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企鹅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两年看过一部伪科学电影,其核心围绕着“宇宙”的话题展开。
主角是个民科,一心想找外星人,向他们打听宇宙的尽头。
一番波折之后,以荒诞诙谐为基调的电影,真让主角找到了外星人,由外星人带着他抵达了宇宙尽头。
宇宙的尽头在哪?
回归现实,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这个问题尚无定论。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于宇宙而言,人类便如朝生暮死的蜉蝣,追寻宇宙的尽头,何其遥远。
但即便希望渺茫,也总有人怀着一份执着的期待。
没办法,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喜欢刨根问底。
就连喝茶这种寻常事,都要找出个尽头。
喝茶的尽头,是岩茶还是普洱?茶圈中每天都有人为此争论不休。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喝茶这件事,本就没有尽头?

《2》
主观来看,六大茶类各有可取之处。
新白茶主打鲜爽,毫香清冽,花香馥郁,清新之外,更有温润醇和。
存上几年的老白茶,整体风味更醇厚,药香、陈香悠扬,汤感饱满,老少皆宜。
光是新白茶与老白茶之间,给人带来的味觉享受就大不相同。
红茶以香气甜美多样闻名,花香、果香、花蜜香、松烟香等各种香型数不胜数。
品质优越的红茶,冲泡出来的茶汤又香又滑,鲜醇度十足。

因“喝茶的尽头”这一名号,总被放在一起对比的岩茶和普洱,也各有魅力。
武夷岩茶口感甘爽鲜滑,气场强大,注重“岩骨花香”。
聊岩茶绕不开山场和工艺,爱喝岩茶的人,对“三坑两涧”一定不陌生。
而普洱茶有生普、熟普之分,更偏向老树概念,以“古树茶”为贵。
生普口感清新,汤感饱;熟普口感醇和,茶汤滑润,二者也有各自的受众群体。
由于树种、工艺等各方面的差别,各大茶类之间有本质上的不同。
六大茶类,谁都无法被取代,也难分高下。

《3》
客观来看,市场风云变幻,喝茶没有绝对的“尽头”。
早些年,由于发展的局限性,红茶、绿茶独占市场,其他茶类只能算作小透明。
从“冬红夏绿”的说法,也不难看出这两类茶当初的统治力。
后来,茶叶的受众群体扩大,制茶的工艺和标准也更加规范,喝茶选择才渐渐多元起来。
有段时间,以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乌龙异军突起,大火了一把。
但终归只是一时风靡,现如今热度平平。
眼下,茶圈百花齐放,越来越多闽茶崭露头角。
尤其是白茶,人气节节高升,每年春茶上市都供不应求,成为了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可见,未来的市场走向,没人能准确预测。

总是随波逐流,很找到自己的答案。
更何况,流行趋势也能被操控。
为了宣传某类产品,花点营销费,控制一下网络风向,一些定力不足、没有个人见解的人,马上就会跟着跑。
就像前段时间突然风靡的潮玩玩偶,在明星效应和黄牛炒作的影响下,价格一夜之间从几百元上涨到几千元。
而最近的官方补货和热度下降,又使它的价格突然崩盘,让倒卖玩偶的人亏了一大笔。
虽然,茶叶市场还没发展到如此夸张的地步,但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市场风向来来回回,没有谁能永远站在顶峰。
究竟哪种茶叶,才是喝茶的尽头,还需要各位茶友亲身体验后,再下定论。
他人的片面之词,没有参考价值。

《4》
喝茶是没有尽头的。
只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喝茶选择。
喜甜喜鲜爽的人喝白茶;爱喝香甜气味的大多喝红茶;岩茶的劲道风味,也是独一无二。
人的喜好也是会变化的。
年纪轻的时候,就爱喝点甜的,稍微成熟些,口味可能就清淡了。
老了之后,味觉退化,大概又要喝些滋味浓厚的茶。
除此之外,地域文化、体质、心态等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喝茶选择。
部分肠胃脆弱的茶友,就会刻意避开绿茶这类性质偏寒的茶。

另一方面,好茶浩渺如烟,就像存世的经典著作,数量太多,压根喝不全。
要较起真来,单单白茶一个大类,就能分出四个品类,各个品类还都有不同的等级。
另外还有荒野茶、有机茶、高山茶等等分别。
若每一种都细细品味过去,怕是要花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
因此,在认知片面的前提下,很难说谁最好。
按个人喜好选出来的最佳,也难以让人信服。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在家里囤了好几种茶,经常换着喝,也有人却只钟情一个品类,从不涉猎其他。
每个人喝茶的追求不同,“尽头”也不同,重要的还是个人体验。

《5》
在电影的最后,抵达宇宙尽头的主人公,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尽头回望。
他说,他看到了整个宇宙的轮廓。
当然,这并非真正的宇宙全貌,而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图景。
来时经历了什么,回首便能看到什么,过往的足迹,回头清晰可见。
追寻“喝茶的尽头”,又何尝不是如此。
刚开始学茶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从容娴熟,这是寻找尽头的必经之路。
喝茶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最深切的渴望,若能得到满足,那满足之处,或许就是尽头所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