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英才計劃·卓越工程師」李遠兵:給高溫行業穿上隔熱「羽絨服」

2024年09月06日22:50:19 科學 3165

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推開門,一個圓柱形陶瓷坩堝、一塊隔熱耐火磚、兩袋隔熱棉,撲入眼帘,這些耐火材料製品,常年擺在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學部李遠兵教授辦公室的顯眼處,因為「起身就可以拿到,方便隨時研究」。

日前,武漢科技大學二級教授李遠兵入選「楚天英才計劃·卓越工程師」,他帶領團隊研製的國內首款超高溫隔熱耐火磚,最高使用溫度可達1800℃,為高溫行業穿上了多功能「羽絨服」。

「楚天英才計劃·卓越工程師」李遠兵:給高溫行業穿上隔熱「羽絨服」 - 天天要聞李遠兵

一塊浮在水面的磚,把我吸引到「材料」上了

「做科研,首先要有興趣。」李遠兵用一個詞概括自己從事耐火材料研究的初衷。

1988年,李遠兵高考。原本對醫學感興趣的他,卻因一件非常偶然的小事,對「材料」產生了好奇,並決定要「研究」一下是怎麼回事。

「我有一個堂哥,當時在老家的工業局上班,那個暑假,我因為填志願的事兒苦惱。有一天遇見他,他跟我說,『你可以試一下工業方面的專業』。」李遠兵回憶當時的情景,依然記得一些細節,「堂哥拿出半塊紅顏色的磚,丟到水池裡,磚居然漂起來了,浮在水面上。我以前見過的磚,丟水裡,馬上就沉底了。那是我第一次見漂浮的磚,就特別想知道是怎麼回事。」

堂哥告訴他,這就是工業材料的區別,而且還給他支招:「如果你想學,武漢就有一個大學,研究『材料』很專業,你可以試試。」

於是,原本對「材料學」一無所知的李遠兵,一開始只想弄清楚「磚頭為什麼會漂浮在水面上」,就填報了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耐火材料專業,並被錄取。

進入大學以後,李遠兵很快就弄清楚了暑假困擾他的「一塊漂起來的磚」的問題,但他也因此對材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科畢業後,李遠兵考取本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碩士,碩士畢業後繼續攻讀材料學博士,博士畢業留校從事耐火材料研究,直到現在。

「遇到什麼問題,我就想弄清楚怎麼回事,雖然從事材料學學習和研究是偶然,但隨後對它的興趣,決定了我在這一領域一直走下來。」李遠兵說,攻克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關,一開始是興趣,最後要靠堅持和創新。

「楚天英才計劃·卓越工程師」李遠兵:給高溫行業穿上隔熱「羽絨服」 - 天天要聞李遠兵和學生交流

耐1800℃高溫,相當於給高爐穿「羽絨服

李遠兵留校任教後,主要從事課堂教學和實驗室研究工作,第一次把實驗室成果變成產品,也很偶然。

「2007年,我們學院一個老師跟我說,河南有一家礦業企業,有一批尾礦需要處理,但企業技術有限,於是找到武漢科技大學尋求幫助,那個老師那段時間比較忙,問我有沒有興趣試一下。」李遠兵說,「我一口答應,立即啟程去現場,經過試驗發現那批尾礦可以提煉隔熱棉,於是企業立即行動,當年就生產了30噸隔熱棉,讓企業起死回生。」

此後,李遠兵就把科研的目光投向市場,不斷尋找科研成果的應用場景。2023年7月,李遠兵團隊研製的國內首款超高溫隔熱耐火磚,在宜興摩根熱陶瓷有限公司批量投產,最高使用溫度可達1800℃,達到國內最高水平。

在我國,多數工業爐的爐壁由保溫層、隔熱層和工作層組成。每一層根據功能不同,需用耐火磚、隔熱磚等不同類型的耐火材料構建。「層層疊加,導致爐壁增厚、蓄熱增加,可利用空間減小,能耗大幅上升。」李遠兵解釋,「就像人在冬天,為了保暖禦寒,給自己穿上保暖衣、毛衣、棉襖,雖然暖和,卻臃腫不便。」

有鑒於此,李遠兵團隊花費十年時間,研製了這種能適應工業窯爐超高溫的多功能輕質隔熱耐火材料,集耐高溫、隔熱保溫、高強度、高抗蝕等功能於一體,構造的爐壁厚度、重量只有原來的80%左右。

「這就好比給高爐穿了一件又輕薄又隔熱的羽絨服。」李遠兵介紹,這一款產品與市場上同類型產品相比,其隔熱效果提升25%以上,強度提升20%以上,最高使用溫度突破了傳統輕質耐火材料瓶頸,達到1800攝氏度,是國內首款超高溫隔熱耐火磚。

「楚天英才計劃·卓越工程師」李遠兵:給高溫行業穿上隔熱「羽絨服」 - 天天要聞武漢科技大學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試車間

科技工作者要多和一線工人打交道

李遠兵拿起地上一塊隔熱耐火磚,放在辦公桌上,饒有興緻地說:「我因為一塊水裡漂浮的磚學了材料,又因為一處尾礦處理將實驗室成果帶到生產一線,直到全國首款超高溫隔熱耐火磚投產,我堅信科技報國和產業報國是分不開的,實驗室成果如果找不到應用場景,科技報國也無法實現。」

因此,李遠兵讓他的博士生經常到工廠「學習」,和一線工人、企業管理者打交道,了解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和需求,然後回到實驗室尋找解決方案,再把方案拿到工廠,根據生產情況不斷調整,直到達到量產標準,才算「成績合格」。

「我認為,對於工科學生來說,教室、實驗室、工廠,佔用學習的時間和精力的比例,應該是各佔三分之一。」李遠兵說,「我以前上過當,有企業提出需求,我們在實驗室做出完美的樣品,但拿到工廠去,根本沒辦法變成產品,給雙方都造成很大困擾。只有不斷到一線『打磨』,才能把科研成果變成產業輸出。」

「楚天英才計劃·卓越工程師」李遠兵:給高溫行業穿上隔熱「羽絨服」 - 天天要聞武漢科技大學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角

李遠兵又拿起地上的一個陶瓷坩堝,這是他們曾經擱置了十年的科研項目,如今已打破國際封鎖,實現完全國產替代。

「這是一個冶煉發動機葉片的耐火材料,簡單說就是,製作發動機葉片,需要一個容器來裝金屬熔體,這個容器既要耐高溫,又要不和高溫金屬熔體起反應。」李遠兵介紹,早在2009年,團隊就在攻關這項技術,但此前一直被國外壟斷,團隊的科研成果找不到合適的應用場景。

「直到2019年,我國被國外『卡脖子』,國內企業出現供應緊張情況,我們立即重啟研究,並在一家企業找到應用場景,很快又實現量產。」李遠兵撫摸著這個陶瓷坩堝,自豪地說,「現在,我們這款產品,已經實現國產化替代。」

儘管如此,李遠兵仍然保持著一個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冷靜和嚴謹。他說,耐火材料本質上仍屬於傳統行業,主要應用於鋼鐵、有色金屬、電力、核能、航空航天等行業。李遠兵寄語有志從事該領域的研究的年輕人,不離開本色和初心,不盲目追「熱」,要主動隔「熱」,像耐火材料一樣做科技報國、產業報國的「保暖衣」。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著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 天天要聞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視頻截圖59萬千米外!天問二號拍攝的地月影像圖發布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獲取的地月影像圖。目前,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軌運行超過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工況良好。近期,天問二號探測器配置的窄視場導航敏感器,分別對地球和月球成像,顯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 天天要聞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經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隨手曬自拍照嗎?說到自拍,在如今的時代,這已經是極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為一種記錄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為我們自拍的理由,旅遊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門散步,我們也可以自拍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