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2025年03月10日20:22:06 科學 1595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文|饅頭

編輯|江娛遲

前言

近期《人民日報》用「世界首次」報道了一篇文章,本以為是誇大其詞的讚譽,卻沒想到報道內容著實讓人振奮不已。

文章內容是關於太陽能技術的,這項技術在我國已經應用多年,而華東理工大學在近期再次攻下了一個世界難題,又創造了一個太陽能電池的奇蹟。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研究人員

我們太陽能電池已經使用非常熟練,華東理工大學又創造了什麼奇蹟?這項技術在未來又有什麼用?

中國再次「遙遙領先」

在如今的新能源領域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一直被譽為「未來之光」,

因這種電池的成本低、效率高、製造工藝簡單而備受矚目,但這種材料壽命短極短,是其最致命的缺點。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尤其在強光和高溫環境下,鈣鈦礦電池的性能會迅速衰減,這成為其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應用的瓶頸。

而在最近,我國的華東理工大學在這一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

華東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導致鈣鈦礦電池壽命短的「光機械誘導分解效應」這一關鍵機制。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半透明太陽能電池

他們還通過創新的石墨烯聚合物保護層技術,將電池在強光高溫下的有效壽命提升至3670小時,也就是153天左右,效率保持97%以上。

這一成果被《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稱為「世界首次」,標誌著鈣鈦礦電池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的關鍵瓶頸被突破。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鈣鈦礦是一種晶體結構材料,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但其穩定性一直是個難題。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相關報道

傳統研究認為,鈣鈦礦電池性能衰減的主要原因是化學缺陷,比如材料表面的氧化或離子遷移。

但華東理工大學團隊的研究發現,鈣鈦礦電池的「短命」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嚴重的物理損傷。

在強光的照耀下,鈣鈦礦材料會表現出顯著的光致伸縮效應,也就是會發生膨脹,膨脹率超過1%。

這種膨脹雖然看似微小,但在反覆的光照和溫度變化中,鈣鈦礦晶格會不斷伸縮,導致內部應力積累。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就像反覆摺疊一張紙,最終紙會破裂一樣,鈣鈦礦材料也會因為這種「光機械作用」而逐漸分解。

這種機制就是「光機械誘導分解效應」,也是導致鈣鈦礦電池性能退化的隱藏殺手。

為了揭示這一機制,研究團隊進行了大量實驗和計算模擬。

他們發現,鈣鈦礦晶界處的應力積累會導致缺陷擴散,最終引發材料破裂。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鈣鈦礦晶

這一發現為鈣鈦礦電池的壽命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

石墨烯「防彈衣」

基於對鈣鈦礦材料「光機械作用」的理解,華東理工大學團隊設計了墨烯-聚合物雙層界面結構的保護層技術。

這種保護層厚度僅頭髮絲的萬分之一,卻能將鈣鈦礦晶格的變形率從0.31%降至0.08%,從而大幅延長電池壽命。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太陽能板

這種保護層使用的材料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二維材料,具有超高的機械強度和導電性。

在保護層中,石墨烯起到了「骨架」的作用,其模量是鈣鈦礦材料的50-100倍,能夠有效支撐鈣鈦礦晶格,防止其過度膨脹。

而聚合物層則提供了韌性和電荷傳輸的通道,進一步增強了材料的穩定性。

為了驗證這一技術的效果,研究團隊進行了嚴格的實驗。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聚合物保護層

在模擬85℃高溫、連續光照的極端環境下,採用石墨烯-聚合物保護層的鈣鈦礦電池壽命達到了3670小時,效率保持在97%以上。

這一結果遠超此前同類實驗的水平,為鈣鈦礦電池的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突破不僅具有科學意義,更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與傳統的晶硅電池相比,鈣鈦礦電池具有顯著的成本和效率優勢。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鈣鈦礦電池

鈣鈦礦電池的生產成本僅為晶硅電池的三分之一,這是因為鈣鈦礦材料可以通過溶液法製造,工藝簡單且能耗低。

而且鈣鈦礦電池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現在實驗室中的鈣鈦礦電池效率最高已達到33.9%,遠高於晶硅電池29.4%的理論極限。

鈣鈦礦材料具有柔性化特性,可以製成柔性薄膜,應用於更多創新場景,比如發電玻璃、可摺疊充電毯、手機太陽膜等。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鈣鈦礦材料

山東、江蘇等地已建成百兆瓦級產線,協鑫光電更是建成了全球首條100MW量產線。

可以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就是一種未來科技,而我國已經已經率先邁進未來。

未來的能源格局

我國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突破,不僅是一次技術上的勝利,更展現我國精益求精的科研範式力量。

與歐美國家主導的晶硅電池技術路線不同,中國科學家從底層機制出發,通過材料-結構-工藝的協同創新,實現了「換道超車」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晶硅電池

在產業化過程中,我國還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生態鏈建設模式。

以山東為例,當地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協同」打造了鈣鈦礦產業帶。

金晶科技等企業突破了TCO玻璃等「卡脖子」技術,為鈣鈦礦電池的量產提供了關鍵材料支持。

此外電子科技大學等研究團隊在倒置結構、添加劑優化等方向同步推進,實現了模塊1000小時穩定性的突破。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太陽能電池研發

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技術,鈣鈦礦電池也為全球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鈣鈦礦電池的低成本和適應性使其成為推動綠色能源轉型的重要工具。

結語

我國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突破,標誌著這一「未來之光」正逐漸走向現實。

從揭示「光機械誘導分解效應」到開發石墨烯-聚合物保護層技術,我國科學家用顛覆性創新解決了鈣鈦礦電池的壽命難題。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隨著技術轉化和產業化的加速,鈣鈦礦電池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大規模應用,重塑人類利用太陽能的未來圖景。

從實驗室到千家萬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遙遙領先」之路,正在為人類創造一個更加清潔、可持續的未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2025年03月09日 世界首次!我國成功破解難題!刷新科學界認知

中國教育報 2025-03-10 突破!我國高校科研團隊攻克鈣鈦礦電池「短命」難題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中國突破世界難題!太陽能科技出圈,《人民日報》贊「世界首次」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 天天要聞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圖片來源:Unsplash《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撰文|clefable審...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在貴州省林業局組織開展的全省野生蘭科植物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貴州植物新紀錄屬——杜鵑花科假沙晶蘭屬,以及隸屬該屬的兩個貴州新紀錄物種——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它們因獨特的外觀和神秘的生長習性被稱為「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 天天要聞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水、脂肪和蛋白質,三種平平無奇的物質,為何能承載人類的智慧與情感?大腦的功耗相當於一個14瓦燈泡,為何能實現強大的認知能力?人類如何用科技對抗大腦深處血管上的「微型炸彈」?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總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別呈現了《科學之美》的演講和舞蹈。為了呈現更多維度震撼人心的科學之美,總台社教節...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 天天要聞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俄新社10日消息,蘇聯於1972年3月發射的「宇宙-482」自動探測器近日已墜入雅加達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該探測器原計劃飛往金星,由於助推器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隨著時間推移,探測器的高度越來越低,最終墜回大氣層。該裝置直徑約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總台記者 程謨)編輯 毛天宇...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聞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近日,錢江海關關員在對國際進境郵件進行CT機查驗時,發現一個進境郵件圖像異常,疑似存在活體生物。 現場關員開拆查驗後發現,裡面裝有一批活體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堅硬外殼包裹的螳螂卵塊,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個卵。經現場清點,該包裹內共裝有7隻螳螂和73枚卵鞘。 經鑒定,其中7隻活體螳螂均為魔花螳螂,...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 天天要聞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周末貴金屬時間,小夥伴們大家好。這兩天有關在宇宙第一大行買到摻假金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終於等來了工行的澄清公告:當然是不屬實。這是怎麼回事呢?說是有一位客戶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購買了兩款金條。結果在剪開加工首飾的過程中發現疑似雜質。我們通過網上的圖片看到,剪開后里面有些發黑。工行上海嘉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