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2022年09月28日08:57:13 科學 1011

如果這個世界上突然有一天沒有人了會怎樣?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根據考古發現人類最早出現是在大概距今15萬年前,但我們可知的最早人類遺迹卻出現在1萬年前(加泰土丘),你有沒有好奇過,那段長達十幾萬年的空白期,人類究竟做什麼去了?為什麼一點進化的痕迹都沒有呢?事實上,專家們稱這段長達十幾萬年的空白期為MISSING LINK。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喜歡古歷史的小夥伴可能都知道,蘇美文明開始距今約6500年前,從蘇美文明到現在,人類文明已經發展成了如今的樣子,如此推斷,那個空白的十萬餘年,或許人類已經發展N次了吧!在這十幾萬年間,也許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人類更替滅絕了不知多少回了,而我們現在看到的,也僅僅是最近的這一次而已。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可能有人要問了,既然存在過,那一定會有存在的證據吧?比如高科技飛行器啊,建築啊等等,怎麼著也會留下點東西呀!如果什麼都沒有,讓人們怎麼相信,曾經存在過高度文明呢?

事實上,大自然是最容易遺忘的「負心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它是怎樣快速將文明遺忘的吧!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幾個小時

整個地球會產生斷電,所有的發電廠和發電裝置都會停止運行,雖說現在許多高科技看上去都是無人操作的,但實際上它們依然需要人類的維護才能得以運轉,而這其中最先停止工作的就是堪稱安全係數最高的核能發電廠,因為缺少了人的維護,它爐心溫度會持續走高,最終走向爆炸。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接下來停止運轉的是火力發電廠,因為它是需要人類進行填補燃料的,再接下便是需要人類監管的水力發電廠,之後是風能、太陽能,通通都會因為缺少人類的監管而停止工作,如此地球上的電力便會馬上消失。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兩天後

我們現今社會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地下鑽的一應俱全,比如大型地下商場、地鐵等等,它們現在能夠正常運轉靠的是24小時排水系統,那麼當電力消失之後,這些排水系統自然也不會再運行,如此一來不需要太久,地下就會被各種水所灌滿。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的第十天

超市、商場、家中的蔬菜肉類都會開始腐敗,人類家中飼養的寵物們會陸續餓死,假設它們剛好能逃到外面,那麼狗這種動物絕對是最先被餓死的動物之一,因為狗在人類長久以來的圈養下,已經失去了捕獵的天性,與狗不太一樣的是貓,眾所周知,在貓的骨子裡依然保留著適度的野性,它們與狗不一樣,它們可以在斷糧時捕食像老鼠這種食物鏈底端的動物,沒有人類,也就不會產生人為垃圾,那些依靠著人類垃圾過活的動物們,都會逐漸走向滅亡。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個月後

前面提到的大型供電設備,比如核電站會因為爐心溫度過高而產生爆炸,核爆炸會帶來巨大的核污染,周圍的動植物開始陸續死去,地球受到大面積的輻射污染,大自然會由此進入自我修復初級階段。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年後

天上地上地下的都已經報廢了,接下該輪到天外了,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天外衛星能夠圍繞地球運行,靠的是它們自身裝載的推動裝置,這些推動裝置在停止運行之後,衛星會由於地球引力,越飛距離地球越近,最終目前人類發射的4500餘顆衛星,將落入大氣層,形成一波人造流星雨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非人造的種群開始擴張,植物會穿透水泥路面、房屋等人造設置瘋狂的生長,它們有風有土壤有陽光便能夠推翻一切,人類的建築會因為它們日復一日的的擴張而土崩瓦解。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三十年後

整個地球從新變成森林,只不過森林中夾雜著一些鋼筋混凝土建築,從這些建築中,你會看見破敗的高樓,細心的人會發現,年久失修的建築物最先碎掉的都是玻璃,其實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建築當中,玻璃都是用其它的封條固定的,時間一久,這些封條都會變質僵化碎裂,玻璃也會隨之發生碎裂,只需碎裂一塊,其它的玻璃也會因為內外風壓不均衡而陸續碎掉,屋內的可燃物便會暴露出來,再遇見打雷下雨等自然天氣,這種廢棄的建築物便會發生火災,此時早已生鏽的避雷針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可即便是燃燒,也不會影響森林的繁榮,出現森林便會出現食草動物,之後便會引來食肉類動物,比如俄羅斯的切爾諾貝利,自1986年4月發生嚴重核泄露,30萬人極速撤離之後,官方便再也不允許任何人居住在那裡,所有人以為那裡將成為地獄,但我們卻從相關報道中可以得知,那裡已然成為了動植物的天堂。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生命力強勁的植物只是被損壞了一部分,而後它們便進入了快速的修復期,那些野生動物也遠比人類抗輻射的多,它們能夠生生不息的在那裡活下去,根據統計,那裡的動植物數量要遠超人類居住區的10倍以上,日本電視台有對這一地區進行過報道,在他們的鏡頭之下,切爾諾貝利明顯已經回到了沒有人類文明之前的樣子。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五十年後

此時所有人類所建造的木材都會消失,比如美國日本那種獨立的木製房屋,50年後可能連地基都找不到了,幹掉它們的不僅僅是風吹日晒花草樹木,白蟻大軍可能才是這件事兒的主角。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百年後

已有的人類恢弘建築,比如高樓大廈、大橋大壩、高塔隧道等等看上去牛得不行的工程,都會因為年久失修而發生坍塌。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千年後

無論多麼牢固結實的人類建築,都會因為風化的原因而損壞,現如今人類為保護現有的知識和遺產,投入了大量的心力物力,比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有一個叫「蓋蒂中心」的地方,這個地方實際歸屬於蓋蒂博物館,在這裡面存儲著人類迄今許多重要的歷史資料,不僅有書畫珍藏,更有紙張膠片等等資料,那裡常年溫度適中,使呆在那裡的物品能夠延長其自身壽命。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可但是,這間博物館也會在斷電之後失去它對所有資料的保護能力,迄今為止人類所有能儲存資料的媒介,保質期都不會超過百年,除非人類也將資料雕刻到石板之上,並且這些石板必須是天然的石頭,若是花崗岩則更佳。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按照這個理論來推斷,之前的遠古文明極有可能未必沒有其它的存儲方式,只是最終能夠保存到現在的,只有石板上的文字而已。

假設我們已知的石板文字真的都是蘇美人或者古埃及人留下的,那麼他們或許已經知道,只有記錄在石板上的文字才會千年不腐,就像假設我們人類即將消失,可能也會選擇將重要的信息記錄在石板上用以證明我們存在過,也說不定,或許這種石刻法就是一波一波的滅絕人類唯一傳承下來的記錄方式。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有人猜測說,目前人類不在石頭上記錄信息是因為對石頭還不是特別了解,人類並不知道怎樣在一塊石頭上記錄大量的數據信息,但微軟IBM目前已經試圖在玻璃(二氧化硅)上進行記錄實驗了。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也有人說,搞不好現在我們看到的那些巨石建築,就是一些存儲設備,或許將它們直接放在一些設備里,海量的數據信息便會被讀取出來,只是我們現在的打開方式不太對而已。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一萬年後

一切恢復成人類文明沒有參與任何建設的樣子,地球上會被分為熱帶雨林、南極或是沙漠等等自然地貌,或許在下一個文明到來時,地球上留存下來的,依然還是金字塔、獅身人面這些抗風化的建築,至於美國那個總統雕像山能不能留下來,就要看它的造化了。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聊到這裡可能有人馬上會想到一樣人造物品,它不會被降解分化,並且隨處可見。沒錯,你想對了,它就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塑料袋,根據專家們的說法,塑料袋這種東西極耐腐蝕,連細菌都懶得靠近它,迄今為止只能靠燃燒來對它進行處理,若是曾經的文明也有過類似的物件,那它一定不是被降解的,而是被大自然拆成小塊看不見了而已。

千萬別高看了人類,當人類消失一萬年後,它可能依然存在 - 天天要聞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物件我們究竟要不要留點,用以證明此次文明的存在呢?你怎麼認為?歡迎關注留言評論,下期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