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2024年05月20日15:25:16 科學 1613

文| 雲蘅

編輯| 雲蘅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結尾

眾所周知,世界上能夠有能力投入太空研發的國家屈指可數,在這其中以中美俄為首的三個國家,為航天航空事業貢獻最為突出。

一個國家的綜合能力常常需要從各個方面去評判,而對於超級大國而言,高速發展的航天技術也是評判標準的其中一項。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今年的5月8號,我國自主研發的嫦娥6號月球探測器,經過一百多個小時的飛行後,即將準備進入新的月球軌道,完成第四個飛行任務——環月飛行。

嫦娥6號從地面發射到飛上月球,總共花費的時間僅僅在5天,但在月球軌道上嫦娥6號要待的時間卻足足有20天的時間。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如果要從這個角度去比較的話,美國的飛行器登月僅僅花費1天的時間就能著陸,難道這就說明了嫦娥6號遠遠不如美國的飛行器嗎?與美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相比較,中國與美國究竟差距幾何?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中美航空的選擇有所差別

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領先全球做出驚人的一步了:送人登月。在著名的阿波羅計劃當中,美國的阿波羅11載人登月總歷時8天。

信源:新浪財經2023-06-20關於《美國為何提出阿波羅登月計劃?回顧冷戰初期的輿論戰》的報道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與中國相比較,美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確實發達,在我國還一窮二白的時候,美國都已經有能力製造送人登月的飛船了。

但我國在其他航天事業發展的側重點不同,對於我國當前的航天計劃而言,能夠製造更多的航天衛星和中轉站更有意義。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不論是為了後續送人登月火箭的發射,還是對月球、太空的探測,這些衛星的作用是更大的,而某些衛星的通訊作用就像充當著一個斥候一樣,為後續的開闢做鋪墊

美國在當時卻不會考慮這些,因為他們手上掌握著大量的資本和高新的科技,對於征服太空他們勢在必得,於是他們第一個目標就是將人類送往月球,而不是和中國一樣小心翼翼的先做探索的工作。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另外,中國對於月球一直有著屬於自己的尊重,中國計劃裡面,無論是神舟系列還是嫦娥系列,都分成了不同的批次,而今年鵲橋2號的順利升空,意味著第四期的探月計劃正式開始。

因為對太空這個未知的領域充滿敬畏,中國並不會輕易的和美國一樣製造送人登月的火箭,即使是嫦娥6號這樣的探月器也要經過進入地月軌道、奔月、著陸採樣、月面起飛重返地球等等複雜的步驟。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這些都來源於我國對月球未知的敬畏,這種嚴謹認真的態度造成了嫦娥6號在軌道上飛行20天的結果,因為如果著陸點隨意的話,誰也不敢保證是否會導致功虧一簣,而這點美國和我國出發點都不一樣。

事實上,整個過程當中,嫦娥6號花費最多的時間就是在環月飛行上,因為無論是奔月、採樣還是重返地球都花費不了太多的時間,但如果在環月的著陸選擇上不嚴謹的話,則到達不了我們制定的月球位置。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月球雖然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我們畢竟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去探索、去研發,在經過幾十年數代人的努力下,月球也已經不是一開始那樣的陌生了,一些地方已經被探測過,環月飛行就是為了找到那些尚未被探索過的陰影地方繼續挖掘月球的秘密。

如果從登陸器花費的時長來看,美國確實比中國花的時間短,但如果從探索麵積來看,美國則遠遠不如中國,別的不說,美國還尚未探索過月球的背面。

信源:光明日報2024-05-16關於《「嫦六」月背取「寶」記 環月逆行有巧思》的報道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因此,如果單純的用時間長短來評判航天事業發展的高地是有些狹隘的,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思考究竟中美航天的差距有多大呢?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中美航天事業發展各有千秋

事實上,在航天發展事業方面,中美兩國都有著自己的驕傲,如果要評價綜合實力一定是美國優越,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太空事業就遠不如美國。

美國的航天事業發展鼎盛,一方面是因為從二戰結束之後,一直保持著自身世界最強國的姿態,國內的經濟發展、科技水平都有著不俗的發展速度。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領先世界先行發展航天事業也在情理之中,而彼時的中國卻還連航天的起步都未看到,中國一直到1970年,才發射了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兩國的起點就不一樣,硬要拿來比較就顯得有些流氓了,從改革開放開始,中國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之後,各種衛星火箭如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這個時候中國的航天事業總算能夠夠上美國的腳步了。

等到中國北斗衛星發射上空,與美國在20世紀研發的GPS相提並論時,中國的衛星發展就已經是璀璨奪目了,美國預感到了危機,不得不對中國重視起來。

信源:環球時報2024-04-24關於《54年前的今天,中國聲音響徹寰宇!》的報道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1969年,美國人捧著月球樣本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送人去月球也充滿了奇蹟,這為其他國家上月球探索提供了先例。

而在中國的登月計劃當中,從嫦娥系列、鵲橋系列乃至於神舟系列,都是在為後面送人上月的計劃做準備。

而彼時也已經落後了美國幾十年的發展,當然在其他方面,美國也並不如我們。例如衛星的發射、月球的探測等等,中國探索月球的面積遠超美國,這是中國的優勢。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因此可以發現,中美兩國在航天事業上有差距嗎?有,這是從發展的起點不同就已經決定了的,但差距特別大嗎?也不盡然。

因為美國有美國的優勢,中國也有中國自己的發展優勢,無論是航天事業還是別的領域,中國不會輕易落後別人,有了差距才會正視對手,才會以追趕和超越作為自己的目標。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不妄自菲薄,穩步發展

發展是一個長期需要堅持的過程,不管是對於經濟建設還是科技發展,都需要將己身其他國家做一個合理客觀的對比,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突破自己。

嫦娥6號的發射是一件可喜之事,這說明了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又進了一步,但輕易拿來與美國比較顯得有些太要強了,我們應該穩步發展,而不是僅憑飛行時長的長短來輕易下判斷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事實上,嫦娥6號只花費較短的時間就登陸到月球表面,但這並不是我們所想要的結果,例如,阿波羅計劃當中,飛行器的著落點在月球的正面。

但嫦娥6號的著落點則是在月球的背後,兩者的選擇方位都不同,拿來比較時長則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只想花費短時間的話,嫦娥6號大可以也在正面進行登陸,但那樣對研究的幫助並不大。

在正面登陸不需要考慮太多的因素,但如果是在背面登陸的話,必須要去通過中繼星的信號發揮作用來確定登陸地點,這就是一件花時間的事情。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在登陸之前,嫦娥6號還需要考慮日照方面的影響,必須要在落月的時候等待合適的時機,這個過程還依賴於鵲橋2號的幫助。

而且中美兩國對於月球的目的不一樣。在阿波羅計劃誕生之初,美國處於和前蘇聯進行爭霸、軍備競賽的冷戰時期。

阿波羅計劃不僅僅是用來探索航天事業發展的一步,還是為了做給競爭對手看的,因此,對於登月,美國想的是越快越好,可以說,阿波羅計劃登月探索不是目的,比賽才是。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而中國則一開始就奔著探索月球去的,各種衛星的發射、登陸器在各個地區的探索等等一系列探月工程的行動,都是為了採集更多的月球樣本所作出的努力。

這個過程既複雜又必須嚴謹,中國寧願多花費一點時間,不急於求成,也要慢慢的成功的實現探月計劃,將月球各個地區的樣本收集的完整。

信源:海外網 2024-05-13關於《外媒:中國嫦娥六號探月是「一項非凡任務」》的報道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正因為中美兩國對於月球的登陸出發點不同,才導致了兩者在月球飛行的花費時間不同,美國連發射到重返總共才只花費了8天的時間,而中國飛行器就光環月都花了20天,探測器來回全過程約要53天

嫦娥6號的月背登陸採樣,整個過程比單純的送人登月更為複雜,它需要精準的定位,必須要考慮成功的穩定性,而這是美國所不願意去花費時間的事情。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美國載人登月在正面成功登陸,只是簡單的將人放到月球就完事了,沒有去考慮到月背去探索,對月球的採樣也僅此而已,過程其實並沒有嫦娥6號那麼複雜。

對於月球登陸,一方面需要考慮的是航天登陸器的精密度,一方面需要考慮衛星檢測的定位精準,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才達成的這一結果。

技不如人?美國繞月飛行1天就著陸月球,為何嫦娥6號卻需要20天? - 天天要聞

從發展時間長度來看,我國稱得上「飛速發展」四個字的,這些也得益於我國無數科學家的努力,我國嫦娥6號所研究的月球目標,正是探索太空的一大步,更是能證明中國航天實力的一部分,讓我們翹首以盼,祖國航天的進步將更加輝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著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著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路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器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