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為2023年新當選院士頒發證書

2023年12月09日11:34:04 科學 1601

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面和工程科技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昨天(8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舉行了2023年新當選院士頒證儀式。

2023年中國科學院共選舉產生院士59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7歲,最小年齡45歲,最大年齡65歲,60歲及以下的佔90%。女性科學家有5人當選。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為2023年新當選院士頒發證書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李殿中我覺得當院士應該把它作為新的起點,因為肩負的使命更光榮,責任更大。我們的研究工作始終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引領,解決國家的高端裝備材料的卡脖子問題。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為2023年新當選院士頒發證書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游書力我的工作原來是一直是做基礎研究,我想在以後,一方面是來推進整個有機化學的發展,特別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藥物的發現、藥物的合成方面,進行緊密的結合來開展工作。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為2023年新當選院士頒發證書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東南大學教授 尤肖虎我們的5G技術研發現在已經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在未來的三到四年時間,是6G發展的最為關鍵時期,如何把我們的5G的領先優勢延續到6G,就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為2023年新當選院士頒發證書 - 天天要聞

2023年中國工程院共選舉產生院士74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8.2歲,最小年齡48歲,最大年齡76歲,60歲及以下的佔81.1%。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為2023年新當選院士頒發證書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金梅林我是從事預防獸醫學,能夠把動物疫病防控做到關口前移,讓人類疫病防控做到有的放矢。最後為人類健康,為肉蛋奶工程,讓老百姓在餐桌上能夠吃得放心,吃得好,吃得健康,這也是我們最大的一個心愿。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類還能支撐多久?為何木星會被稱為地球的保護神?作為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體積足以相當於1370顆地球,但凡從木星經過的小行星都會被木星捕獲。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個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鎖定。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 天天要聞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 天天要聞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來源:益陽市人民政府網_區縣市動態】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專家觀測儀器數據。姚靖怡攝5月7日,在資陽區沙頭鎮文興村資江干堤防汛現場,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團隊運用高密度電法系統對堤防結構開展電阻率成像檢測。這套堤防隱患診斷系統可有效檢測30米深度範圍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 天天要聞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人類是何時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適應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則康馬縣嘎拉鄉瑪不錯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時代湖濱遺址,該考古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探究早期人類「極地」生存的樣本。這部鐫刻在高原腹心...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 天天要聞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5月11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一起「高校學者為發論文偷販涉密敏感數據」案件細節。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 天天要聞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一、近海海域天氣實況 5月10日14時至11日02時,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西北風,東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域、北部灣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東北風或偏北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