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聞中心訊 近日,我校土木建築學院王林教授領銜的建築能源與熱科學研究團隊在混合工質自復疊製冷循環理論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以「Proposal and performance study on a component-based double-stage compression auto-cascade refrigeration cycle」為題發表在能源科學領域頂級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中科院一區TOP,IF:11.533)。談瑩瑩副教授為第一作者,王林教授為通訊作者,河南科技大學為論文唯一署名單位。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和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王林教授團隊瞄準低溫製冷領域重大需求,長期致力於先進位冷循環理論研究和低品位能源在空調冷熱源裝備中的有效利用,提出了「冷能梯級製備,多能互補利用」的系統理論。圍繞單級壓縮自復疊製冷循環的製冷效率技術瓶頸問題,該論文獨闢蹊徑,提出「高低沸點組分蒸發溫度與分級壓縮相匹配」的思想,構建了基於組分的雙級壓縮自復疊製冷循環,該新型雙級壓縮自復疊製冷循環的能耗較單級壓縮自復疊製冷循環降低40%以上,在-60℃的製冷溫度情況下仍能明顯提升循環的製冷效率。該研究為進一步提升混合工質節流製冷技術的製冷效率提供新思路,對助力半導體製造、低溫生物/藥物保存、冷凍和冷藏以及氣體液化等領域的節能減碳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轉載自:河南科技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