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一位釣魚男子,在當地一處水域垂釣時,釣獲了一條之前從沒見過的怪魚,這條魚長得竟然像是恐龍和鱷雀鱔的合體,這究竟是一條啥魚呢?
2024年12月24日,廣東網友@大大恆,在網路上展示了自己釣獲的這條魚。
當這條魚上岸的時候,眼前的景象讓釣魚男子目瞪口呆 —— 這條魚身形怪異,體長約30厘米,身體粗壯,頭部寬闊扁平,嘴裡長滿尖銳的牙齒,背部隆起的一排背鰭,像遠古時期的恐龍(劍龍),但好像又似鱷雀鱔,看起來很不一般。
釣友激動之餘,趕忙掏出手機拍下視頻分享到社交媒體,還配文稱:「用蝦肉釣到的,大家快來看看這到底是個啥東西。」
這魚長得像恐龍和鱷雀鱔合體
第一眼看上去,這條魚不是鱷雀鱔嗎?但仔細一看,發現又不是那麼回事,它沒有鱷雀鱔那長長的嘴巴。另外,它身上的花紋、背部高聳的背鰭,鱷雀鱔一樣也沒有。
這條「怪魚」 究竟是何方神聖?
經過眾多釣友的一番 鑒定,這條 「怪魚」 身份終於揭曉 —— 它就是虎斑恐龍魚,學名恩氏多鰭魚,是一種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魚類,堪稱水中的 「活化石」。
它的背鰭由多個獨立的小鰭組成,沿著背部中軸依次排列,如同劍龍背上的利刺,威風凜凜;胸鰭和腹鰭寬大且厚實,如同恐龍的四肢。
虎斑恐龍魚的嘴巴寬大,口裂很深,上下顎布滿尖銳細小的牙齒,與鱷雀鱔那滿是利齒的長嘴頗有幾分相似,都彰顯著它們作為兇猛肉食性魚類的特徵。
這麼一看,這條魚確實像是恐龍和鱷雀鱔的合體。
虎斑恐龍魚究竟是啥來頭
虎斑恐龍魚,它們的家族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那時候恐龍才剛剛嶄露頭角,而虎斑恐龍魚就已經在水中暢遊,歷經無數次的地質變遷、氣候巨變,許多物種都在歷史長河中滅絕消失,它們卻頑強地生存繁衍至今,堪稱魚類中的 「活化石」。
虎斑恐龍魚主要棲息在非洲的熱帶水域,像尼羅河、查德湖、尼日河等流域都是它們的故鄉。它們喜歡潛伏在水底的暗處,憑藉出色的偽裝能力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靜靜等待獵物靠近。
一旦發現獵物,便會如離弦之箭般迅速出擊,利用尖銳的牙齒和強有力的下顎將獵物牢牢咬住,瞬間結束戰鬥。
釣魚佬的 「意外之財」?
這條虎斑恐龍魚的意外現身廣東,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議論。
一位湖南網友在了解到這條魚的前世今生後表示:「虎斑恐龍魚,你這是釣到了『活化石』啊,賺大了!」
還有網友稱:「600大洋到手……」
這可真是釣魚佬獲得的一個意外之財,野釣的驚喜就在於此。
像這種外觀奇特的魚,養起來觀賞跟不錯。據一些寵物魚愛好者透露,這樣大的一條虎斑恐龍魚,起碼要好幾百元。
不過,也有網友調侃:「費這麼大勁釣上來,不如直接下鍋,嘗嘗這『史前美味』,說不定跟酸菜魚一樣酸爽可口。」
像鱷雀鱔一樣,虎斑恐龍魚也是外來物種,如果不想把它養起來,那也不能隨意放生,將它做稱一道酸菜魚,沒準也是美味呢。
此類外來魚種,會是隱患嗎?
雖說此次釣獲虎斑恐龍魚引發眾人好奇,讓大家領略到古老物種的獨特魅力,但從生態保護角度出發,這背後也暗藏隱憂。
虎斑恐龍魚作為外來物種,很少在國內出現。如今它現身廣東自然水域,最大的可能是人為放生或養殖逃逸。不排除部分魚友缺乏對外來物種危害的認知,或因飼養條件變化等原因,一念之差便將其放生野外。這種看似 「放生積德」 的行為,實則可能給本土生態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在非洲老家,虎斑恐龍魚處於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之中,與周圍生物經過漫長歲月形成了微妙的平衡關係。
但進入我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它們可能會對本土水生生物構成威脅,就像鱷雀鱔一樣可怕。
值得慶幸的是,虎斑恐龍魚對生存環境有一定要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自然水溫、水質條件很難滿足其長期生存繁衍需求。比如在北方地區,它們是無法越冬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掉以輕心。作為釣魚人,若有幸調到這類外來 「怪魚」,千萬別盲目放生,正確做法應該是「姜它放茴大孜然」。
當然,養殖起來觀賞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