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原創 謝建華 思享者新論 2025年05月16日 22:52 北京
好友張鐵道博士發給我幾張他去「和政問月」參觀的照片,頓時令我感動不已,不禁讓我瞬時想起那個2022年初春的夜晚,電話里,郭鶴立的聲音帶著西北漢子的爽朗與急切:「咱們得給臨夏的娃娃們建座摘星星的樓;建在和政縣合適。」我說:「那就叫「和政問月」吧!」你堅定的說:「咱們要讓娃娃們知道,抬頭看見的月亮,不只是個傳說。」那一刻,我們誓言要讓航天夢照進每一寸土地。於是那個春夜,我們隔著電話線描繪藍圖,以嫦娥三號任務月球車為形,以宇宙星河為魂,在這片曾被貧困烙印的土地上,築起一座連接現實與夢想的橋樑。那時的我未曾想到,這句跨越山海的約定,會成為您用生命托舉的星辰夢想,更未曾想到,您筆下的「和政問月」四個字,竟成了永別前送給臨夏人民最珍貴的禮物。
曾有人說:「在窮地方搞航天,太奢侈。」您卻拍著桌子反駁:「正因為窮,才更要讓孩子們知道,山外有個更遼闊的宇宙!」當「和政問月」的設計圖敲定的那一刻,您像孩子般興奮地告訴我說,等建成了,我要帶著第一個來參觀的娃,親手摸一摸月球模型。」
如今,這座形似嫦娥三號任務月球車的航天殿堂終於落成。14000平方米的星際空間里,六大沉浸式體驗區如六扇時空之門,在「破解宇宙密碼」區,孩子們用小手撥動星系沙盤,看星雲在指尖流轉;「聆聽月想私語」的耳機里,聆聽隕石撞擊月球的迴響,最動人的是「繪製探月藍圖」區,孩子們用小手畫出太空農場,畫里的拖拉機長著火箭翅膀,每個孩子們的眼中泛著激動的淚光。他們或許從未想過,在這片曾被視為「貧瘠」的土地上,竟能長出通向宇宙的階梯。而這一切,都源於您當年那句「值得」!您用透支的生命作賭注,賭一個「科技火種照亮貧困角落」的未來。
可惜,您終究沒能等到開園的那天。當「和政問月」揭幕時,春風裡還留著您的體溫,您的名字與「和政問月」,也早已經刻在了每個孩子的心中,這片土地正在改變。曾經的放羊娃,如今能準確說出火星探測車的名字;輟學的女孩在航天科普課上重拾課本,說想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東鄉族姑娘。而「和政問月」的每一束燈光、每一段講解,都在傳遞著您未竟的心愿:貧困可以限制腳步,但不能束縛仰望星空的權利。您種下的夢,正在發芽!您請放心,我會永遠記得那個春夜的約定——當人間的「嫦娥」落子西北,天上的星辰,必是您欣慰的目光。有些生命註定要成為星辰,他們燃燒自己,只為讓更多人相信:夢想從不因土地貧瘠而枯萎,只要有光,就能照亮宇宙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