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緯讀《製造三文魚》 | 毒素纏身的水生雞

2025年05月03日14:30:16 科學 6272

洪緯讀《製造三文魚》 | 毒素纏身的水生雞 - 天天要聞

《製造三文魚:海洋生態危機與經濟不平等》,[挪]西蒙·塞特爾 、[挪]謝蒂爾·厄斯特利著,梁友平、李菁菁譯,中國工人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420頁,88.00元

三文魚因鮮嫩的紅色肉質和富含優質的omega-3脂肪酸,備受食客喜愛,被譽為高顏值的健康食材。不過,我不確信的是,讀完《製造三文魚》之後,還有多少讀者能毫無顧慮地將它送入口中?又有多少人依然堅信某些《孕婦手冊》所宣稱的「三文魚是補充魚肉蛋白的理想來源」?

全球每年消耗大概兩百五十萬噸三文魚,其中約百分之七十來自養殖場,主要產地集中在挪威和智利。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挪威率先開啟三文魚養殖模式以來,這一產業已經歷經了半個世紀,成為挪威的重要經濟支柱,並吸引了智利、蘇格蘭、加拿大和丹麥等多個國家相繼加入。

與此同時,養殖三文魚與當地生態以及野生種群之間衝突也隨之而來,相關研究和著作不斷湧現。不過,目前我能讀到由挪威語翻譯過來的中文作品僅有兩本。《製造三文魚》是第二本。第一本是《成為三文魚》,閱讀那本書時,我心境尚且平和。寫書評時,我還能安坐書房,靜賞大西洋鯡魚躍出海面,海鷗振翅追逐魚群的詩意場景。

然而,《製造三文魚》帶給我的卻是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震驚和憤怒貫穿始終。它突破了人們對三文魚養殖業破壞生態的既有印象,讓我看見政治與資本如何干預科研的獨立性,看見三文魚的痛苦,也看見毒素如何悄無聲息地蠶食人類的身軀。

我幾乎按捺不住,想立刻宣告全世界:請停止購買挪威養殖的三文魚!

一、環境有毒

一天,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向美國科學家大衛·卡朋特(david o. carpenter)發出了一封郵件,邀請他領導一項研究,探討大西洋養殖三文魚與太平洋野生三文魚的環境是否受到毒素污染。卡朋特欣然接受,並聯合與基金會資助的其他五位科學家,從全球範圍內收集了七百條養殖和野生的三文魚。

為了確定魚肉的安全食用量,研究團隊對三文魚進行了十四種污染物的測試,其中包括多氯聯苯(pcbs),二噁英、毒殺芬和狄氏劑等,這些物質均與癌症風險相關。結果顯示,歐洲養殖三文魚的毒素含量最高,北美其次,而智利的三文魚毒素含量最低。該研究成果於2004年1月9日發表在《科學》這一權威學術雜誌上。

這一發現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卡朋特建議育齡前女性盡量避免食用養殖三文魚。原因在於,這些有毒化合物會在體內脂肪中長期積累,可殘留數十年,並在懷孕期間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通過母乳進入嬰兒體內。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的計算模式,如果每月食用三文魚超過一次,便可能顯著增加致癌風險。

這讓挪威政府深感不安。畢竟,三文魚養殖業不僅是挪威的重要經濟支柱,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更是該國飲食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得知論文的第一作者羅納爾德·海特斯(ronald a. hites)將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介紹研究發現時,挪威國家食品監管局迅速派遣了一位年輕研究員參會,試圖獲取海斯特的更多信息,以弄清楚這項研究的真實意圖,是科學探究,還是某種針對挪威漁業的陰謀,抑或是支持反對水產養殖的激進勢力。

這位研究人員是一位美國人,名叫克勞德特·貝林恩(claudette bethune,貝林恩的翻譯來自中文版,也許翻譯為貝休恩更合適)。不過,貝林恩很快意識到,海斯特是該領域內的權威,他們在二噁英檢測方面的方法與設備都極為先進,研究數據經得起檢驗。

隨著調查的深入,她逐漸察覺到自己所在的研究所並非完全不獨立,她的上級直接與負責魚產品市場營銷的海產品理事會相連。此外,研究所同事們所接觸的研究材料,幾乎都來自健康的魚,而非隨機採樣的樣本。這一發現讓她開始質疑研究所的公正性以及他們對養殖三文魚安全性的結論。

二、飼料有毒

卡朋特團隊的研究發現,三文魚體內的毒素主要來源於投喂的魚油和飼料。然而,貝林恩的研究則側重於魚本身,她專註於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通過模型計算特定物質在體內的吸收量和排出量。

2005年12月30日,挪威國家食品監管局收到了一封來自俄聯邦獸醫和植物衛生監督局的信函,通報在挪威的養殖三文魚中檢測出鉛和鎘含量超標,並決定暫停進口。這些重金屬與飼料中使用的硫酸鋅有關。在2004年10月21日,挪威的奧斯陸港口曾卸下了二十大袋送往三文魚飼料廠的硫酸鋅。相關文件顯示當中的鎘含量為0.0005%,但實際檢測結果卻高達7%-8%。重金屬污染曝光後,挪威政府緊急叫停了大型牲畜和禽類的肝臟和腎臟銷售。

然而,挪威方面的專家們堅持認為,鎘主要存在於三文魚的肝臟和腎臟,而不太可能在魚肉中形成大規模殘留。但是,俄羅斯方面的報告明確指出,在魚肉中同樣檢測到了超標的鎘含量。此外,貝林恩和同事們的獨立檢測結果也與俄方一致。儘管這一發現令貝林恩深感憂慮,因為她深知三文魚不僅是挪威的經濟支柱,更是挪威國家形象的一部分,但是,貝林恩在向上級彙報的同時,也選擇了聯繫媒體,公開這一信息。

就在貝林恩名字登上報紙的同一天,研究所領導就在新聞發布會公開宣布,她早已經請病假,且其言論不能代表研究所的科學觀點。隨後,挪威政府以「違反僱員對僱主的忠誠義務」為由對她提起訴訟。貝林恩被禁止進入實驗室,失去了工作。2005年6月,貝林恩永遠地離開了挪威。後來,硫酸鋅的進口公司受到了經濟犯罪偵查局的調查,並被處以五十萬挪威克朗的罰款。

三文魚飼料不僅含有重金屬,還被添加了人工合成色素。三文魚的紅色主要來源於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共有六百多種,其中蝦青素和角黃素是決定魚肉顏色的關鍵成分,尤其以蝦青素為主,佔比高達百分之九十。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羅氏製藥公司成功地合成了蝦青素,並在2000年制定了「羅氏養殖三文魚的顏色測試標準」,用於規範養殖三文魚的色澤。角黃素則被以小劑量添加,用於調整三文魚的顏色。然而,研究顯示,高劑量攝入角黃素可能導致色素在視網膜沉積,進而影響視力。

另外,讀者們可能對防腐劑不陌生。為了延長食品的保質期,許多工業化食品中都會加入防腐劑。同樣,為了防止飼料中的維生素和omega-3脂肪酸等營養物質氧化變質,三文魚飼料中添加了乙氧基喹啉。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研究人員就觀察到乙氧基喹啉在三文魚體內能夠轉化為其他有毒物質。2015年,一位挪威女性研究人員,在育有第三個孩子的情況下,每周多次食用三文魚。當她了解到相關研究後,立刻檢測了自己的母乳,結果發現其中含有乙氧基喹啉。這讓她震驚不已,隨即決定停止食用三文魚。她進一步研究發現,三文魚體內竟含有多達十四種乙氧基喹啉的衍生物。這個結果使她對一直以來深信不疑的食物安全性產生了嚴重質疑。

德國研究人員也發現,挪威三文魚體內的乙氧基喹啉殘留量已經超過了安全上限。這種有毒物質可能導致染色體斷裂,導致嚴重的健康風險。讀到這裡,不知道您是否也和我一樣,已經有了衝動,想要立刻去超市確認三文魚的產地。直到2022年8月5日,歐盟委員會才正式通過了相關法規,全面禁止乙氧基喹啉在所有動物養殖和食品類別中的使用。然而,它在三文魚養殖場已經存在了四十多年。

三、藥劑有毒

三文魚不僅飽受二噁英和鎘的侵害,還遭受乙氧基喹啉的滲透。如果它們能感知痛苦,或許其所經歷的折磨遠遠超過人類的想像。

在密集養殖的三文魚網箱中,海虱寄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十八世紀,一位傳教士便注意到三文魚體表寄生著海虱。1940年,加拿大moser river曾經暴發了嚴重的海虱感染。隨著密集漁業養殖的興起,網箱成了海虱滋生的溫床。最初,人們對海虱知之甚少,束手無策,只能將三文魚浸泡在福爾馬林中,甚至有人迷信偏方,撒下大批洋蔥和大蒜,導致惡臭四溢。

後來,一位研究各種殺蟲劑的專家決定用對付家畜寄生蟲的敵百蟲來殺滅海虱。然而,高劑量的敵百蟲不僅導致部分三文魚失明,還對人體造成毒害。特別是敵百蟲在海水中會發生化學反應,在高溫環境下毒性增強數倍,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隨後,人們嘗試使用殺蟲劑「敵敵畏」,但效果逐漸減弱。研究人員不斷更換藥劑,均以失敗告終。更令人擔憂的是,那些用來阻斷幾丁質合成的藥物,也對貝殼類動物產生了影響。

四十年的抗爭造就了更加強大的海虱。它們對化學藥劑的耐受性越來越強,並通過基因突變加快繁殖,提前產卵並大幅增加產卵量。為了應對海虱,挪威在六年內投入了三億四千四百萬挪威克朗,資助了一百零二個海虱研究項目,但收效甚微。由於化學藥劑逐漸失效,養殖業開始尋求替代方案,包括機械沖刷、淡水浸泡、用清潔魚控制海虱,甚至使用令三文魚極度痛苦的高溫熱水療法。他們在一邊划船一邊造船。

然而,海虱並不是養殖三文魚面臨的唯一威脅,細菌和病毒感染同樣對產量構成重大影響。其中,一種新型的魚正呼腸孤病毒(prv)會引發三文魚肝炎和貧血症,對養殖業造成毀滅性打擊。2021年,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下屬研究站工作的一個團隊對該病毒進行了溯源研究,發現它可能源自挪威的養殖場,並通過魚卵傳播至加拿大的養殖網箱。悲哀的是,這個團隊的領銜人也曾經遭受加拿大政府的禁言,甚至在參加普通的小型學術會議時,都受到政府的監督。不過,在加拿大政府換屆之後,情況得以好轉。

回顧這些事件,不難看出,挪威政府的關注點似乎更多傾向於產業利益,而非食品安全或者動物福利。例如,早在飼料被發現鎘超標的五年前,挪威國家營養和海產品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就主張略微提高鎘含量的限值。2005年,鎘污染事故頻發之際,挪威政府推動歐盟修訂法規,將飼料中鎘的最高限量從0.5 mg/kg提高至1.0 mg/kg。

此外,為了防止逃逸的養殖三文魚與野生三文魚之間交配,產生後代。有人動起了給三文魚節育的念頭。這種節育方式並非通過注射或者噴洒藥物,而是通過人工干預,使三文魚的染色體由正常的二倍體變成三倍體,從而失去生育能力。這項技術早在養殖業興起之初便被提出,但因倫理爭議而被擱置。幾十年後,創造三倍體魚的想法再度復燃,然而,現實並不如預期。三倍體三文魚大規模死亡,商業化進程嚴重受阻。

儘管如此,2014年4月,挪威漁業局仍然批准了三倍體三文魚的商業化養殖,授予挪威皇家三文魚公司(norway royal salmon)九個「綠色許可證」,維爾高養殖場兩個許可證。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比過英文版和一些其他資料之後,我發現部分中文譯文存在錯誤。譯者誤將「挪威皇家三文魚公司」翻譯為「挪威皇家三文魚協會」,並且錯誤地認為是nrs頒發了九個許可證。根據最新資料,截至2021年4月,nrs已經獲得了十八個許可證。但是,由於三倍體三文魚更易感染細菌和病毒,養殖難度頗高,最終挪威在2023年暫停了三倍體三文魚的養殖。

飼料有毒,藥劑有毒,科學研究的獨立性屢遭挑戰,質疑食品安全性的科學家被迫噤聲。或許,部分事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大自然的演化從未停歇。海虱變得愈發頑強,致病微生物也在持續演化,愈加難以對抗。那麼,人類呢?在追逐金錢和安逸的同時,是否註定要學會與「毒」共存,甚至被迫錘鍊出百毒不侵的生存能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布,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 天天要聞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布,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5月24日,奉賢新城在水一方科幻館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科普盛宴——「未來學院·科幻奇旅」十萬個為什麼探索實踐活動。活動以「科幻+科普」為核心,通過沉浸式漫行、互動打卡、科技體驗等形式,帶領100名青少年在1公里的環線旅程中,感受科學魅力,點燃探索熱情。活動中,在水一方科幻館與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發布...
徐匯區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節喊你來打卡 - 天天要聞

徐匯區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節喊你來打卡

伴隨著稀宇科技和階躍星辰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開場視頻,2025年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暨徐匯區科技節啟動儀式昨天在漕河涇會議中心舉行。2024年徐匯區新增1家市級科普基地(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館)和2家區級科普基地(復旦大學「病原生物科學館」、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輕·博物館」)。三家科...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放日來了!現場變身「科普狂歡現場」 - 天天要聞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放日來了!現場變身「科普狂歡現場」

5月24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2025公眾開放日來了,也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新園區開放的第三年,超過1500位公眾深度參與這場科普嘉年華,創新歷史新高。科學家現場作報告本次活動設置2場科普報告,2大科技展館,3大科技主題展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 天天要聞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2025年5月24日,以「青苔智上,萬物生長」為主題的2025青苔國際設計節在蘇州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盛大啟幕。300多位行業領袖、設計大師與跨界先鋒齊聚於此,共同見證全國首個「青苔智能設計垂類集合大模型」發布;多家產業進行產業合作簽約協議,中工設計科學實驗室正式亮相。這座佔地535畝的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正憑藉過去...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 天天要聞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YY/T 0681.18-2020 規定的是用真空衰減法無損檢驗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泄漏的試驗方法,相關測試儀的信息如下:測試原理將測試儀主機連接到用於容納被測包裝的測試腔內,對測試腔抽真空,使包裝物內外形成壓力差。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介面」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 天天要聞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介面」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人口老齡化加深,老年健康和老年疾病防治成為廣受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為了加強老年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特聘研究員、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統研究室主任江寧加入了研究行列。他的團隊研發的腦機介面設備將對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肌少症、腦膠質瘤等疾病的治療帶來利好。5月24日下午,「科學大講堂·我們的...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 天天要聞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在金屬注射成型(MIM)領域,氣霧化與水霧化工藝製備的 316L 不鏽鋼粉末因製備原理差異,在粉末特性、工藝適配及終端產品性能上呈現顯著區別。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從材料特性到生產應用的技術優勢可系統性解析如下: 一、粉末物理特性的工程化差異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 天天要聞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安全規則不是寫在牆上的標語,而是用血淚換來的生存指南。」在保信安全體感實訓基地的觸電體驗區,記者手握模擬設備,一股刺痛感瞬間從指尖竄至全身——這是10毫安的安全電流,僅為日常觸電事故的百分之一,卻足以讓人終身難忘。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座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興產業園區的沉浸式安全體感實訓基地,親身體...
超3000株!雲南寧洱發現大規模珍稀植物桫欏群落 - 天天要聞

超3000株!雲南寧洱發現大規模珍稀植物桫欏群落

近日,一名科普博主在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意外發現了珍稀植物桫欏群落。經當地林草部門初步調查,該桫欏群落分布面積達200餘畝,現存植株數量超過3000株。 桫欏,又稱樹蕨,是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