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墩機器人、「水下小眼睛」齊上陣,給成都104座橋樑做「體檢」

2024年05月10日17:00:58 科學 6227

如果說城市是一個生命體,那麼一座座城市橋樑就是連通城市肌體的動脈。為確保城市橋樑安全運行,準確判斷橋樑健康狀況,今年3月底開始,成都市道橋監管中心對青龍場立交橋、芙蓉島大橋、清水河懸索橋等104座市管橋樑開展結構定期檢測,包含15座特殊結構橋樑。

據悉,此次將運用全站儀、無人機、工程船、ades缺陷檢測系統等20多種「體檢手段」,其中有爬墩機器人、萊卡ms60掃描儀、「水下小眼睛」等7種新技術、新設備在今年首次運用。本次「體檢」預計在2024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最後,道橋監管中心將會同橋樑檢測單位根據採集數據、評估橋樑健康狀況等級,及時排查診治「暗傷」「內傷」「外傷」,保障城市交通命脈安全運行。

爬墩機器人、「水下小眼睛」齊上陣,給成都104座橋樑做「體檢」 - 天天要聞

▲青龍場立交橋

爬墩機器人

20分鐘即可完成對橋樑墩柱的精細化檢測

5月10日上午,在青龍場立交橋,成都市道橋監管中心工作人員正在使用墩柱結構環形視覺掃描攀爬作業檢測機器人對墩柱進行檢測。

在現場,負責橋樑檢測的專業技術人員將機器人安裝到墩柱上,並將其調整到與橋墩直徑相適應的大小。隨後操縱遙控器,機器人開始緩緩上爬,宛若一朵嵌套在橋墩上的「鋼鐵牽牛花」,不斷生長。

墩柱就像是橋樑的大腿,是支撐橋跨結構的重要部位,其安全性尤為重要。青龍場立交橋是本次「年度體檢」中的重要橋樑對象之一,該橋作為涉鐵跨線橋,橋拱長、承力重、通車流量大,是城市東北的重要樞紐。

這項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有個更通俗的名字——爬墩機器人。直徑1.2米到1.7米的橋墩,都可以通過爬墩機器人進行全域、精準檢測。

爬墩機器人、「水下小眼睛」齊上陣,給成都104座橋樑做「體檢」 - 天天要聞

▲爬墩機器人正在作業

在過去,高墩、高塔結構的檢測經常採用遠距離光學望遠鏡觀測、近距離人工吊裝觀測等方式。「這些(傳統)方法檢測效率和檢測精度不高,且受環境影響大,僅能在晴天、通視等光線較好的環境下進行,尤其是較高的橋樑墩柱,檢測難度較大。現在有爬墩機器人,只需要在地面上操作就能搞定,不僅方便,而且提高了精細化檢測水平。」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王會鋒介紹,「機器人內部擁有姿態感測器,可以確保上爬過程中的穩定。同時可以利用環形軌道上的掃描儀器對橋墩進行視頻素材採集,並最終生成柱體的bim模型,通過這些素材和模型,我們可以實現對墩柱的精細化檢測,有力確保橋樑的安全」。

在效率上,爬墩機器人也更快一些,成都市道橋監管中心維護科科長陳楊介紹,在過去,一個橋墩需要半天時間通過人工完成檢測,如今爬墩機器人20分鐘就可以搞定。

「水下小眼睛」

開展7座橋樑的水下基礎專項檢測工作

成都是一座親水的城市,城市橋樑中也有許多跨河橋。在今年的橋樑體檢中,一共有7座橋樑將通過水下機器人的幫助進行水下基礎專項檢測。

為了確保橋樑水下結構的安全穩定,道橋監管中心在此次檢測中運用水下機器人ps200對橋樑水下基礎進行專項檢測。該機器人有水下高清攝像機等設備。

府青橋是府青路上跨沙河而建的一座橋,使用年限超過20年。

爬墩機器人、「水下小眼睛」齊上陣,給成都104座橋樑做「體檢」 - 天天要聞

▲機器人接近和檢測橋樑水下結構

5月10日,在府青橋,檢測人員把機器人放入水中後,通過遙控器控制機器人從水面、水下多個角度貼近橋樑水下結構,實現在複雜水流環境下高效、安全、準確地對難以到達的水域和角落開展數據和病害採集。

「利用水下機器人,可以對水下的基礎沖刷情況、橋樑的基礎結構進行觀測,通過機器檢測保證橋樑全覆蓋,避免人工下河作業的危險。」陳楊介紹。

護好「腰」是關鍵

無人機、掃描儀均運用到橋樑檢測中

如果說橋墩是橋樑的腿腳,那預應力束就是青龍場立交橋這樣的系拱桿橋的腰脊,青龍場立交橋等大型橋樑跨度廣、受力複雜,「腰」的健康更不容忽視。

在本次檢測中,道橋監管中心應用預應力張力測試儀,對青龍場立交橋主橋體外預應力束進行了細緻檢測。現場橋樑檢測人員先是拆除外擋板,暴露出應力束後,通過張力儀微開槽的形式對束體進行應力測試,通過同點多次測試與多點測試相結合的形式,完成對橋樑應力的檢測,確保了重要橋樑受力結構的安全、穩固。

爬墩機器人、「水下小眼睛」齊上陣,給成都104座橋樑做「體檢」 - 天天要聞

▲無人機檢測作業

此外,在對高墩、高塔橋樑的檢測中,道橋監管中心將採用無人機觀測速檢篩選+墩柱結構環形視覺掃描攀爬作業檢測機器人的形式,實現對高墩、高塔結構的零死角檢測,做到讓每一座橋都「腿腳利索」。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橋樑所副所長曹文介紹,無人機是目前運用的較新技術,主要是用在人工無法近距離接觸的高墩、高塔等(橋樑)結構。

在現場,通過萊卡ms60掃描儀,可以360度、無死角對橋樑進行掃描建模,生成的模型可以和之前的進行對比,觀察橋樑有沒有變形或位移,以保證橋樑的結構運行安全。

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 攝影報道 部分圖據受訪者

編輯 李鈺儀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著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著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路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器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