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2022年10月04日01:30:16 科學 1135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尼安德特人已滅絕32000年了,不過今天,這些史前人類卻讓一位科學家獲得了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他就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所長,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

根據諾獎委員會的說法,帕博獲獎是因為他對「已滅絕古人類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其成就主要有:

首創從尼安德特人骨骼中提取、排序和分析古代DNA的方法

發現非洲以外的現代智人身上流淌著尼安德特人的血液

發現尚未被識別的丹尼索瓦人

有趣的是,帕博還有個花絮,他曾一直認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到一位具有男人氣的女性靈長類學家,才陡然發現,自己原來是雙性戀,兩人因而愉快地結婚,生育了一子一女,不知道這是不是為他的科學研究帶來了靈感和貢獻。

帕博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尼安德特人,那麼尼安德特人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可以給帕博帶來諾貝爾獎呢?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地球生命35億年前誕生,從一個單細胞不斷分裂增殖,終於在約600萬年前,現代人類的祖先拋棄自己的兄弟黑猩猩,獨自演化,走上了地球生命的權力之巔,主宰一切。

230萬年前,第一種被認為是人類的動物能人出現,會使用原始石器。

200萬年前,人類祖先直立人出現,以採集、漁獵為生,會使用打制石器,會用火併保存火種。

大約在70萬年前,一位直立人海德堡人生了兩個孩子,一個演化為尼安德特人,一個演化成我們——現代智人。(這一點還有爭議)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智人生活在非洲,尼安德特人一直生活在歐洲及亞洲部分地區,早期兩者倒也相安無事,但一部分智人130000-100000年前走出非洲,進入近東地區,以及後來進入歐洲,衝突就不可避免。

當時的尼安德特人比我們智人祖先更強壯,體重男平均77.6公斤,女66.4公斤,但身高比我們低,男168/女156對智人的176/163,完全就是超重了,可以說非常強健,這一點從他們的肺活量9升(男),對我們的6升(男),也可以說是完全碾壓。而且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男1640/女1460cc,也大大超過史前智人男女的平均水平1478cc。

看起來尼安德特人又壯又聰明還有力量,為什麼會滅絕呢?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帕博的研究證實了此前的猜想,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有過基因交流,目前除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外,所有現代人身體中都有1%到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而我們東亞人更高,約2.3%到2.6%,超過了西亞和歐洲人的1.8%到2.4%。

既然有著基因交流,那就意味著發生了某種不可名狀的接觸,這些接觸有可能是「自由戀愛」,也有可能是「強買強賣」。從智人習慣於滅絕一切的霸道作風來看,尼安德特人可能也是遭遇了不測。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還有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生活範圍較窄,一直近親繁殖,導致人口規模一直比較小,他們和智人相遇時,可能只有10000到70000人,不到智人的十分之一。而智人則是迅猛增長,7萬年前因印尼多巴湖超級火山爆發,開始走出非洲時,可能只剩2000到10000人,到1萬年前就增加到了500萬,而尼安德特人是在約32000年前滅絕的(遺骸標本,相關文化和石器遺迹最晚存在於22000年前),真的可能是此消彼長,競爭失敗了。

還有就是尼安德特人實在太過生猛,喜歡和猛獸搏鬥,專門獵殺大型獵物,然後自己人也經常發生暴力行為,導致死亡率高,79-94%的遺骸顯示有嚴重創傷癒合的證據,80%以上的人在40歲之前就會死去。

另外就是尼安德特人的生育率很低,而嬰兒死亡率卻異常高,達到了43%。

瑞典科學家獲諾獎花絮:一直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見一個女人 - 天天要聞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分離後,還演化出一個姊妹人種丹尼索瓦人(暫定),這是帕博分析了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山丹尼索瓦洞的遺骸DNA後發現的,丹尼索瓦人17%的基因來自尼安德特人。而在澳大利亞及附近的原住民、波利尼西亞人斐濟人印度尼西亞東部人等現代人中,也有5%的丹尼索瓦人基因,說明丹尼索瓦人曾經南下與當地土著融合。

而東亞人身上也有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分別來自北方和南方,因而可能在多個時期和北下及南上的丹尼索瓦人有過混血。

所以看看,智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曾經在歐亞非澳四大洲的土地上,演繹過許許多多分離與融合、愛與恨、情與仇的生命大戲,最後以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謝幕,退出地球歷史舞台告終,智人也終於除掉最後的兄弟姊妹,獨自站到了地球生命演化的最高峰。

硝煙已經散去,歷史已經過去,回過頭去再看看我們一路走來的血雨腥風,不也是挺有意思的嗎?而帕博的古基因學研究,就是兩大分支之一,另一支是遺骸和遺迹研究。通過這些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獲得更豐富的知識,更好地走向未來。

比如,有趣的是,同樣是帕博2020年的研究,就發現人類3號染色體上的一個變異,成了新冠病毒的一個主要遺傳風險。這個變異是6萬年前從尼安德特人那裡遺傳下來的,讓16%的歐洲人,50%的南亞人染上病毒後病情更容易惡化,需要呼吸機的風險增加了3倍,孟加拉國更高達63%,東亞、非洲、中東則幾乎不存在。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科大,最新Nature!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大,最新Nature!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偉團隊通過給發光二極體(LED)「拍片子」,找到了純紅鈣鈦礦LED性能瓶頸的原因,並成功製備出高性能純紅光鈣鈦礦LED。相關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5月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那幽深的地下,藏著人類有史以來全部的秘密 - 天天要聞

那幽深的地下,藏著人類有史以來全部的秘密

不久前,一則有關埃及金字塔發現「地下城」的新聞引發考古界廣泛關注。一個以義大利科學家為首的科研團隊宣稱:他們在埃及吉薩金字塔群的哈夫拉金字塔下方發現了一處疑似「龐大地下城市」的神秘結構,包括藏有巨大石灰石的平台,還有8條直徑在10米到12米之間的巨大圓柱狀深井。這些井壁就像旋轉樓梯,直達地下約650米處,甚...
科學家使用 AI 模型發現 44 個可能存在類地行星的恆星系 - 天天要聞

科學家使用 AI 模型發現 44 個可能存在類地行星的恆星系

IT之家 5 月 7 日消息,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科學家在宜居星球探索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通過使用新開發的具有 99% 準確率的 AI 模型,科學家成功鎖定 44 個可能存在類地行星的恆星系統。伯爾尼大學與瑞士國家行星研究能力中心(NCCR PlanetS)的聯合研究團隊於 2025 年 4 月 9 日宣布,他們開發出一款機器學習模型,能夠識別可能...
祈福英校《低風速啟動垂直風力發電裝置》問鼎世界發明金獎 - 天天要聞

祈福英校《低風速啟動垂直風力發電裝置》問鼎世界發明金獎

南都訊 記者梁艷燕 通訊員林亭 近日,第50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圓滿收官。祈福英語實驗學校參展的發明《低風速啟動垂直風力發電裝置》,在眾多發明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國際發明展金獎,同時還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大學頒發的傑出創新金獎。作為世界上舉辦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發明展之一,這場全球矚目的發明盛會匯聚了...
湖南新寧發現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 - 天天要聞

湖南新寧發現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

近日,湖南邵陽新寧縣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5月5日,新寧縣林業局、舜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進行野生鳥類監測,在長湖河邊的一處油菜田中,發現黃胸鵐種群,種群中有黃胸鵐雄鳥和雌鳥,它們在田間自由地飛翔、覓食,與近處油菜花田,遠處綠水青山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
中央氣象台: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 - 天天要聞

中央氣象台: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

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7日,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但內蒙古西北部、甘肅西部、新疆南部和東部、陝西中部、湖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仍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具體預報如下: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7日,區域南部部分地區有浮塵天氣。長三角區域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