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射雕英雄传》之后,金庸继续发挥他的奇思妙想,他以一个“问世间情为何物”作为主旨,撰写了另一部武侠巨作,这便是广为人知的《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的男主唤作杨过,他英俊潇洒、狂傲不羁,自带一个“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魔咒,让无数妙龄女子神魂颠倒。
不过,作为神雕时代的反派美女,李莫愁乍看之下似乎没有爱上杨过,倒是杨过对李莫愁有那么点意思。好比李莫愁命丧火海之时,杨过一声长叹、心下黯然。

事实真的如此么?
一、黯然神伤的杨过
那时杨过跟着周伯通闯入了与世隔绝的绝情谷,随后与谷主公孙止大打出手。
绝情谷长有一种花草唤作情花,其刺带有剧毒,杨过李莫愁等人都身中情花剧毒。
被群雄围剿的李莫愁自知在劫难逃,她跌入火海之中,竟任由火舌将自己吞灭。
原著里是这么写的,瞬息之间,火焰已将她全身裹住。突然火中传出一阵凄厉的歌声:“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唱到这里,声若游丝,悄然而绝。杨过从断肠崖前赶回之时,本想到大厅去抢出公孙绿萼的遗体,但火头从大厅而起,没行到半路,早已望见厅堂四周烈焰冲天,这时火势愈大,想起绿萼和李莫愁一善一恶,同是殉情而死,同是葬身火窟,心下黯然,不禁一声长叹。

这里写得很清楚,杨过目睹李莫愁葬身火海,竟是黯然神伤、一声长叹。
李莫愁是一个滥杀无辜的反派,手中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而且李莫愁当年为了抢夺《玉女心经》,害得小龙女身中剧毒,杨过理应对李莫愁恨之入骨才对,为何却对李莫愁心生怜悯?莫非杨过悄然喜欢上了李莫愁?
当然,这并非笔者无中生有,你且看一看杨过和李莫愁的点点滴滴,就会知道杨过的确对李莫愁别有一番情怀。
二、杨过和李莫愁的点点滴滴
当年李莫愁被黄药师的徒弟冯默风用一把烧红的大剪刀弄得衣衫破裂。杨过见状当即脱下衣衫递给李莫愁遮身。
杨过第一次见到情花的时候,也是情不自禁想到了李莫愁。书中是这么写的,两人经过一大丛情花之旁,其时正当酷寒,情花固然不华,叶子也已尽落,只余下光秃秃的枝干,甚是难看,树枝上兀自生满尖刺。杨过突然间想起李莫愁来,说道:“情之为物,有时固然极美,有时却也极丑,便如你师姊一般。春花早谢,尖刺却仍能制人死命。”
杨过频频想到李莫愁,这又该如何解读?难道杨过身为古墓派的弟子,和李莫愁同出一脉,这才触景生情?
其实,这便是金庸埋下的一个伏笔。
在神雕的开篇,年仅13、4岁的杨过不知天高地厚,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竟抱住李莫愁,试图让程英、陆无双逃脱。

殊不知李莫愁只要微微运起内力,就能将杨过震得七窍流血而死。可李莫愁却被杨过抱在怀里,浑身好似没了骨头一般软绵绵的。
关于这一点,杨过也是长大之后才猛然醒悟,当年要不是李莫愁手下留情,自己早就死于非命。也正是杨过和李莫愁的互相欣赏,在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下,二人对彼此都有好感,只是碍于一些人和一些事,杨过和李莫愁都不敢当面表达出来罢了。
有趣的是,机缘巧合之下,杨过和李莫愁还共同抚养了一个女儿,更是窥见二人早已情愫暗生。
三、杨过和李莫愁的“女儿”
原来那时杨过、李莫愁抱着刚出生的郭襄,不断躲避金轮法王的追杀,躲进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
二人一起照料郭襄,甚至同穴而眠,不由得让读者看得浮想联翩。
金庸是这么写的,杨过前后左右找寻,发见了一个勉可容身的山洞,当下找些软草,在洞中铺了一大一小两个床位……取出长绳缚在两株大树之间,凌空而卧……这本是古墓派练功的心法,李莫愁看了自亦不以为意。她除了有时与弟子洪凌波同行之外,一生独往独来,今晚与杨过为伴,他竟服侍得自己舒舒服服,与昔日独处荒野的情景大不相同,不禁暗自又叹了口气。
注意看,李莫愁被杨过伺候得舒舒服服,但为何“又叹了口气”?这是不是在暗示李莫愁痛恨与杨过相见恨晚?

无独有偶,金庸还这样写道,过了良久,李莫愁抬起头来,与杨过目光一接,心中微微一怔。
出了洞穴之后,杨过又带着李莫愁给郭襄寻找奶源。在路过一村庄的时候,杨过、李莫愁遇到了一个村妇。
便在此时,李莫愁暴怒之下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来,原文写道,那少妇的儿子给摔在炕上,手足乱舞,大声哭喊。那少妇爱惜儿子,忙伸手抱起,立即转身向外,却听得李莫愁喝道:‘我叫你给我的孩子……你没听见么?谁教你抱自己儿子了?’
李莫愁的这一句“我的孩子”脱口而出,这一句“我的孩子”有几层意思。
第一,李莫愁已然将郭襄视如己出。
第二,李莫愁、杨过、郭襄便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温馨幸福。
等于说,杨过、李莫愁好似玩了一个过家家的游戏,一个扮演丈夫,一个扮演妻子,二人共同抚养了郭襄一段时间。

这段时光虽然短暂,却让杨过、李莫愁都放下了江湖的恩恩怨怨,着实神清气爽、逍遥快活。
毋庸置疑,李莫愁确实是对杨过动情了,而杨过也和李莫愁越走越近,加之杨过聪慧机敏,他岂会不知道李莫愁已对自己怦然心动?
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夹杂在一块,就能解释李莫愁葬身火海之时,杨过为何黯然神伤、一声长叹。
不得不佩服金庸的妙笔生花,想不到身为反派的李莫愁,和杨过的关系竟如此微妙,实是再次点明了《神雕侠侣》的主旨,即:问世间情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