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苦命的孩子,不要互相瞎较劲

2025年07月05日12:20:21 育儿 9775

近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则小新闻,值得认真看一看和想一想。

一个小区门口,外卖员因送餐被拦,与小区保安发生冲突,争执升级后,保安拔走了电动车钥匙。警察赶到现场后,面对两位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并没有简单调解了事,而是讲了一番话,令人印象深刻。

这位民警说,“这么热的天,你们在较什么劲?”转而对保安说:“你才拿多少钱?你拿的是业主的钱,是为业主服务的,把门看好就行了,马路你管得了吗?你管好你自己那二亩三分地就完了。你做保安站这一天,怪热的,他送外卖也不容易。你说你们俩较什么劲啊,都是苦命的孩子。瞎较劲!”

这几句话,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官腔套话,但句句在理,句句有人情味。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语气,这样的判断力,这样通透的表达,在现实中其实不多见。

都是苦命的孩子,不要互相瞎较劲 - 天天要闻都是苦命的孩子,不要互相瞎较劲 - 天天要闻

我们习惯于看到一些执法人员脸谱化、机械化,一件事无论背景如何、情绪如何,都按流程走,不讲人情,也不讲温度。但这位警察不是。他不仅讲道理,也看见了人。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矛盾,什么只是情绪的宣泄。

现实中,我们太容易把日常的烦躁、委屈、无力,转化为一次冲突的导火索。尤其是在底层之间。

保安月薪不高,站一天岗,风吹日晒,还不能走神;外卖员时间紧、压力大,动辄迟到被扣钱、投诉、降权。两个人都不是有很多选择的人,他们都是在城市的缝隙里维持着生计。

可当他们站在门口争执时,谁也不肯退让半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生活早已把他们磨得满身火气,只等一个出口。

现实中,我们看到的许多不起眼的小冲突,其实不是因为对方有多过分,而是因为自己太憋屈。

当一个人无法向上表达不满,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时,他往往会把怒气撒在另一个和自己一样辛苦和卑微的人身上。就像外卖员和保安,彼此都是社会底层,双方也都没做错什么,却在最热的一天,彼此较起了劲。

这位警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没有在程序中绕圈,也没有拿出权威来压人。他简简单单几句话,就点破了事情真正的荒唐之处。

这才是真正的调解,不只是把眼前的火气平息,更是在告诉我们,好的执法者,不只是执行规则的人,更是能读懂情绪、化解冲突的人。

但这还不够。一次良性的处理方式值得肯定,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个案层面。

要真正减少这类底层冲突,仅靠讲道理的警察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制度上的回应,是对基层情绪的正视,是把治理的触角伸到那些日常最容易被忽略的痛点里。

因为如果生活的压力依旧没有出口,如果最辛苦的人依然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与喘息,那这种互不相让甚至演变为拔刀相向的对抗,就还会一遍遍地上演。

治标的是调解,治本的是缓解压在他们身上的那一座座看不见的山。

底层之间的互害,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不是因为谁天生有恶意,而是因为现实太沉重,苦日子太长,人们在忍无可忍时,只能或只敢把火气撒向比自己更弱的人。

这不只是外卖员和保安之间的争执。这样的冲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各个行业上演着。

我们见过,公交司机跟乘客吵得脸红脖子粗,明明一个赶着时间,一个困在堵车里,彼此的烦躁最后演变成互骂。我们也见过,物业和业主因为停车问题大打出手,一个认为自己是服务者,另一个觉得自己是金主,彼此都觉得委屈,要为面子和利益争个对与错。

还有更多看不见的冲突。医院里,疲惫的护士面对病人家属的咄咄逼人,语气生硬了几句,就被投诉、上网、推上风口浪尖快递员在雨天送货,没电梯时让收件人下楼取件,被质疑“态度不好”,差评一出,可能意味着整天白干。

这些冲突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大家都在讨生活,谁都没余力对抗整个系统,于是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对另一个看上去更弱的人发泄委屈。

但问题是,这些人从来就不该是彼此的对立面。他们只是恰好面对面站到了一起,却误以为对方是自己麻烦的来源。

这才是最令人唏嘘的荒唐。我们没有把怒火投向制造压力的源头,反而花力气在伤害那些和我们一样疲惫、一样没得选的人。

这时候,一句温和的劝解、一点点让步,才显得弥足珍贵。

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寄托在“讲点人情”上,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在制度还未完全完善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彼此的体谅。

理解、让一让、缓一缓,是我们仍然可以选择的善意。

生活已经够难,尤其对那些从早忙到晚、既没话语权也没退路的人来说,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难。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能让我们的怒气错撒在身边的人身上。

保安不该拦得太死,外卖员也不该火气太大;护士的态度可能是防线崩溃前最后一丝力气,快递员的语气或许藏着整天被催催催之后的疲惫。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委屈,也有退无可退的那一刻。

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彼此让一点、帮一点。因为底层之间的互助,才是真正让人熬过去的力量。

别再彼此为难了。穷人帮穷人,日子才能过得下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普通家庭的父母,做到少管孩子,就已经赢了 - 天天要闻

普通家庭的父母,做到少管孩子,就已经赢了

其实,父母能承认自己不行,这是真正的有智慧。如果父母知道自己这辈子生活的很普通,收入不高,文化一般,各方面的知识、见识也很平常,甚至挺差,就别硬撑着。既然清楚自己水平有限,就别在孩子面前做一个什么都要指导、什么都要控制的家长。
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无视 - 天天要闻

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无视

比如说,退休的老人,虽然退休金丰厚,存款和房产也不少,但他却感到悲伤,因为他担心儿女依赖自己,未来遗产分配不公可能引发家庭纷争。
都是苦命的孩子,不要互相瞎较劲 - 天天要闻

都是苦命的孩子,不要互相瞎较劲

近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则小新闻,值得认真看一看和想一想。一个小区门口,外卖员因送餐被拦,与小区保安发生冲突,争执升级后,保安拔走了电动车钥匙。警察赶到现场后,面对两位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并没有简单调解了事,而是讲了一番话,令人印象深刻。这位民警说,“这么热的天,你们在较什么劲?”转而对保安说:“你才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