们有没有被父母用消极方式的惩罚过很多次,所以你变得更加善于撒谎了。反正我就这样,很多孩子都会是这个样子。因此我们说,消极后果和直接后果的区别是特别明显的。
还有一类典型的错误就是体罚。很多父母会根孩子较劲,说站一边去吧,安静点儿,不要动或者甚至揍他两下,其实轻微的体罚在很多教育学领域里边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打手心或者打屁股,这都没问题。但是为什么我们说体罚经常会出问题?是因为大量的父母在体罚的时候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并不是怕父母揍他,孩子怕的是父母会突然翻脸。你知道,当一个父母在揍孩子之前,那酝酿的气氛是特别吓人的。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会失控,他人生整个安全的屏障就彻底被摧毁了。这个会埋下一颗种子,就是这孩子跟你之间会造成一个巨大的亲密感的裂缝,从而会导致孩子今后有任何错误你都不能指责他。因为你只要指责他,他就担心会有后面的那个恐惧,会担心有可能会突然变得不要我了或者父母会突然之间跟我变得像一个不认识的人一样。因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屏障。
所以这些都是我们父母常见的错误,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里边,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叫作情感引导。通过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类的词汇,他才能够学会跟你用成人的方式来沟通。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我们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首先教他的是什么词?通常是爸爸、妈妈、月亮、星星、汽车、都是这些名词,对吧?
所以孩子为什么在小时候会经常撒泼打滚,躺在地上不停地哭,不停地叫?原因是什么呢?有很多家长会说,那是因为他自己觉得这个有效,不对。是因为孩子除了这招之外他不会别的方法,没有人教过他用什么样方法是有效的。
你教了他一大堆名词,而实际上你最应该教给他的是什么呢?这叫作沮丧,这叫作开心,这叫作分享,这叫作快乐,这叫作协调、协同等等。所有的这些情感类的词汇才是我们最应该通过各种各样方式教给他们的。但你发现情感类的词汇比较难教,快乐他看不到,他不知道什么叫作快乐。所以必须得学会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他学会大量的情感类的词汇,他才能够变得善于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觉。
所以今后你们如果再看《熊出没》的时候,不要仅仅看到这个孩子哈哈笑就好了。这个光头强, 咚脑袋被砸了一下,这个时候你可以问问孩子。你说,你觉得光头强这会儿的感觉是什么?你觉得光头强心里在想什么?这都是在帮助孩子学会了解他人。
所以情感引导的整个过程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在这儿有一个很好的步骤,这个书里边给了我们一个系列的步骤。第一步,首先你要学会能够给孩子埋下一个种子,什么叫作埋下一个种子呢?比如说今天晚上你要带孩子出去吃饭,在吃饭之前你需要告诉孩子,你说今天晚上咱们要一块儿去吃饭。那就是说在进入包间以后,咱们不能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声地叫唤,也不能摔盘子摔碗,你能做到吗?这个就是咱们今天晚上吃饭的要求,能做到吗?这是讲的第一遍。讲完这第一遍以后,在出发之前讲一次,在路上讲一次,到了饭店的时候再跟他确认一次,这时候叫作埋下种子。
你首先得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我们很多父母经常不做这一步,直接就是你给我乖一点儿,乖一点儿这件事孩子是做不到的。就好像有人跟你说,你根别人谈话的时候得有趣一点儿。唉,怎么才能够有趣一点儿,这个要求简直是要命。包括很多演员说,你要演出那种悲愤的状态等等。形容词的要求都是很难做到,你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才是合理的。
然后播下这个种子之后呢,好了,带孩子去享受晚餐。然后这时候,第二步你要学会不断地观察和判断孩子,你要知道孩子此刻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孩子这会儿在他的情绪正常的这个范围之内,还是他逐渐地开始失控了?当然你要知道,仅仅有种子,孩子未必能够做得到,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
然后要学会聆听,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你一定要能够有倾听的手法。比如说蹲下来,直视他。蹲下来,跟他目光是平视的,然后问问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感觉?因为你教他要了解别人的感受,那你也要学会去了解他的感受。这时候如果孩子真的生气,很生气,怎么办呢?这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叫作反应情感。什么叫反应情感?比如说孩子现在很抓狂,很生气。然后你跟他说,你别生气,生什么气,都是小朋友。玩,有什么好生气的,你再这样生气,不带你出来玩儿了。这不叫反应情感,这叫作指责,这叫作要求。
所以当你这样和孩子讲话的时候,孩子会变得更加生气。因为他那个生气的感觉根本没有得到理解,没有得到释放。所以这时候跟成年人一样,你需要跟孩子讲这样一句话:爸爸能够理解你现在很生气,爸爸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对吗?爸爸知道你觉得有点委屈,是这样吗?爸爸知道你疼,对吗?你看,只有你能够准确地反应出他此刻的感受,孩子的情绪才会逐渐地下降,这就是反应情感的威力。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从秋千上掉下来,就摔在地上。这时候妈妈跑过去千万不要说,不疼不疼,快起来。你看,你没有反应他的情感,你根本没有在乎他的情感,你忽略他的情感。这时候你应该过去说,哎,我知道从秋千上荡那么高掉下来很吓人。你还有什么地方疼,你告诉妈妈,看看妈妈能不能帮到你。这时候才叫作准确地读出了对方此刻的感受。当你能够准确地读出孩子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的时候,孩子的心情才会快速地下降,他的情绪水平才会快速地下降,他才会恢复正常。
你要知道在一个孩子没有恢复正常的时候,你跟他讲任何道理都是没用的。就好像女朋友生气的时候,你根她讲道理,她会更生气一样。在关《关键对话》。那本书里边说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人要做双核的对话人。什么叫双核的对话人?你既要考虑谈话的内容,还要考虑谈话的氛围。而我们很多父母是压根儿不考虑谈话的氛围,我们只管把自己想讲的话一个劲儿地讲出来。孩子都已经听不进去了或者孩子已经崩溃了,已经抓狂了,你还在后边跟着不停地说,不停地说,这就是唠叨。所以导致的结果是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因此父母也要首先学会观察情绪,我能不能把他的情绪先安稳下来,让孩子感受到有人能够关心到他。然后再问到他,那么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做。
所以在接下来我们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情绪恢复正常以后,我们来学会引导他解决问题。那么问问他,那你看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表现才能够和小朋友好好地相处?你觉得怎么样能够让你们大家都开心,然后不打架?引导孩子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然后在孩子做对了以后,要做什么,在孩子把这件事做对了以后要做什么呢?你要告诉孩子说,你刚刚这个行为做得很好,这个行为叫做什么,这就是情感引导。
所以我们家长有时候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爱孩子是无条件的吗,很多家长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无条件的啊,他做什么我都会爱他,但是很多父母表达出来的都不是。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你要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你要再不听话我不要你了,你要再不听话把你送人了,我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 我们都讨厌不听话的孩子。你看看有没有条件?当你给爱附加上了这么多的条件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孩子在你面前不能够轻易地接受错误了。因为孩子一旦在你面前轻易地承认了错误,那么就意味着爸爸妈妈可能会不爱他,这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你越批评他,他就越敏感。
那么无条件的爱是不是等于溺爱呢?无条件的爱就意味着你做什么都行,你做什么我都罩着你,没问题。你去打人,我替你买单,不是这意思。正因为爸爸对你是无条件的爱,所以爸爸才要来帮助你,因为爸爸爱你,所以爸爸告诉你怎么做是对的。你看,这叫无条件的爱。然后在批评完了他之后,纠正了他的行为之后还要再说,尽管今天爸爸批评了你,尽管今天爸爸纠正你的行为,但是爸爸依然怎么样?还是爱你的。这才是真正无条件的爱的家庭应该有的语言模式。
夫妻之间也一样,当然夫妻之间建立无条件的爱会比亲子之间建立无条件的爱要难很多。不过一个家庭要想稳固,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否则的话,两口子一吵架,就会说你爱找谁找谁,你看谁好你跟谁一块儿过去。因为他心中觉得不安全,他没有无条件的爱。
所以总结起来这本书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告诉我们说,情感引导是一个工具,你得学会情感引导的工具。简单一点儿讲,老外的书看起来很厚,内容其实都不多,简单来讲是什么呢?第一,埋下种子,告诉他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然后接下来,观察和体察他的情感,一旦他的情感出现了问题,他开始发作,他开始生气,开始不听话。这时候要能够反应他的情感,说我知道你此刻很生气,我知道你很心烦,我知道你怎么怎么样,能够讲出他内心的感受,他的情绪会降低。然后再下一步,我们开始引导他,说那你觉得咱们应该怎么做?等他做对了以后表扬他,用二级反馈的方法。
这是领导力里讲的另外一个概念,二级反馈的方法。在这儿其实就是情感引导,告诉他你这样做是对的并且告诉他为什么,从而这个孩子才能从你身上学会大量的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技能,知道很多正确的词汇。培养一个人最重要的机会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而是在他做对的时候。当孩子做对的时候,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这个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自信,并且积攒大量正确的行为,他跟这个世界是和谐的。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大家,我认为这是我人生当中读到的最幸运的一本书,所以我把它推荐给了所有准备当父母或已经当了父母的家长。我相信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非常的感激。
读书就是这个目的,读书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如果你相信读书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一点,不要整天纠结在痛苦当中。如果你要问这本书适合多大的孩子?在这本书的后面写了有婴儿期、0-3岁、4-7岁、7岁以上等等。但是在我看来,我是觉得,你的孩子就算二十多岁了,这本书也同样有效,改变随时都有机会让家庭变得不同。
如果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情侣发生,就是这个道理老公完全能够接受,但是老婆不接受。老婆经常在孩子面前就表现出不适合的感觉,老公就很生气,就替孩子很难过,甚至会跟老婆发生争执。其实有很多的父母为了教育孩子的事产生争执的。在这里边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你要搞清楚是亲子关系重要还是夫妻关系重要。夫妻关系要远远优于亲子关系,所以让孩子觉得最安全的方法是父母的关系好,父母的关系好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管教孩子的事在孩子面前跟老婆吵架,而应该在孩子不在的时候,跟老婆好好探讨一下这件事。然后把这本书介绍给她,让她花点时间,让她了解这本书,到底应该怎么来教孩子,这才对。
可能还有人说自己的爹妈,就是爷爷奶奶这一辈儿,他们教孩子经常会用的方法。这种确实有很多,有很多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时候是相当的两极,有的就是溺爱的要命,有的就是特别的严厉,然后就说你这熊孩子怎么怎么样。他们从小就这样教你们的,所以他们这样教孩子也是很正常的。那有人会说,那他这样教我们,我们不是也长大了吗?各位,你们长得好吗?有没有可能你只是长大了,你的心灵受到了很多的摧残,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有很多局限,你有很多不自信,有很多心灵上的这种盲点,你根本都不敢探索,对吗?这都是教育留给我们内心的伤害。说实话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类似的伤害,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做的更好的话,一定是有机会的。
那么关于爷爷奶奶的问题,我的建议是,父母能够亲自带孩子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爷爷奶奶带,也可以跟爷爷奶奶不断地去沟通,然后跟他讲一讲这些知识。
还有一点就是孩子的乐趣很重要,孩子自己找到乐趣他就愿意学习。如果他没有乐趣的话,没关系,我们觉得这个世上那么多的事都可以有乐趣。所以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对事物的专注性。
有时候孩子挺有乐趣的,但是他就是不坚持。那么父母就要让他学会爱上坚持这件事,什么叫作爱上坚持这件事?比如孩子今天自己突然跑去弹钢琴了,没有人逼他,他自己突然弹一下。好?那么这时候你要赶紧去固定他的这个行为,用反应情感的方式告诉他什么,你今天表现的这个行为就叫作坚持。哇,你真棒,你善于坚持,你肯定能够学得好。当孩子感受到了坚持本身也带来了成就感、也有乐趣的时候,他才能够学会坚持,他做别的事也会表现出坚持的行为。所以孩子的种种情商、种种行为模式都是通过我们一点一滴不断地发掘,不断地确认,才能让他学会的。而很多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天到晚光看孩子不对的地方,我们整天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特别的敏感。而我对他们做对的事,对他们做的很好的地方、表达出天性的地方,我们没有感觉,这就是家长的问题。
这是来自于人们原始社会养成的很多坏习惯,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就只对危险感兴趣。很少有乐观的原始人——尽管也有乐观的原始人,但在慢慢进化的路途当中都被吃掉了。所以拥有能够活到今天的基因,我们都是谨慎的原始人。但我们这种谨慎的基因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他人的鼓励。
提高自己最快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希望各位家长读读这本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为孩子而读。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下期我们要学习的一本书是(向前一步),这本书是fecebook的coo写的,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作者在书中深刻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揭开了女性成功的密码。
如果你看了刚刚的内容觉得还不错,可以关注、收藏以及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也许你的分享可以引起他人对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