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2025年06月10日02:42:06 科學 1141

在新疆的浩瀚沙漠中,陽光如同熊熊烈焰般肆虐,

中石化的一項「重磅」投資引起了不小的波動,

他們投了近30億人民幣,開始了一項光伏制氫的實驗性項目。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這個項目聽起來似乎有些瘋狂,甚至讓許多人質疑,

為什麼要在新疆廣袤的沙漠中建這麼一個看似複雜的能源項目?

先發電,再制氫,再用氫氣發電?這到底是聰明的布局,還是明擺著的「多此一舉」?

難道不能直接用光伏電池發電,直接將電能送入電網,直接為工業和家庭供電嗎?

為什麼要經過這麼多環節,浪費那麼多時間和資源?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一切從光照開始」

要知道,光伏發電作為全球最熱門的綠色能源之一,早已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主流解決方案之一。

那麼,為何又要引入氫氣這一中間環節?從經濟性、技術性到環保性,種種疑問接踵而至。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在電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還要用光伏電解水來生產氫氣,再利用氫氣發電?

隨著深入了解項目背後的原因,你可能會豁然開朗,甚至會對這一看似「多此一舉」的做法產生由衷的敬佩。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新疆,這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似乎是全球最適合光伏發電的區域,

幾乎沒有任何地方能夠像這裡一樣,全年都有超過80%的時間沐浴在陽光下,

對於光伏發電來說,幾乎完美的環境。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在新疆的沙漠中,太陽從清晨到傍晚一直沒有離開過天際,毫不留情地將它的光照傾瀉到大地上,

這裡每年日照超過3000小時,是其他地方的兩倍還多,

甚至在冬季,地面溫度可以保持相對較高,為太陽能電池板提供了理想的發電條件,

在這樣的環境下,光伏發電的潛力幾乎沒有上限,光伏板不斷吸收陽光,轉化為電能。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但問題隨之而來:這些電能如何儲存?如何在電力需求高峰時依然能夠穩定供應?

光伏發電的最大難題就是儲能,雖然有許多種方式儲存電能——比如抽水蓄能、電池儲能等,但這些方法都存在巨大的成本問題。

而且,電池儲能在一些地區的環境條件下也難以長時間保持高效性。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於是,一個看似矛盾的解決方案被提出了——將光伏發電的多餘電能,

通過電解水的方式轉化為氫氣,再在需要時通過燃燒氫氣來產生電力。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複雜不等於浪費」

你可能會問:「電力用完了,我直接用電不就行了嗎?為什麼要折騰這麼多中間環節,搞得像一場複雜的化學實驗?」

你可能認為,電解水、氫氣存儲和發電這些步驟,聽起來簡直是浪費時間和資源。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事實並非如此,在能源系統中,「儲存」才是最關鍵的環節,

大家都知道,電能是難以存儲的,即便是你通過先進的儲能設備將多餘電能存儲起來,

所需的設備成本極其高昂,且在長期使用後效率也會下降。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因此,將電能轉化為氫氣儲存,是目前最具潛力的解決方案之一。

當電網處於負荷較輕時,將光伏發電的多餘電能轉化為氫氣,儲存起來,等到用電高峰時,便能通過氫氣發電來平衡電力供需。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雖然這個過程聽起來有些「曲折」,它的優勢卻不言而喻——它有效解決了電力儲存難的問題,

而且,氫氣本身作為一種能源載體,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

它不僅能在常溫常壓下儲存較長時間,而且在轉化為電能時,幾乎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物。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其質量熱值高,能夠提供足夠的動力——不僅可以用於發電,甚至在未來還可以驅動氫能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

因此,雖然光伏發電通過氫氣的轉化環節會損失一些能量,

但與直接浪費電能相比,這是一種更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從水電站到光伏氫氣」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一個可能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水電站的「抽水蓄能」系統。

豐寧水電站就是一個經典案例,在這座水電站中,多餘的電力並沒有直接送入電網,

而是通過將水從下游抽到上游的方式儲存起來,等到用電需求高峰時,再通過水流發電,輸出電力。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這種儲能方式雖然在電力轉化過程中會有能量損失,但它依然是非常有效的,

這種思路,正是中石化光伏制氫項目背後的核心理念,

當然,抽水蓄能也存在其局限性——它依賴於水資源,且不適用於所有地區。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光伏制氫作為一種化學儲能方式,卻能突破這些限制。

不需要依賴水源,也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氫氣儲存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成本也在不斷降低。

「綠色未來」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有些人可能會對氫氣的安全性產生疑慮,

畢竟,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氣體,如何保證其安全使用呢?

其實,現代技術已經完全可以應對這些問題。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通過高壓儲氫和液氫技術,氫氣的儲存和運輸已經變得更加安全可靠。

而且,氫氣作為清潔能源的前景非常廣闊。

它的熱值高,燃燒後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完全符合全球綠色低碳的能源發展趨勢。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尤其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氫能無疑是未來能源的一個重要方向。

通過光伏制氫的方式,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升,不僅可以解決電力儲存的問題,

也為全球推動綠色低碳能源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解決方案。

「從懷疑到認可」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回顧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最初的懷疑和質疑逐漸轉變為理解和支持,

光伏制氫,不再是一個複雜而低效的「多此一舉」,

而是一個具有遠見的、充滿智慧的能源解決方案。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這項技術的成功,將為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提供借鑒,

尤其是在新能源技術的不斷突破與降成本的背景下,氫能的應用前景更加廣闊,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場能源革命的開端,雖然它起初充滿爭議,

但正如許多創新技術一樣,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發現其真正的價值,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未來,當更多的光伏發電與氫氣儲能技術相結合,

我們將迎來一個全新的能源時代,而這一切的開端,就在新疆的沙漠之中。

文編輯:X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推進礦業資源綠色開發 2025-05-24 05:44·金台資訊

30億項目是多此一舉?先用光伏發電,再用電制氫氣,氫氣再來發電 - 天天要聞

新質生產力一線觀察|中國石化:加快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 2024-05-18 10:34·新華社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