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2024年05月03日18:42:22 科學 6415
點火發射!
嫦娥六號探測器啟程「奔月」

新華社快訊: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5月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環環相扣、步步關鍵!

嫦娥六號月背出差之旅日程表


此次嫦娥六號任務,計劃前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等工作,去發現並採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從火箭發射到嫦娥六號取到月背樣品返回到地面,整個過程要經歷50多天。專家介紹,這50多天,嫦娥六號任務設計周密,環環相扣、步步關鍵。

嫦娥六號任務工程總體發射場工程技術組組長 胡震宇:

嫦娥六號任務主要經歷了11個飛行階段,分別是:

發射入軌段、地月轉移段、近月制動段、環月飛行段、著陸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段、環月等待段、月地轉移段以及再入回收段。
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的多次分離組合。

嫦娥六號可以說是環環相扣、步步關鍵。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從今天(5月3日)嫦娥六號任務發射後,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火箭會將嫦娥六號送入預定軌道,完成星箭分離。嫦娥六號開始奔向月球。整個奔月路大概有5天,在快到達月球的時候,嫦娥六號要踩一腳剎車,從而被月球捕獲,進入環月軌道。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在環月階段,嫦娥六號將用20天左右的時間調整好位置,為落月做準備。

當萬事俱備,嫦娥六號就會開始落月,並在月面工作48小時完成月背樣品採樣。採樣完成後就將開展月面上升、環月軌道交會對接等工作。這期間,嫦娥六號還將在環月軌道開展多項科學探測。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任務工程總體發射場工程技術組組長 胡震宇:

嫦娥六號搭載了4個國際載荷
↓↓↓

法國氡氣探測儀,對月球表面氡氣同位素開展原位探測。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對月球表面負離子進行探測,研究等離子體和月面的相互作用機制。巴基斯坦立方星,開展在軌成像任務。義大利激光角反射器,作為在月球背面的定位絕對控制點,可以與其他月球探測任務開展聯合測距與定位研究。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在完成全部工作任務後,嫦娥六號就將開啟回家之路。通過大約5天飛行,再入大氣層,返回四子王旗著陸場,整個月背出差之旅要進行50多天。


三大關鍵技術首次應用


嫦娥六號原本是嫦娥五號的備份,在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它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它將前往月球背面採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這也將是人類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為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科研人員為他設計了三大關鍵技術,第一項就是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逯運通:
嫦娥六號其實是嫦娥五號的備份星,要實現月球背面南半球採樣返回任務,如果還要沿用嫦娥五號的軌道,就必須在落月的時候,整個著陸上升組合體要翻轉180度,是大一點的技術狀態更改。但是使用逆行軌道就可以巧妙解決這個問題,探測器盡量能夠維持住它成功的技術狀態,來實現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的任務。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除了採用逆行軌道,嫦娥六號在到達預定位置後,還將應用月背智能採樣技術和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施月球背面自動採樣返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任務工程總體發射場工程技術組組長 胡震宇:
實施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工程難度大,科學和工程意義大。嫦娥六號飛行控制是中國當前最複雜的,主要經歷環月飛行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11個飛行階段。需要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測控和高精度測定軌,飛控事件多、環節緊湊、控制過程複雜。


月球怎麼還分正反面?
為何探索月背更難?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對地球地軸指向、自轉穩定、周期潮汐、夜晚照明等有著巨大意義。可以說,離開了月球,地球根本不會是今天這種光景。

由於地球強大引力的影響,月球也付出了很大代價:地球將它的自轉周期減慢為與圍繞地球公轉周期完全一樣,也就是潮汐鎖定。在這種效應下,身處地球的人類基本永遠只看到月球的「正面」,只能在月球的「天秤動」效應下(月球軌道是橢圓,在軌道不同點的公轉速度不同,月球自轉也相對地球軌道面有一定傾角)看到月球「背面」一小部分(積累下來的極限是18%)。但總體來看,人類是無法看全月球背面的。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不過,月球背面並不是永恆的黑夜,所謂「月之暗面」是不存在的。這是因為,月球是永遠以一面朝向地球,而不是以一面朝向太陽。月球表面每個地方都會有白天和晚上,月亮上的「一天」大約是地球上的28天,所以「廣寒宮」里的白天大概相當於我們「人間」的14天,夜晚也是大約14天。

而且,需要澄清一點,月球背面沒有外星人或者二戰時期逃亡過去的軍隊!人類對月球至今為止已進行過多次探索,所有探月任務都表明,月球背面沒有發現外星人基地,也沒有發現任何人工建築物或外星人活動的痕迹。月球背面看起來只是一片荒涼死寂大陸!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人類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的月球正面(左)和看不全的背面(右)。圖片來源於nasa

1959年10月7日、蘇聯「月球三號」探測器傳回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張照片,隨後在1960年11月6日,蘇聯出版了第一份月球背面地圖,並在這個基礎上製作了第一個月球儀,清晰地呈現出月球背面的初步特徵。

人類首次與月背面對面則是在1968年,美國「阿波羅八號」在進行載人登月任務試驗的時候,宇航員威廉·安德斯首次看到月球背面。他描述說:「月球背面看起來像我在孩提時玩過一段時間的沙堆,它們全都被翻起來,沒有邊界,到處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

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月背的探索就輕鬆了,月球背面隕石坑的數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得多,布滿了溝壑、峽谷和懸崖,而月球正面則更平坦,這是因為月球背面由於毫無遮攔地暴露在太空里,就像一個盾牌,阻擋了大量小天體對地球直接撞擊,守護了地球的安全。


一起了解「嫦娥」探月步伐

2004年1月23日,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制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這項同時承載浪漫與科學的計劃被命名為「嫦娥工程」。從嫦娥一號踏夢而行到嫦娥五號攬月而歸,中國探月步伐鏗鏘有力,「嫦娥」家族不斷壯大。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計劃發射。2026年前後,嫦娥七號計劃實施發射。2028年前後,嫦娥八號計劃實施發射。

讓我們一起回顧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嫦娥六號發射! - 天天要聞



本文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
校對:cp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著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著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路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5日訊「淘淘」20 歲啦!7月5日,世界第一頭人工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從「淘淘」出生到家族發展至5頭,在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種,為這一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希望。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 天天要聞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獻給003號墜機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 王華震 攝山裡的紀念儀式簡簡單單,從山下帶上來的一束白玫瑰,分給王健、楊立群和其他隊員,在曾經因飛機墜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們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潔白,山林翠綠,經過80年的自然修復,那個「巨坑」已經宛如平地,難以辨認。巨坑近旁,山勢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萬象硬核編輯|萬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發布消息,有人在平利縣的交通局家屬院中發現了一隻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