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分享城市新鮮事#快速導讀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超流量子氣體中,熱量可以以波動的方式傳播,這種現象被稱為「二次聲」。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熱能運動觀念,揭示熱能並非簡單擴散,而是通過材料的脈動傳播,類似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
05月27日
1786
科學
文/編輯:麒閣史觀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5月26日,一條名為「知名教授炮轟廣東人燙碗習慣」的消息衝上熱搜,吃飯前用熱水燙碗是很多人廣東人的習慣,按理說這種習慣無可厚非。
05月27日
1442
科學
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5月26日,以 「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的2025年張家口市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暨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在市文化廣場舉行。 活動由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市科協主辦,橋西區教體科局、橋西區科協、市科技創新教育
05月27日
1197
科學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5月27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海油獲悉,墾利10-2油田群開發項目(一期)中心處理平台在山東青島國際化高端裝備製造基地離港起運,標誌著平台陸地工程全部完工,進入海上作業....
05月27日
1911
科學
但令誰都沒想到的是這竟然是韓頲在人世間說的最後一句話,2023年10月7日晚,被稱為「亞洲第一潛」的韓頲下水之後失聯,令全世界都感到震驚,那又是什麼導致打破亞洲記錄的韓頲在九頓天窗失蹤的呢?
05月28日
1308
科學
「媽呀,鱷魚?」近日,一名網民在市區九山湖拍攝的視頻引發市民關注。視頻中的生物疑似一條鱷魚。視頻中的生物如果真的是鱷魚,會給周邊市民及生態系統帶來怎樣的影響?它是如何出現在九山湖的?記者就此分別採訪周邊市民、游泳愛好者、相關部門、動物專家等
05月27日
1249
科學
2025年,其實是觀賞火星的好時辰。1月12日,地球迎來了久違的「火星沖日」(即火星、地球和太陽三者依次排成近似一條直線的現象),這是2022年以來這顆紅色星球離地球最近、也是亮度最大的時候,星等高達-1.3等,在此前後一個月都是火星的「最佳觀賞期限」,目前,火星的星等仍有1.2等。再見如此耀眼的火星,要等到2027年了...
05月27日
6524
科學
多吃糙米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然而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糙米中有可能含有較多的有毒物質砷,尤其是無機砷的含量較高。原因在於,大米的外殼,包括米糠會吸附較多的無機砷。糙米保留了稻穀的胚芽和麩皮,也留住了許多營養物質,如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和葉酸等。視覺中國|圖砷(Arsenic)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種化學...
05月27日
9219
科學
碳排放政策轉向:是文明倒退,還是技術革命的另類推手?當北半球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北極圈內格陵蘭島單日融冰量突破60億噸時,一項可能影響人類文明走向的政策變動正在醞釀。美國的特朗普提出了"取消所有碳排放限制"主張,在科學界引發強烈
05月28日
1320
科學
在寫這篇報道前,我先去翻看了《冰點周刊》副主編從玉華在《非虛構:時代記錄者與敘事精神》中寫下的一篇手記:此前讀書時,從老師對如何寫一頭「熊」的講述讓我一直念念不忘——她既不了解熊的領域,甚至對動物也無甚興趣,不懷期待地去了成都,出發前連同編輯在內的預期都是「因為缺稿,你就去吧,也就是個二流稿子了,沒...
05月27日
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