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來源,已贅述在文章中。
前言
11月4日凌晨1點 24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長達六個月的太空之旅就此落幕。
然而,當返回艙的門緩緩打開,迎接人們的卻不是想像中精神煥發、神采奕奕的航天員,相反,人們發現3位航天員略顯疲憊、臉部浮腫。
為什麼航天員們會「臉部浮腫」,被抬出返回艙呢?難道說執行太空任務會極大損害他們的身體健康嗎?
神舟十八安全返航
2024年11月4日凌晨1點24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長達六個月的太空之旅就此落幕。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央廣網 2024-11-04
而全國人民的目光也聚焦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共同見證著這一偉大的歷史瞬間,在央視全程直播的神十八返航,靜等英雄的凱旋。
可我們也要知道一點,他們在太空里呆了長達半年的時間,可不過駕駛返回艙回來的時間也不過幾個小時,就從太空回到地面。
而這幾個小時雖然時間看上去短暫,可是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要保證萬無一失,否則一個突發情況,就很有可能會有閃失。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肯定第一擔心的是航天員的安全,也成為了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當返回艙最終落地時,現場的工作人員迅速展開行動,確保航天員能夠安全出艙,將目光鎖定艙門,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三名航天員依次出艙。
可是卻跟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的是,並不是人們想像中那樣精神抖擻地自行走出艙門,而是被抬出艙門。
這也不得不讓人發問,為何他們會被專業人員抬著出來?而同時令人疑問的是,對比之前的出征畫面,這三位航天員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面部呈現明顯的浮腫現象。
而此次神舟十八號的成功返回,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重大成就,這次任務的圓滿完成,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從發射前的精心準備,到在軌期間的各項任務執行,再到返回過程中的精準操控,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
而導致航天員面部浮腫的情況究竟是什麼?難道真的是太空中的伙食太好了,吃胖了?
導致浮腫的原因
其實不然,導致他們浮腫的原因那就是一個,受到太空中的:微重力影響!
我們常識都知道,在地球上是因為有地心引力的影響,可是到了太空上,可沒有地心引力的作用,而我們也可以從官方發布的視頻以及直播中能看到在太空艙里,航天員們都是漂浮著的,甚至他們的頭髮也會受到微重力的影響,向上漂浮!
而造成他們面部浮腫的原因也很能解釋的通了,就好比打個比方,我們日常在地球上,甚至坐的時間長了,那麼也會出現一種現象就是造成腿部浮腫,這就是長時間壓迫,血液流轉不通造成的。
那麼到了太空之上就恰好相反了,我們地球上是往下走的,可是在太空之上就像我們倒立一樣,是往頭上走的,體液分布不均,直衝腦門,就像我們長時間倒立腦部充血,是一個道理。
而這些航天員是長期在太空中的,他們的身體會逐漸適應這種微重力環境下的血液分布變化,長期適應於此的話,也就導致了返回地球時,受到一個新的重力影響造成的身體方面的影響。
而面部的浮腫就是這種調整過程中的一種表現,通常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之後才能逐漸消退。
但也有人發出疑問了,說美國的航天員早在幾十年前都可以自己行走都沒有任何的異樣,為何我們的航天員會出現各種情況。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美國送上天的航天員通常都是短途,也就呆個幾天,身體都還沒來得及適應環境都要回來了,自然受的影響會相對少很多。
而我國的航天人員就以神十八為例,可是待到了長達六個月,這麼長的時間肯定是已經妥妥適應太空的環境。
神十八返回全記錄!太空出差192天的「80後」們回家了 中國青年網 2024-11-04
而他們在太空的生活並非如想像中那樣輕鬆,每天都要面臨著高強度的訓練和工作任務,而他們需要日復一日的進行身體訓練也不過是為了對抗在太空的重力。
因為骨質疏鬆以及肌肉萎縮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長久以往不鍛煉的話,會對回到地球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而在太空之上也不得不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壓力,雖然在地面上已經儘可能的模擬太空環境,每個能夠上天的航天員一定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才符合要求的。
但是太空是一個隨時變化的狀態,尤其是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返回艙減速所帶來的強大壓力對航天員的身體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返回艙在穿越大氣層時,速度急劇下降,航天員會承受高壓,儘管在日常訓練中,經歷過了無數次的模擬訓練,但經過長時間的太空任務後,他們的體力已經消耗很大。
等到返回艙落地之後,航天員往往沒有多少體力再支撐正常活動,這也是他們需要被抬出艙門的原因之一。
就好比你呆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待個兩天,那麼出來的時候同樣會感覺暈乎乎的,手腳沒力,而航天員也同樣是這個道理,為了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不影響之後的生活,那儘可能的會首先保障我們的英雄的安全的!
而也不是說成功返回就已經徹底結束了,這些航天員們還要接受各種檢查來確保自己的身體心理完全無異樣,回歸正常的生活!
漫長的康復訓練期
當我們的航天員返回地球,也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恢復期,在太空待了長達半年,每天雖然有營養師精心搭配的餐食,可也不過是滿足了身體每天缺乏的微量元素罷了。
而不管是身體方面還是一個心理方面都是需要很長的恢復的,通過鍛煉慢慢的恢復,而在太空呆了那麼久,每天呆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艙,做著日復一日的操作,外面就是一望無際的宇宙,對人的心理說沒影響也是不現實的!
雖然說我們的航天員是優中選優,經歷過無數次的抗壓訓練以及模擬訓練,但是戰場終究不是模擬,為了我們的航天員後續的生活毫無影響,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太空出差192天的「80後」們回家了,航天員重返地球後需用半年時間適應恢復 極目新聞 2024-11-04
結語
這些「上天入地」的英雄成功的完成任務,為我們的航天事業做出了貢獻,宇航員們的偉大付出不僅僅體現在太空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更體現在他們為了實現航天夢想所經歷的艱苦訓練。
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和嚴苛的訓練,這是一條充滿挑戰與艱辛的道路。
他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為了掌握每一個航天技能,他們可能需要花費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進行反覆練習。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犧牲了個人的休閑時光,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事業中。
當我們看到宇航員們浮腫的臉龐時,這反而是他們征戰太空的一個「標記」,他們克服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可無論面對各種境地,值得相信的是他們從未退縮,始終堅守崗位,為了國家的航天事業默默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