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2025年04月05日07:22:08 科學 1526

前言

當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曠世傑作——DeepSeek在國際上大殺四方不斷書寫神話的時候,殊不知卻遭到了某些國家別有用心的「關注」。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隨著一份聲明的到來,美國商務部大手一揮,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全面禁止DeepSeek在美國的使用。

眼見民眾產生不滿情緒,高層直接讓公務員當起了先鋒兵,必須立馬卸載否則拖一天罰款一萬美元。

這也不過是他們制裁、封鎖的冰山一角罷了,可即便現實如此殘忍,卻不曾想還有人提議我國應該向美日等國貢獻頂尖技術。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竟是清華大學的知名院長——白重恩。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一句輕描淡寫的「技術共享」,不知道忽視了多少科研工作者頂著巨大壓力日夜公關的付出,他為何提出這種極具爭議的想法?

難不成是想給美國交付投名狀?

1

自從2011年美國全面推行「沃爾夫條款」後,老美正式揭開了對我國封鎖限制的序幕,航空領域的NASA率先出擊,終止了同我國航天的合作項目。

尤其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國際空間站項目,對我們更是大門緊閉,生怕走漏一點風聲。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自此之後,中美關係就變得愈發微妙,當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進入白宮,本以為他會帶領共和黨重鑄往日雄風。

可誰也沒想到其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竟然燒在了大洋彼岸之外。

除了在關稅方面建造銅牆鐵壁外,最臭名昭著的便是在科技領域的絞盡腦汁。

光刻機作為研發晶元的重要設備,老美當然清楚在信息化時代光刻機到底有多重要,縱觀當時整個世界,能研發光刻機的國家屈指可數,美國和荷蘭首當其衝。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倘若美國獨自一人將咱們拒之門外,尚且可以理解,可為了徹底斷送我們的退路,他們竟頻繁向荷蘭的阿斯麥公司施壓,要求其生產的極紫外光立刻機禁止對華出口。

阿斯麥是一家企業,研發出新產品的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盈利,可在某些國家的威逼利誘之下,他們只能暫時放棄極具潛力的中國市場。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老美的橫插一腳不僅讓阿斯麥公司面臨了巨大的損失,給我國也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在7納米的研發節點上難以取得突破。

這個時候,是咱們自己的企業——上海微電子自主研發光刻機,並且在今年又取得重大成功有望交付。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對DeepSeek的制裁和當年制裁華為的舉措如出一轍,同樣是「國家安全」的幌子。

當年美國聯合11個國家限制華為、中興參與建設的5G網路,甚至拉攏日韓以及歐盟等國,直接繞開5G研發6G,實在讓人大跌眼界。

2

當然,日本作為老美在亞洲地區的代言人之一,「大哥」發了話,自己這個做小弟的當仁不讓地要挺身而出。

於是在2023年5月,日本幾乎賭上整個國家的命運來押寶美國,於是將經濟刀刃兇狠地指向我國。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日本經濟產業省二話不說,當即把多達23種半導體核心設備納入出口管制清單,並且將矛頭直至我國,限制向我國42加企業和機構出口。

當後邊的明確聲明一出,日本可謂圖窮匕見,然而到了今年,他們仍沒打算收手,在這條道路上埋頭走到黑!

1月份,久久未被提及的「最終用戶清單」得以更新,原本的23種半導體核心設備已經夠讓人瞠目結舌。

但這一次他們卻把範圍進一步擴大,在原本的基礎上還涵蓋了高端硅晶圓、EUV光刻膠,就是在赤裸裸地告訴我國他們要盡全力限制7納米晶元的製造。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限制與制裁,我們究竟是怎麼做的呢?既然別人大門緊閉,那就埋頭鑽研,秉持著「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則自力更生

既然他們晶元斷供、光刻機限制出口,那咱們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如今寒武紀地平線相繼發布自研AI晶元,華為昇騰910B也開始高舉大旗支持7nm製程。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既然他們想繞開5G研發6G,我們當然也不會放慢腳步,如今華為在5G領域光是專利就佔據了15%。

在全球屬於斷檔的地位,況且我國的5G基站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64萬個,超過了全球的半壁江山。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既然他們在今年又盯上了咱們的AI和量子計算,但當今的國際社會已經不再是他們的一言。

雖然西方市場存在巨大阻力,我們就把發展重心轉移至「AI絲綢之路」和中東地區的國家展開深入合作,既能實現雙贏,又能為去美國化生態的構建添磚加瓦。

3

美日等西方國家的封鎖制裁至今仍舊曆歷在目,既然有這麼多鐵打的事實,為何清華那位教授還能道出如此具有爭議性的觀點呢?

這事還得從2023年說起,說當時美國步步緊逼,那是一點也不過分,可有壓迫的地方必然就會有反抗,我們怎麼可能扛著老美的打壓坐以待斃!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於是從這年開始,我國商務部就打算將咱們的強項——光伏矽片製備技術納入出口限制目錄。

很多人對我們在光伏技術的領先優勢沒有明確概念,據統計我國光是矽片產能就已經佔據了全球的97.4%。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並且在這一領域,咱們不論是技術發展的質量還是速度,放眼全球都是獨一檔的存在。

總不能老美的石頭扔過來一顆又一顆,我們還無動於衷吧!可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清華大學的院長——白重恩卻跳出來唱反調。

不僅不建議我們將技術納入限制目錄,反而讓我們保持「慷慨」主動向美日共享這一技術!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為此,他還提出了「科學無國界」的號召,還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

在這位院長眼中,我們的限制出口手段不僅不會讓西方國家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反而會迫使其加速自主研發,最終削弱咱們的競爭力。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這一觀點剛剛在網路上發酵,就遭到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聽了白重恩的話,很多人氣不打一處來。

別人限制中國他無動於衷,咱們出手反之了他就開始說「科學無國界」了?

我們不反對「科學無國界」的論調,但近些年來可不像是「科學無國界」,反倒是「科技競爭有國界」的直接彰顯。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人氣他人胡作非為,即便自己利益受到侵犯都無動於衷,這是懦弱,這個時候共享技術並不是慷慨,而是妥妥的「現代版割地賠款條約」。

這不僅讓人細思極恐,白重恩是不是在給老美交付「投名狀」?當然不是,但其觀點的戰略短視性還是值得我們警惕。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幾十年前我們能打破和威脅局面,靠的可不是西方國家的「技術共享」,而是無數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的努力和付出。

退一萬步講,「技術共享」當然是全球化趨勢的體現,但這一趨勢當然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平等基礎之上。

倘若美日等西方國家開放高端晶元以及光刻機技術,我們又怎能在光伏矽片製備技術領域對他們大門緊閉!

結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美日等國如果抱著一顆誠心來談合作,我們當然敞開大門歡迎,可想藉助所謂的「輿論壓力」讓我們做出妥協,也不過是痴人說夢!

參考資料:

1、白重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百度百科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2、封面新聞專訪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白重恩:民營經濟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封面新聞

清華院長曾提議:中國應向美日共享頂尖技術,這給美國交投名狀?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類與鳥類的戰爭 - 天天要聞

人類與鳥類的戰爭

澳大利亞國徽上是兩隻動物,左邊那個是袋鼠,大家都知道,右邊那個有人會誤認為是鴕鳥,其實它叫鴯鶓,讀音ér miáo,北京動物園裡就有,長得很像鴕鳥,它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鳥類,排名第一的當然就是鴕鳥,因為它們長得太像了,所以鴯鶓也被叫做「澳洲鴕鳥」。1932年,根據《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獨立國...
熱水和冷水一起放進冰箱,為什麼熱水能先結冰?物理學家終於有了嚴格證明 - 天天要聞

熱水和冷水一起放進冰箱,為什麼熱水能先結冰?物理學家終於有了嚴格證明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圖片來源:Pixabay熱水有可能先結冰,但熱水先結冰也有點不太可能。撰文|王昱審校|不周一杯熱水一杯冷水,它們除了溫度,它們完全相同。把兩杯水同時放進冰箱,誰會先結冰?常識告訴我們應該是冷水先結冰,但1963年,還在上中學的坦尚尼亞少年埃拉斯托·姆潘巴(Erasto...
生化陰謀?美國釋放超20億隻「變異蚊子」,到底意欲何為? - 天天要聞

生化陰謀?美國釋放超20億隻「變異蚊子」,到底意欲何為?

蚊子雖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但是蚊子的泛濫,卻也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它們不僅叮咬人的皮膚,讓人感到奇癢無比,更關鍵的是,通過叮咬吸血還會傳播各種疾病。肆虐非洲地區的登革熱、瘧疾等,主要就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基於此,我們才會想盡一
神奇動物在山東①丨中華秋沙鴨 - 天天要聞

神奇動物在山東①丨中華秋沙鴨

編者按: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又到了候鳥北遷的時節。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越冬水鳥達到監測最高數量,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比爾・蓋茨: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工作,AI 將取代人類做大部分事情 - 天天要聞

比爾・蓋茨: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工作,AI 將取代人類做大部分事情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隨著生成式 AI 的迅速崛起,世界正在迅速演變到一個新的領域,並重新定義我們如何看待工作。在過去幾個月里,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分享了關於 AI 如何影響工作的有趣見解。在今年 3 月的一次《印度快報》採訪中,比爾・蓋茨分享了更多關於 AI 對工作影響的見解: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做工作。工作是...
孫夢如 | 中國特色數字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思考——《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布會綜述 - 天天要聞

孫夢如 | 中國特色數字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思考——《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布會綜述

作者孫夢如2024年11 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學「數字新聞業與新聞學」論壇暨《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辦。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