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還處於中低端:如果生態、標準、專利、技術、產品這幾個從高到低維度看,中國產品在全球還處於比較中低端的食物鏈地位。
1、生態平台屬於最高類別的食物鏈位置,生態平台方面有三類,一種是操作系統這類技術生態,包括Windows、安裝、iOS等。這類生態在其生成後有巨大的長期影響力,要跳出非常難。因為其技術影響力,連美國前總統懂王用的APP都能被谷歌和蘋果封殺後都基本上無法動彈。這類國內目前只有華為鴻蒙系統在開始衝擊。
第二類是市場平台生態,比如亞馬遜和沃爾瑪,雖然亞馬遜沃爾瑪可能一半消失的是中國製造的產品,但是中國廠家就是離不開亞馬遜,無法自己搞個新平台,因為背後有物流和用戶習慣,還有店家建成的困難與流量成本。目前國內的阿里等還主要是國內,沒有在海外打開局面。
第三類是媒體平台生態,類似Facebook、推特、YouTube、whatsapp等。中國除了tiktok好一點,wechat海外還是不成氣候,其他基本上沒有走出去成功多少。平台生態非常難以挑戰,這是最高的食物鏈位置,建成後往往一本萬利,毛利率極高。
2、標準是控制市場的利器。舉個例子,以前中國的鐵路輸出非洲,作為歐洲前殖民地、非洲人喜歡按歐標。如果中國按歐標就需要去歐洲標準單位花錢認證,改產品規格,甚至有的規格不合理或者低。而且用了歐標通常還需要請歐洲監理公司。中國企業費力不討好,且質量還不一定好;因為中國地理覆蓋寒溫帶到熱帶,從沙漠到熱帶雨林氣候都有,標準其實比歐洲更合理。後來多條非洲中國建設鐵路改為中國標準,雙方都省錢省力,不用被歐洲剪羊毛。
中國是輪船建設大國,現在很多輪船都還要到歐洲認證,其實歐洲已經沒有多少船廠了。同樣的,歐美掌握了適航證的事實國際標準,C919雖有中國認定,但是歐美要不認定就難以推廣全球。
華為曾經在美國絞殺下被很多標準組織排斥,後來WiFi和藍牙組織發現要是排斥華為,那標準都不完善了,因為很多標準是華為提出的。美國在5G上也不得不簽發文件允許美國公司和華為可以交流5G技術標準,否則他們就會被5G標準邊緣化,因為華為才是5G標準的主力。這就是掌握標準的好處。
3、專利是比較好的市場壁壘,但是比標準還是要低一些。比如華為摺疊機鷹翼鉸鏈是業界最先進最好的,也有專利。結果一些友商通過拆機後,研究華為技術和專利,然後鑽空子繞過,但是實物一看其實大家都明白就是華為的技術。這說明專利的力量不如標準,基本標準是繞不過的。當然有的專利看起來很簡單,卻有巨大威力,比如蘋果的多點觸控專利就讓他們交換了很多手機廠家專利。
中國在專利是非常成功了,多個公司已經殺人全球五十強,比如華為,BAT等。
4、技術有的基本東西都知道,你就做不出來。比如都用一樣的半導體設備,台積電的晶元功耗就是比三星好,這方面台積電技術訣竅就比三星強。當然這東西又難以形成專利或者很難打官司,所以員工一跳槽就可以帶去的。
5、最後是產品,很多組裝機,用了大量其他人器件和技術,所以得給人大量專利費和器件費用,賺點辛苦錢。目前很多中國公司是這個層次。比如我最煩的是,有的外國品牌的皮鞋舒服且耐磨,為什麼中國這個鞋業大國,企業就是做不出這種鞋呢?這應該沒有太多技術,估計還是產品設計等不用心。
總體上中國企業在生態和標準相對弱,主要還是在專利、技術和產品層面的成功,還需要加油。需要十到二十年才能跑到更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