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只在固定發情期交配,為何人類沒有發情期隨時都可「交配」?

2024年11月22日14:23:03 科學 1755

在廣袤的大自然中,生物的繁衍行為大都有其規律可循。例如,多數動物在特定的季節或時期,即所謂的「發情期」,才進行求偶和交配行為,以保證種群的延續。

動物只在固定發情期交配,為何人類沒有發情期隨時都可「交配」? - 天天要聞

而作為從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的高等生物,人類卻並未保留這一特性。一旦個體性成熟,在生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生育行為。你是否好奇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呢?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論向我們揭示,早在數百萬年前,人類與現今的黑猩猩共享一個共同祖先。然而,歷經漫長的時光,受制於不同的環境和演變壓力,這兩個血脈截然不同:一邊是維持原始習性的黑猩猩,另一側則是脫穎而出、具有高度智慧的人類祖先。

即便如此,無論生物的智力水平如何高超,身體結構多麼複雜,生存和繁衍這兩個基本的生命任務始終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因為所有的生物都固有這兩種本能,地球才呈現出如今這樣生機勃勃的景象。

動物只在固定發情期交配,為何人類沒有發情期隨時都可「交配」? - 天天要聞

對於所有物種而言,要想延續生命之火,繁殖是必由之路,而對於動物來說,繁殖行為往往受到一個關鍵條件的限制:發情期。

在自然界中,不同動物的發情時間和持續長短與其物種特性、體型大小以及所處環境息息相關。科學上,我們將動物在性激素分泌達到高峰、出現求偶行為以及生殖系統為交配做好準備的這段時間稱之為發情期。

人們有時會在特定時段感受到強烈的性慾望,這可能被戲稱為「發情期到來」。然而,這種情況多半只是玩笑話。

實際上,相比於其他動物,人類並沒有固定的發情期。可以認為,自青春期起,人類便一直處於一種「發情」狀態,能夠隨時進行生育活動。與動物的差別在於,人類擁有抑制發情本能的能力,從而避免了某些本能行為的發生。

動物只在固定發情期交配,為何人類沒有發情期隨時都可「交配」? - 天天要聞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雌性的發情期通常都比雄性更為顯著。因此,提到發情期,通常更多是指雌性動物在一定的季節(通常是春秋兩季)所表現出的生殖周期。在這個周期中,雌性動物的身體和生理會發生如排卵、等待受精和懷孕等一系列變化;在外部環境中,則表現為吸引雄性的行為。

對於雌性動物而言,發情期到來時,其卵巢中的卵泡會成熟並釋放出卵子,進入腹腔。同時,雌性激素的分泌會引發體內器官的生理變化,併產生能吸引雄性的特殊氣味。

然而,對於人類女性來說,這種氣味通常難以察覺。

動物只在固定發情期交配,為何人類沒有發情期隨時都可「交配」? - 天天要聞

許多女性可能經歷過每隔一段時間的情緒波動、身體抵抗力下降和分泌物變化,這正是人類女性的排卵期。由於這一話題涉及個人隱私,人們往往不會像討論動物那樣公開討論。但這也間接證明了人類女性擁有某種形式的「發情期」。

動物只在固定發情期交配,為何人類沒有發情期隨時都可「交配」? - 天天要聞

然而,為何人類的發情期與動物有如此明顯的差異?這歸根結底是人類大腦智力和思維方式的發展,以及社會活動規範的共同作用。

正如我們所討論的,發情的目的是為了繁衍後代。而人類能夠在發情期控制住自己最原始的衝動,這得益於我們大腦的進化。擁有思考能力的人類,與那些思考能力較弱或沒有思考能力的動物不同,我們不會完全受生理和激素的擺布。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繁殖活動自然而然地不再固定在某個特定時期。

動物只在固定發情期交配,為何人類沒有發情期隨時都可「交配」? - 天天要聞

此外,隨著社會的長期演化,人類原先以發情期為基礎的繁殖活動早已脫離了單純的生育目的,而更多地追求身心的愉悅。因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人類需要自由地控制自己的發情衝動,這是人類社會屬性的一種體現。

綜上所述,人類沒有固定發情期,且人與動物的發情期存在差異,這是隨著時間推移和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動物只在固定發情期交配,為何人類沒有發情期隨時都可「交配」? - 天天要聞

人類能夠控制自己的發情行為,從而進行合理規劃的生育活動,以延續社會的進步,無疑是一種優勢。但如果我們不尊重自己,讓荷爾蒙和激素掌控我們的大腦,那我們不妨回歸原始,擁有固定的發情期,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繁殖行為。這難道不是最佳的選擇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到底有什麼衝突?什麼時候能統一? - 天天要聞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到底有什麼衝突?什麼時候能統一?

提起相對論與量子物理學,幾乎人盡皆知,它們是現代科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主導了我們所見的龐大宇宙,而量子物理學則主宰了微觀世界的秩序。然而,即便如此,直到今日,兩大理論仍未能完全融合,彼此之間似乎尚存鴻溝。那麼,它們之間到底存在何種衝突呢?
精神倫理學:迷幻與精神藥物歷史的跨學科研究 - 天天要聞

精神倫理學:迷幻與精神藥物歷史的跨學科研究

今天我們正處於一個對迷幻劑與精神活性物質的態度與方式迅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大麻公約》、用於提高成績的微劑量「迷幻蘑菇」和用於治療情緒障礙的搖頭丸,都只是25年前大多數西方社會無法想像的活動和革新的三個例子。
全省第二!溫州21個項目入選省級計劃! - 天天要聞

全省第二!溫州21個項目入選省級計劃!

【來源:溫州市科技局_市級動態】向新而行,劍指「卡脖子」關鍵技術闖關破陣。近日,省科技廳公布2025年度「尖兵領雁+X」科技計劃首批項目名單,21個溫州項目榜上有名,立項數位居全省第二,挑起攻關省級重點研發項目重任。其中由我市民營企業領銜承
「京津冀最美濕地」現2018年以來青頭潛鴨最大種群 - 天天要聞

「京津冀最美濕地」現2018年以來青頭潛鴨最大種群

中新社衡水1月16日電 (裴國榮 崔志平 張凱)「這次拍攝到的青頭潛鴨集群經過確認達到120隻,是2018年以來衡水湖觀測到的最大種群。」16日,河北衡水濱湖新區資源保護局濕地生態監測科科長張余廣稱。據介紹,發現該集群的是當地影友張學鋒。
林尚立:優秀的學術成果要深入理解實踐 - 天天要聞

林尚立:優秀的學術成果要深入理解實踐

由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國家版本館聯合主辦的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成果2024年度發布系列活動,近日在中國國家版本館舉行。在當天舉辦的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成果發布會(2024冬季)上,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分別發布金融學、文學、哲學、史學領域重要學術成果:《馬克思的金融理論研究》、《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